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史料,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018-10-26徐丽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史料

徐丽娜

[摘 要] 史料教学会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引用适当的史料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书中给出的结论的由来,提高学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借助于史料教学,引导学生们逆向论证,发现本质,拓展分析思路。

[关键词] 史料;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标对课堂所提出的新的目标。教师应该以思维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运用史料教学方法,通过借助各种鲜活的史料,为历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避免传统课堂的枯燥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一、助力翻转课堂,逆向论证

“论从史出”的观点是说所有的结论都要有相应的史实材料给予证明。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灵巧地使用史料教学,进行课堂翻转,将探究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自己,鼓励同学们对史料逆向论证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继而适当地评价,鼓励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在教授“美国经济发展”这一章时链接史料:“在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的时期,一位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通过一系列开创性的政策,将美国给‘救活了。”鼓励学生就这一史料进行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罗斯福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加强政府对于市场的控制,能够避免太过市场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危机,从而逆向的验证了课本上给出的结论。

让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们就给定的史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与课本直接给出的结论进行验证,不仅很好地把课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了学生,实现了课堂的翻转,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加深了对“论从史出”方法的理解。

二、多元比较分析,发现本质

通过对多个相关史料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某一结论是常用并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因此,老师应该丰富地链接合适的史实材料,做到教学内容多元化,从而在多种史料的比较分析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发现某一历史现象的本质,通过比较探究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土地改革”这一章节时可以借助以下史料:“我国共实行三次土地改革,三次土改出现的时间不同,政策也不相同,第一次出现是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时,减轻了农民的赋税;第二次是在解放战争阶段,这时就开始实行打倒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政策,将田地分给农民;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通过比较分析这三次土改的政策,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出土地改革的本质是土地所有制的改变,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具体政策不同,因为在战争时期还要团结中农,保存一些重要的抗战力量协同争取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则需要发展经济,因此需要保留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从而促进恢复和生产。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能够十分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发现某一现象的本质,有助于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提升分析能力。

三、树立唯物史观,拓展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帮助学生们养成建立唯物史观。因此老师在课上讲授中应灵活的使用史料教学,借助不同的史料在多个角度对历史现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分析,为同学们在多个角度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中拓展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唯物史观。

比如,在讲授“十月革命”这一单元时可以链接一个图片史料:“《列宁同志清扫地球》这幅图片是反映苏俄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图画,在图中,列宁站在地球上,将俄国皇帝、教会势力等这些封建阶级还有西装革履的守着金袋子的资产阶级打出地球”。教师引导同学们以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简单分析,图中的列宁代表着无产阶级,大钱袋表示资产阶级在人民身上搜刮来的财务,而沙皇则表示封建阶级。通过分析得出因为资产阶级以及封建阶级的不断压迫,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导致了无产阶级的爆发,开展了阶级斗争进行了社会革命,最后取得胜利,这也正好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阶级分化引发社会矛盾并最终导致革命。

通过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史料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幫助学生养成使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分析的习惯,并且通过教师引导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综上所述,借助史料进行讲述,可以丰富课内教学内容,活跃课上的气氛,并且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就史料进行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养成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的能力。教师应该善用史料,灵活多变的进行讲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月.史料——历史教学的基石[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12).

[2]戴加平.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12).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