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故孺子牛的思考

2018-10-24林冬梅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孺子景公齐景公

我们很多人认知孺子牛是从阅读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作品开始的,鲁迅先生在《自嘲》中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这里的“孺子牛”指的是鲁迅先生的志向,表达的是他愿意为人民群众奋斗一生的愿望和情怀。后来人们便因此用“孺子牛”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其实孺子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齐国成语典故,源于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和他的小儿子之间的一段故事。

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一共有6个儿子,但他最喜爱的是小儿子晏孺子(原名叫姜荼)。晏孺子是景公的宠妃芮姬所生,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已到花甲之年的景公经常和孺子一起玩乐,做游戏,孺子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有一次,孺子要景公装作一头牛让他牵着玩,景公立即让人拿来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用牙齿咬住,把绳子的另一头让孺子牵着。孺子高兴极了,他便像牧童一样,牵着“牛”猛跑起来,景公也装着牛叫在后面跟着跑,跑着跑着,孺子一不留神,突然一跤跌倒。景公没有防备,咬着绳子的门牙竟被拽掉了一颗,顿时满嘴鲜血直流。孺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景公顾不得自己,上前把孺子拉到自己怀里,说:“孺子乖,孺子不哭,爸爸不痛!”过了一会,孺子不哭了,景公又陪着孺子玩起了别的游戏。过了不久,景公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临死前,他立下遗嘱,要大臣国夏和高张辅助晏孺子继承王位。景公的长子阳生听说后,害怕遭祸,逃到了鲁国,孺子的其他几个兄长都被景公下令逐出京都,迁到东莱。景公死后,国夏和高张便立孺子为君,孺子年幼,就由国夏和高张辅政。这时,原与阳生交好的大夫陈僖子心中愤愤不平,他先造谣说国夏和高张要杀尽旧臣,起用私党,煽动君臣的不满,接着与另一大臣鲍牧一起向国夏和高张发难,打败了他们两人。孺子年幼无知,便封鲍牧为右相,陈僖子为左相。不久,陈僖子又暗中把阳生接回国内,藏在自己家中。一天,陈僖子假称祭祖,请群臣宴饮。席间,陈僖子说:“我最近得到一副最好的盔甲,请各位鉴赏!”说完,他让几名家臣抬出一个大皮囊,解开皮囊,阳生从里面走了出来,群臣见了,不由十分吃惊。陈僖子说:“国君死后,继立长子,这是天经地义的。晏孺子年纪太小,做不了国君,今天我奉鲍相国的命令,我们大家一起改立公子阳生为国君!”鲍牧听了,大吃一惊,说:“我事先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你怎么能诬称是我的意思。难道您忘记先君为荼做牛而折掉牙齿吗?现在你这是违背先君的遗命!”阳生向鲍牧作揖说:“废掉一个国君,再立一个国君的事,各国多得很。相国只要权衡是否合乎道义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什么先王遗命呢?”鲍牧和群臣见陈僖子和阳生早有准备,府中也埋伏了武士,如果反对,势必身首异处。于是只得同意陈僖子的主张,一起歃血为盟,共立阳生为国君,是为齐悼公。悼公继位后,没多久便下令把晏孺子杀了。过了不久,因为鲍牧曾反对立他为君,悼公便也寻了个借口,把鲍牧杀了。

以上便是典故孺子牛的由来。由此可知,“孺子牛”的原意不是牛,而是人,即为儿子扮牛的齐景公,它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只是后来鲁迅先生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也使该典故的内涵发生变化。鲁迅所表达的情怀是崇高而伟大的,没有个人的私心和杂念。他所要做的“孺子牛”,与齐景公为私所扮演的“孺子牛”有着天壤之别。

典故孺子牛让人回味无穷,也带给我们些许思考。第一,齐景公的父爱不由得令人感动。当一国之君齐景公爬在地上,口里衔着绳子,让他最宠爱的小儿子孺子当牛骑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其满满的父爱;当年至花甲的景公咬着绳子的门牙被拽掉了一颗,满嘴鲜血,却仍然不顾一切地把吓哭了的孺子拉到怀里,去安慰他的时候,我们已被这种深沉的父爱感动得热泪盈眶。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这一点在该成语故事中表现的更加生动感人。它也让我们认识到:父爱虽伟大,但最感人之处往往就在这微不足道的细节里。《诗经》上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寥寥数语却饱含了多少深情与期盼,多少辛酸与无奈!世界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它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去感激、去报答。中国有一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之根本,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其实,孝敬父母,无需做出惊天动地之举,往往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也许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亲热的动作,抑或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就可以表达我們对父母的爱与孝心。第二,该典故也自然让我们联想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父母应怎样爱自己的子女。的确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有了父母的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但是爱孩子也要有分寸、有原则。若对待孩子的爱丧失原则,过分宠爱,势必把孩子惯坏、宠坏。这种“爱”反而是盲目的、有害的。身为一国之君的景公以年老力衰之躯,陪最小的孩子晏孺子玩耍实在难能可贵,足见他对儿子的爱之深。但是这种爱包含着不少宠爱、溺爱的成分。以至于景公对晏孺子的爱逐步升级,由“治家”扩展到“治国”,以致后来破坏祖宗礼法,由最小的儿子晏孺子继承王位,进而导致继承君位的纠纷不断,晏孺子最终也变成王位之争的牺牲品。正所谓“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反复品读该成语,我们既为景公在晏孺子身上倾注的深深父爱所感动,同时也为他对晏孺子的过分宠爱、溺爱,以致最终导致的悲惨结局而感到遗憾和可悲。由此也告诫当代父母: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孩子要爱得其法,要有度,要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千万不要把疼爱变成宠爱、溺爱。可见,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作者简介:

林冬梅(1967—),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数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孺子景公齐景公
晏子劝戒
被嫌弃的齐景公
千虑一得
孺子牛
晏子施妙法救了齐景公
忠直不迂
——晏婴(二)
孺子难教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孺子驱鸡
瞳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