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扣准价值点,让寓言教学进入高速通道

2018-10-26邓晓燕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0期

邓晓燕

[摘 要]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寓言自然也成了“座上宾”。要走进内心,紧扣寓言教学的起始点;体验感知,把握寓言教学的关键点;拓展补充,搭建寓言教学的着力点;思维逆向,攻克寓言教学的困难点,从而让寓言教学进入高速通道。

[关键词] 理解故事;依托形象;注重表达;关照寓理

有人说,寓言是一座渡人的桥,借助鲜活形象的故事将最深刻、最难体悟的道理蕴藏其中。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但要准确把握寓言文体的基本特征:故事是寓言的本体、道理是寓言的灵魂、劝诫是寓言的底色、修辞是寓言的外衣……在准确定位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将教学聚焦四个“点”,真正促进寓言教学效益的提升。

一、理解故事:走进内心,紧扣寓言教学的起始点

寓言的本质在于通过故事来显示蕴藏的深刻哲理,但我们必须要建立牢固的认知起点,依托故事的外壳展开教学。

以教学《滥竽充数》这篇寓言故事为例,教师将学生的关注思维浸润在故事情境之中:首先,教师借助生动形象的朗读将学生带进故事情境,在学生的思维之中建立起南郭先生的初步形象;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抓住“摇头晃脑”“鼓着腮帮”等形象化的词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在世界,使学生都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

扣住寓言的认知起点,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劝诫和讽刺的情感,将寓言中的故事转化成为听得见的声音和看得見的情感,让学生在具象化思维的感知下,站立在思维认知的高起点和快起点上。

二、依托形象:体验感知,把握寓言教学的关键点

学生对寓言哲理的体悟,归根结底属于理性思维,这对于尚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就需要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搭建渠道。因此,寓言教学的关键在于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关注。

如,教学《揠苗助长》这篇寓言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心里十分焦急”感受农夫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抓住“急忙跑到田里”“往上拔”感受农夫慌不择法的错误行为,再紧扣“兴致勃勃”“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等体悟农夫内心虚伪的虚荣心和自欺欺人的满足感……就此,寓言中这位农夫特有的病态心理和愚昧的形象就真正地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中,虽然没有直接将寓意和盘托出,但哲理性的思维已经在学生体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自然地流淌出来。

中国古典寓言往往借助典型而夸张的故事刻画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人物形象,教师正是抓住了寓言中可悲、可怜又可恨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置身于其内在世界中,为揭示寓理奠定认知的基础。

三、注重表达:拓展补充,搭建寓言教学的着力点

寓言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哲理深刻,蕴藏着丰富的语用训练价值点。在开展语用训练的过程中,将融合着道理的形象与学生的细致表达统整起来,起到一举两得的教学妙用。

如《揠苗助长》一文,短短的一篇寓言既关注了人物的神态,如“巴望”“十分焦急”;也聚焦于人物的动作,如“急忙跑”“往上拔”等;更紧扣人物的语言,如“兴致勃勃地说”“可算没有白费”等,但受限于寓言的篇幅,这些关乎人物细节描写的语句基本都是点到即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位农夫“急于求成”的心理,体悟“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原本描写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过程语句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他可能还会有什么表情、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呢?

学生在合理而大胆地想象之后,将人物的表现具体细节化,不仅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而在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中,还让富含的哲理浮出水面,更好地促进了寓言教学效益的提升。

四、关照寓理:思维逆向,攻克寓言教学的困难点

由于寓言创作带有鲜明的颠覆性和警示作用,常常运用一些极端的反面教材对读者形成教育作用。因此,引领学生进行思维逆袭,在化反为正的过程中想象表达,内化道理。

如在教学《滥竽充数》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读懂故事后,引领学生相机思考:如果你是南郭先生,你会怎么做?或者你作为南郭先生的朋友,你会怎样劝说南郭先生,才能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呢?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引领学生从“应该怎么做”的视角,对原本的故事进行反拨,与原本的寓言形成思维逆袭之势,对学生真正触摸寓言所蕴藏的道理提供了思维认知的基础。

总而言之,寓言虽然本质上属于叙事性文本,但它更有着一般叙事性文本所不具备的独特价值。因此,就需要从寓言的文体特征出发,紧扣其创作的根本用意,才能彰显出寓言文体独有的教学价值,更好地促进寓言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建琴.把握文本特征凸显教学价值——寓言教学策略探寻[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5).

[2]朱清光;肖春玉.群文阅读,让寓言教学价值“对比”鲜明[J].四川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