APP下载

用生活资源润泽学生成长

2018-10-26戴久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生活资源道德与法治

戴久芳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则发挥着重要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引入鲜活的生活素材,可将书本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与直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生活资源

一、明立意: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意义

1.增添课堂趣味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基于学情来设计教学内容与策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生动的事例进课堂,可将原本艰涩、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实现寓教于乐。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入乡随俗》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化案例分析中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动手搜集一些体现各个国家文化现象的事物。如建筑文化: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美国自由女神像、法国埃菲尔铁塔、中国长城等;饮食文化:日本生鱼片、美国肯德基、中国饺子等。这些生活化的事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连,可较好地弥补教材知识的乏味性,还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现象有更直观的了解,大大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

2.尊重主体体验

教师要做有心人,多积累素材,以便适时利用恰当的例子来辅助教学。以《环境保护》为例,单纯说教,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不能入脑入心,而处于一种“似懂非懂”“听过就忘”的状态。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在授课时可举学生身边的真实例子,如本地黄烟缭绕的工厂、污染严重的河流。播放一些环境破坏的图片和视频,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污染就在身边,若再不保护环境,后果不堪设想。教师可趁机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破坏环境的例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建构知识,形成能力,从而践行保护环境的行为。新课标将课程基本理念定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真实的生活情境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偏离的主线,教师要丰富素材,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获得社会经验,收获社会情感。

3.强化德育意识

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教学中提出的要求具体到生活中。以八年级上册《家庭礼仪》尊老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不能只强调要尊敬和爱护老人,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家里有老人吗?”然后追问“怎么样对待你的爷爷奶奶才算是尊敬他们?”继续追问“你能说说为什么要尊敬他们吗?”对于教师的提问,他们一般只会流于“尊敬爷爷奶奶、为他们端茶倒水”等层面。教师要教育学生“敬老并不是单纯地帮助他们饮食起居,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关怀;敬老的做法也不局限于端茶倒水,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在与听力下降的爷爷奶奶说话要适当提高音量以保证他们能听见等,这些都是敬老的表现。”最后,教师可以将尊老的概念延伸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层面上。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教师要能抓住学生情感牵引,让课堂真情涌动,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巧融合:生活化课堂的建构策略

1.时政素材契合

教师应借助媒介搜集相关的生活化时政资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新鲜”的时政新闻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知与掌握教材知识,进而使得他们可以更先进、更客观地看待一些政治事件与现象,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2课《感悟人生》第二框“担负人生责任”时,教师可将当年央视播出《最美孝心少年》或《感动中国人物》等栏目内容引入课堂活动中,也可以列举当地或学生身边的鲜活榜样人物,在分析具体的生活案例中更加直观地了解作为一个初中生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从而促使他们主动为家庭为社会服务。教师应掌握时政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善于提取有效时政信息、正确分析社会热点事件,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2.乡土资源融合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总理故乡、运河之都、淮扬菜之乡、名胜众多。2018年是伟大的开国总理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在教学七下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青春有格”中关于“止于至善”的内容,要求学生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教材以童小勇引出话题,但毕竟不是学生身边的人物,可以围绕周总理一生追求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理想,再联系近期全国、我市及学校开展的纪念总理诞辰120周年的系列活动,分析榜样的作用,探究好的榜样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励学生从小要立大志、立长志,从榜样身上汲取自我完善发展的力量。還可以挖掘更多的历史名人:韩信、吴承恩、关天培、周信芳等。恩格斯说过:“只有热爱家乡,才能热爱祖国。”初中生本能地对家乡有依恋情结,教学中多运用乡土资源,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家乡,用自己的心灵体验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思想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和余.关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分析[J].华夏教师,2016(3):47.

[2]吴善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4):200-201.

[3]方俊.教学生活化的主体功能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9).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堂生活资源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研究
立足生活,有效改善高中政治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