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服装“意在留褶”的审美内涵及对服饰造型的影响

2018-10-24韩蔷薇

卷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韩蔷薇

摘 要:中国古代服装对于“意在留褶”有着较高的审美追求,贯穿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充分的展现了古代服饰造型中的审美内涵和特点。“留褶”主要是从服装设计角度出发,对服饰特征进行阐述,属于较为专业化的服装术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由于受到人们审美思想的影响,使服饰造型特征也各具特色,如商周时期的“庄严”、战国时期的“清新”、盛唐时期的“华美”等,均能够充分展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基于此,本文将对古代服装设计中,“意在留褶”的造型形象以及审美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代服装;传统文化;意在留褶;审美内涵

中国美学源于老子美学,数千年来,众多文人学者在此领域前仆后继,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最终形成了独具玄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学文化体系。服饰作为美的重要载体,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造型、图案、工艺,充分展现当时人们的审美倾向与思想内涵。褶皱具有一定的开合量,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向将人体维度空间差进行分散、传送,打造出一种三维的立体造型,褶皱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使中华古代工艺文明得以充分展现,还揭示了服装与传统文化、道德、礼仪间的内在联系。

1 中国古代服装“意在留褶”的审美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服装设计与社会制度之间通常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也是对服饰是否优美进行评价的衡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人们的审美倾向。由于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代人们将服装当做能够实现自身与外界相联系的载体,服装中被植入了大量“文化”,并且在外形设计上受到了严格的规范。例如,魏晋时期的衣着服饰特点为“衣衫无袖端”“凡衣袖之大,足断为二”,这个时期的服饰不但衣袖宽大,手臂裸露在外,并且衣袖能够自然的下垂,在风中形成无数自然飘逸的褶皱,给人一种心怀宽广、放浪于形骸之外的内在精神气质,如图1所示。

在对中国古代服装审美内涵进行分析时,将不可避免的提到服饰结构与褶皱,将褶皱应用与服装设计当中,共有三点好处,一是褶皱与传统服饰的最初目标相符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重点在于通过简单的外观展现超越人性的庄重与含蓄之美,而服饰上的褶皱能够使人体的四肢与躯干融为一体,展现出较强的生机与活力,并且身体表面的凹凸得到了自然的掩饰,给人一种若隐若现之感,因此人们对于服饰中的褶皱设计通常持有积极的态度。二是褶皱使服饰变得更加自然、简洁,东方人一般身材矮小,飘逸的褶皱能够弥补人体上这一缺陷,使黄种人的躯干起伏被有效掩盖,达到了服饰与人体的完美结合。三是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看,传统服饰较为广大,穿着者具有较为放松之感,主要的受力点在人的双肩,为四肢与躯干的活动提供了大量空间,并且在运动中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遮盖作用,不容易暴露肌肤使穿着者难堪[1]。

图1 古代服饰之魏晋时期服饰

2.中国古代审美思想“意在留褶”对服装造型的影响

2.1以和为美

儒家与道家的哲学观上均提倡“和”,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古代艺术家将其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力求实现“天人合一”的超凡境界。将天、地、人、道德、设计等有机整合起来,强调“以和为美”,在古代艺术家的心中,这种最具生命力的状态,恰恰与本真的美更为接近。

在“以和为美”思想的驱使下,古代艺术家诞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理念,也就是将所有艺术品均看成是大自然的产物,如《考工记》中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在服装设计中也强调能够实现“地位、礼仪、精神”上的高度统一,不突出人体的线条和性感,而是尝试着通过浑然一体的外在设计,体现出人的精神内涵,因此,便产生了古代男子的“袍套靴帽”,女子的“群带钏笄”,从这些服装造型中便能够体会到传统服饰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境界。

2.2自然为美

在道家的《自然妙道》中提到,自然具有自由、必然的含义,本身属于一种“无为”的象征,不具备任何功利性质,也并非是人力造就而成,而是一种“清水出芙蓉”之感。在魏晋时期,文人志士恐于黑暗的朝堂势力,只得自我超脱,服饰成了其宣泄的渠道,最为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贤”,他们主张道法自然,在服饰上表现为坦胸露臂、披發跣足,代表着不受礼法的拘束,超然物外之意。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冲破了儒教中礼法的束缚,将人格的个性充分的展现出来,“天然去雕饰”,使个人的人身价值得以实现[2]。

2.3境界为美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提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美学范畴,能够广泛的融入到各种艺术类型当中。而服饰上的意境主要体现在气韵风格方面,所谓的“气”主要是指精神状态,“韵”是指风致、韵味、情趣等。服饰的气韵就像是人的气质,它属于服装的灵魂所在,也是服饰内在美的体现,气韵之美还从侧面体现出当时古人的价值观、服饰观等思想。

我国几千年来所沉淀出的宽衣服饰文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古代女子的宽衣造型方面,能够展现出一种独有的神气与韵味,“风吹仙诀飘飘举”,使人不自觉的引发联想,在清风的吹拂下,原本静止的衣面开始随风摇摆,层叠裙裾开始在微风中展开,交叉飞舞飘展。古代男子的儒服雅步、褒衣博带也彰显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无尽神韵。

3 中国传统文化与“意在留褶”间的联系

在对中国古代服饰进行探索和分析时,不由得会产生这样疑问,是什么对平面裁剪方式产生了影响,使得褶皱在服装造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下将针对传统文化与“意在留褶”之间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

3.1弱化形体,突出神韵

以往的散点透视法很难使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显出来,而褶皱则能够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审美感官体验,打破以往利用形式规划个体的方式。而传统艺术讲究的是超脱、宏大、虚静守一的形态,与中国画中借助变形、离形、轻形来彰显神态和气韵的方式相似,服装外形设计中也更加注重审美内涵的表现,而不单纯是外在造型上的设计。因此,“意在留褶”在服饰造型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展现出“以形写神”的精神境界,并且在古代服饰造型文化中得到了广泛认可[3]。

3.2仰观俯察,注重虚无

在观察方式上,古人习惯采用仰视俯察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遠近距离进行观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同时也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国宇宙观的整体性。因此,在古代服装设计上也受此思想的影响,要求设计所用的形状和线条,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相结合,都应保持连贯性与动态性的特征。因此,古代服饰将褶皱元素应用其中,通过褶皱的不断变化,对光线的明暗产生影响,进而实现服饰与人体的有机结合,在轮廓和线条等方面产生出较强的韵律感与动态性。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更侧重于事物的虚无,例如,在看待服饰设计时,而中国人注重的是神韵、礼法、完整度和流畅性。

3.3超凡脱俗,注重体悟

西方文化中更加注重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的逐一对应,对服装结构与塑造性给予了高度重视,使得设计形式和元素更加多元,服装的整体性与细节特征得到极大的突显[4]。恰恰相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审美中的体悟与品位的重视程度更高,在看待某个对象时,通常是按照观赏、品位、体悟的流程进行,审美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体悟过程,使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使对象的气韵和思想被感知,进而使主体的情操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来说,中国古代服装造型突破了服装结构与人体比例的限制,向着超然宏大的境界出发,将体悟审美过程的重要意义充分的体现出来,这也正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符合。服装作为人体形态与精神境界相连的载体,在设计造型与结构方面给予了较大的释放空间,使传统的平面裁剪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自然褶皱的出现成为必然,为服装设计带来更多可能,也大力的促进了体悟审美最终目标的达成。

4 “意在留褶”的现实意义

褶皱是我国数千年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髓,对当代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服装教学方面。将褶皱思想融入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能够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不同类型的褶皱,培养学生立体空间意识,扩展创造思维,探索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创作手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服饰文化发展中,没有对细节给予过多的关注,而是通过忽视和否定形体的存在,力求进入到理想的超凡境界当中,从而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精神。留褶之所以能够在古代服饰中保留崇高的地位,除了因为其能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审美思想以外,更多的是因为它能够充分且完整的展现出精神的超越与时空永恒,它的出现和流传属于一种历史必然,也是中西方服饰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王一然. 布的折叠语言在中国古代褶裙中的应用初探[J]. 现代装饰(理论), 2015(2).

[2]程振红.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J]. 装饰, 2015(5):85-86.

[3]穆慧玲.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与服装时尚设计研究[D]. 青岛大学, 2016.

[4]唐长亮. 浅析中国古代审美思想对服饰造型的影响[J]. 四川丝绸, 2016(2):53-5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