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古诗教学对策探讨

2018-10-23杨岑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古诗小学教学

摘要:古诗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文教学内容,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与地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随着教师在古诗教学观念上的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总体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然而,古诗教学作为二种体感悟性的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灌输,学生缺乏个性理解的问题。依于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所倡之理念,从教学手段入手思考如何构建小学中年级古诗教学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

一、 教学相长——营造互动氛围

教与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营造互动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互动”一词在课堂中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二是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互动。前者互动氛围的营造是为了后者互动的成功。

教师教学中创设古诗涉及的情境,让学生了解意境的导入,是让学生由教师的话语转入古诗本身的重要一步,也是应该互动的一步。古诗悠久的历史让它在表达情感的时候有了特有的意象,这些意象成为了情感的代名词。如“月亮”代表“思念”,“松柏”代表“正直”。

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来让自己由陈述者转化为倾听者,因为这些意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讲,有意可答,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些常见的意象,并且互动讨论这些意象在生活中,在学生概念中的印象,通过课堂讨论来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古诗兴趣所在的切入点。学生也可以借助于插图来学习,可分组讨论图画与古诗诗句所对应的地方,描绘出诗人创作古诗时的自然环境。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儿垂钓》一诗,教师可先让学生交流钓鱼时的经历,让学生交流“蓬头”一词的用意,想象自己什么时候会头发蓬乱,让学生联想自己顽皮、天真的一面,来体会使用突出孩子的可爱讨论“遥招手”似的情境。这样才能让教师本来要通过陈述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信息转化为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信息。

二、 展示个性——鼓励自主研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

笔者强调研习是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目的性。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自主研习的任务不转移,有些学生研习的内容与古诗内容相差甚远,为此教师可以作出导向,让学生知晓这次的研习是比较性的研习、探究类的研习还是填充类的研习。学生的性格差异,生活阅历,使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为例。自主研习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 了解研习对象。学生首先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去图书馆查询,上网浏览搜集有关洞庭湖的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的面积大小、生态特征等。

(二) 质疑研习对象。如“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是什么意思,“潭面”和“镜”之间的联系。在疑问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 总结报告对象。自主研习后报告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能言善语的学生可以举手发言,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整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写书面材料,如填表式、归类式的报告,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展现。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答疑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思考研习的对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

三、 激发情感——拓展文化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的古诗有涉及自然景观、思乡之情的,阅读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的传统教育。而针对中年级的古诗可进行以下幾种教育:

(一) 亲情教育

亲情教育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丝不经意间的牵挂惦记,会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让学生体会亲情,善待亲人,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中指出: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那么亲情则是其内在动力。

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

(二) 环保教育

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应在教学中宣传水资源保护的思想,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土流失和水流阻塞,以保证和限制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我们在赞叹大自然艺术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反思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枯竭,会让我们失去瀑布的壮观,清澈的湖泊。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让我们的周围鸟语花香,才会有杜甫《绝句》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四、 学以致用——丰富课外活动

如何将古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融入新时代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抄、背、默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巩固古诗,笔者认为有关的古诗诵读活动有助于学生积累,学生也希望参与类似的活动。为此笔者做出以下建议:

(一) 积累中赛诗

赛诗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按诗的内容可以分季节赛诗如描写春秋季的诗,分意象赛诗如描写月亮、松柏,按诗的归属可以分作者赛诗,如单纯背诵李白的诗,分朝代赛诗,如单纯背诵唐代的诗。再趣味性些,可以背诵含数字的诗,含动植物的诗皆可,旨在让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后,丰富课余生活,让学生所学有展示的机会。

(二) 笔墨中写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内容或者诗人的心情,再把它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及课内所学来与诗对话,与诗人对话,写出的文字既是对古诗理解的体现,也是个性创作的展示。

(三) 想象中画诗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想象作为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以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随意想象,这种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利于学生可以通过有限的文字来展开无限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描写的景物特征,从而描绘出他们理解的古诗环境。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就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来填补古诗中的空白,走进诗人所创造出的意境,绘画则是一种很好的展现方式,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枫桥夜泊》《望庐山瀑布》等便可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

(四) 情理中演诗

许多古诗是叙事性的,或者是描写一个特定的场景,如杜牧的《清明》,卢纶的《塞下曲》,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从语言、姿态各方面都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把古诗综合性地演出来,更好地领会古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的意境,感悟古诗中蕴含的道理。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教育一线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小学古诗教学会慢慢走向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框架,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让学生领悟到蕴藏在古诗作品中的自然美、人性美和文化美,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近学生心灵。

作者简介:

杨岑,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古诗小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