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爱的梅

2018-10-22聂小雨

西部 2018年4期

聂小雨

十三年后的今天,聚首深圳的客厅,吃饭聊天弹吉他。依然许巍,依然《温暖》。多出来的是一群孩子。初次相见的孩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不必弄清谁是谁,他们有着相似的面目,亲切而害羞,又蠢蠢欲动,个个像我亲生。孩子们跑着,跳着,多么好。生活,不必承载过去;未来,也无须预知。这一刻,若能旧时光一样停住,就这样紧紧交织,直到蜡烛在风中熄灭……孩子们终究忍不住,在另外的房间插上音箱,背起吉他一顿嘶吼。我们的弹唱不得不中断,继而谈笑眼前……眼前又恍似幽远,仿佛十三年,从没中断。

有关梅的缺席,我们只字未提。曾经,酷酷的梅在我们中间,唱歌跳舞,骑马兜风,抽烟喝酒……校园,田野,沙滩……因为梅,我迈出门槛,走进这一群。当我还没来得及融入,火焰般燃烧的梅,灰烬般戛然而止。死亡,意味着再也不能与之拥抱,不能高举酒杯,将泪水与欢笑一饮而尽。某天,我们中的每一位也会像梅一样,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化作一抔尘土,无一幸免。不要惋惜,也不要悲伤——正如,梅没有参与的日子,并不比过去更好,清醒的今天,也并不比蒙昧的昨天更好,可是不好的未来,还在不竭地催促我们,只身前往。

梅投奔深圳,和我一样,是必然。

双手插在牛仔裤口袋,眉头紧锁,昂首天空,游手好闲于格格不入的县城街道,我们一度多么相似。无所事事,有所事事,皆是苟且,是麻痹,什么、任何都无法寄托我们莫名而无尽的哀思,我们愁苦、沮丧。所有的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勾肩搭背,左冲右突,相依为命,谁也不能把谁拯救。

我起初担心的是,Sorry,梅,来深圳一年,我无法提供像样的房间给你。一地鸡毛,恋爱,工作,我被巨大的城市推搡,滚滚洪流里,你看到的我,是我的全部,尽管有时候我只想独守空房,蜷入自己的怀抱。为什么爱情,我们要穷尽莫测的一生奋力追赶?为什么孩子,我们要制造自己的孩子?而一个无辜的孩子,什么时候悄然成为婚姻的借口?还有多少世事我们无法渗入?还有多少秘密等待我们揭晓?等到何时,我们才能占据城市一角,将不安的心安放?

岗厦,一段无与伦比的时光。每天清晨,迎着朝阳,短发的我和同样短发的梅,清风一样从这里出发。而黄昏,梅和我则一前一后,无精打采,肩上的包一滑,双双仰倒在硬邦邦的席梦思上。十平米,简陋得不能再寒酸,一床一桌一椅,承载着我们无限的爱恨情仇。尖酸的上司,矫情的女同事,白花花的盒饭,新开的24小时便利店,橱窗里的灰色连衣裙,路人甲的一瞥,公交车上的惊魂一幕……白天的爱恨情仇多之又多,每一个小小的发生都构成大大的怨尤,不会被我们错漏。梅翻箱倒柜,抽屉最深处,圣罗兰剩下最后一支,不知猴年马月落下的,梅抽了一口,递给我。我迟疑半秒,果断地接过,熟稔地夾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全然不像第一次。为什么不呢?梅自信满满,我怎能拒绝!拒绝,意味着背叛——对此刻的背叛,对贫穷的背叛,对友谊的背叛。一人一口,淡淡的烟草香在房间盘旋,我们对准天花板吐着注定消散的圆圈。那一刻,香烟是超强的镇定剂,它瞬间扼住孤独的喉咙,完全代替了语言,令世界噤声。那一刻,似乎世界上没有比抽烟更恰当的事情,它令你学会审视,学会思考。另一方面,两个人的世界,也没有什么比嘲笑更痛快的痛快,比感叹更忧伤的忧伤,而这一切,无非是无奈,是自嘲……一整天的风云际会,唠唠叨叨中,静默无语中,灰飞烟灭。同样的苦难,同样一无所有,一个人难以承受,换作两个人,哪怕两个孤儿,就分明翻转成欢乐,变作分享。我和梅的默契还在于,我们怀抱着一望无际的理想,我们觅寻着誓不低头的自由。

无望的日子,吃和睡是永远的王道,是解决一切生理以及心理问题的所在。晚餐总是在左邻右舍的炒菜声中香飘飘地降临,辣椒炒肉,莲藕猪骨汤,干煎沙丁鱼……灵敏的嗅觉,舌尖的快感,是一个按钮,我们噌的起身,趿上人字拖,不可一世地穿梭于岗厦的小饭馆。水果和零食,也是肆无忌惮的,我们胆敢花掉口袋里最后一枚铜板。贫穷与节制,并不互为因果;无所畏惧,才是青春的因果,我们善于用未来的富裕挥霍当下的英勇。一觉醒来,恩怨纠葛的昨天犹如深圳河的水一去不复返,窗外新一轮太阳照常升起。我们怀着虔诚的耐心,挑选、搭配不多的几套衣衫,穿上脱下,脱下穿上,终于有一身,可以让我们闪亮地大步流星。谁说不是呢,将就的幸福亦是最大的幸福,只因明天,只因这蓬勃的早晨。早晨真好,一切都接近柔软,接近和平。我甚至相信,人世间根本不存在错误与悔恨,因为没有什么不可原谅,不可理解。

然而,好时光总是眨眼之间,轻轻地溜走。没有一天,我们不关心自己茫茫的前途,而每一天,我们都盼着昨天的自己死去,从而猎获截然的新生。

前途来得猝不及防,比想象中快了太多太多,我是说梅。

一个毫无征兆的黄昏,刘跟在梅的后面,光临了我们的十平米。刘拎着一袋零食,在床沿坐下。我蓦然的是,这家徒四壁的,多不好意思啊;然而,我的蓦然又不完全——如果说梅缺过东缺过西,男性朋友她可从来没有缺过。

没作任何介绍,梅直接上隔壁二房东那边去了。刘在床沿坐下,土色休闲裤口袋里掏出一盒双喜,点上一支,也不睬我。刘三十上下,眼窝很深,发际线有些高,我忽儿联想,日后会不会败顶……刘的身上,透露出某种固有的陈旧感和认命感,犹如七八十年代小镇上的邻居老王,天天见等同天天未见,只因与己无关。难道此人已然被张牙舞爪、五光十色的深圳打败?无论怎样,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不是梅的菜,绝不是——这样想着,我不由得放下心来,从而不那么关注,就像我向来不怎么关注从前梅身边那些接二连三的光鲜过客。而他们的光鲜,与面前的刘有着显然的对比。梅将借来的水果刀递给刘,刘接过,开始剥柚子。是的,找点事做就好了,刘一看就不是健谈的人。一递,一接,没有语言,也无需眼神。

每天同进同出,梅丝毫没有透露啊,如今我倒成了外人。

常去的那家路边店,我和梅走到头,一路无话。选择那家,不过惯性使然,形同饭堂。至于三人餐,还是头一回。一张油腻的过塑菜单推来推去,最后梅推给刘,你点。对付刘,梅是小菜一碟,我以为。服务员过来,刘指着菜单,这个这个……我问服务员几个了。四个。够了够了,不够待会儿再说。刘埋单,梅不好说什么,我不能没心没肺。第一道菜上来,福寿鱼,我和梅都不吃的,不知是福寿鱼粗糙的外形还是麻不溜秋的色泽,一种抵触,延续至今。虽然一贫如洗,并不等于我们的胃要做出让步。吃吧,吃吧。刘拿起筷子。梅不吭声,我端起茶壶,三个杯子里续了续水,好在第二道菜很快上来。有刘在,我和梅竟然狗屎一样安静,只边边沿沿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一目了然。诚然,依梅的风格,这也没什么。

但明显地,我和梅肆无忌惮的吐嘈与指责少了,更奇怪的是,梅从不向我提及刘。是的,一个不值得骄傲的男人,凭什么让骄傲的梅挂在嘴边。关键在于,谁叫我对梅了如指掌。了如指掌是不是也是一种罪过?刘不温不火,无知无觉,却足以导致我和梅的沉默。

刘差不多一星期来一次,每次带几样廉价的零食,梅又惜字如金,我成了名符其实的中间人,和不是客人的客人刘掰七扯八。我慢慢从刘口中得知,大学毕业分配过来的他处境不容乐观,除了一纸深圳户口,几年来一直住在集体宿舍,雪上加霜的是,单位即将面临解散,算是走一步看一步。看得出,刘和许多适龄青年一样,是个急于过安稳日子的男人。刘没有错,可是他低估了梅的心高气傲。对于梅,他恐怕无能为力,是想够却够不着。一个原本够不着的女人竟然送上门来,刘有没有想过这其中暗藏的风险?

梅来了去了,十平米常常变成我一个人。虽然鸟笼一样小得可怜,没有梅,我总是觉得空荡荡的。梅偶尔回来,我几乎把它当作节日。唯独一次,双双无眠的深夜,梅突然冒出一句,刘老家农村的。农村的怎么了?我张口即来。我清楚,不是农村不农村的问题,也不是钞票不钞票的问题,外表、气质、性情、审美,刘哪儿哪儿都不对,什么都不在梅的理想之列。毫无疑问,梅在下决心,从第一次领刘走进十平米,梅的决心就在下,之后的每时每刻,她都在下。如果真爱一个人,需要一次次下决心?需要如此挣扎?如果真爱一个人,脸上会没有一絲笑容?

这一次,梅玩笑开大了。

真正的心心相印是什么样子?既然心心相印,为什么躲着藏着,不大声说出。我和梅到底在害怕什么,撕破闺蜜这张皮,坦露彼此的怯弱?

毕业那年,县城汽车站,我和梅买好去市里的车票,正排队上车,忽然过来两个凶巴巴的警察。小小的警务室,一个警察一口咬定我们携带了违禁品,随即伸出魔爪,准备搜身。不明就里之下,我一片真空,几近失忆。梅本能地跳将起来,嗓门比警察还高,不料迎来一记响亮的耳光……十七八岁,两个瑟瑟发抖的少女,不了了之的屈辱,成为我和梅永久的秘密。

羞愧的过往,我们同样不提。从湘潭大学看望梅的男友回来,满满一车人,公路上左颠右簸,我们不管不顾,高唱起新学的情歌。那自我感觉良好的过往,仿佛非我亲历。换作别人,恐怕要遭我呵斥,至少投以狠狠的白眼……还有一次,散步的夜晚,堤坡下的小巷,我和梅迎面而来,却装作视而不见——我们分别挽着一只另外的胳膊,我们一次次用恋爱麻醉自己,掩饰与逃避才是我们的面目……多少黑夜走过,多少疼痛挨过,事隔数年,我们依然缺乏直面的勇气。

我们太过在意对方。而我们在意的,何尝不是脆弱又虚荣的自己?!

将近年底的一个中午,接到梅的电话,只一句,好累哦。董事长在旁边等着,我便说饭后再打给她。午饭回来,梅已不在,接电话的人说她辞职了。那个糟糕的上司,梅早就不想伺候了。我留言,她没回,刘的地址电话我又一无所知。惴惴中等待了几天,等到的是同学那边传来的消息:梅在县城举行了婚礼,且怀着身孕。

不知该恭喜还是该自责。梅如果明明白白告诉我,我当恭喜,问题是她不声不吭,这寓意着什么?好累哦,是铺垫、暗示,还是通知?水深火热的我,尚不能抽身而退,又如何助梅抽身。梅应该是绝望了。梅一定是绝望了!做闺蜜,我不配。

二十五,诗一般的年华,初来乍到,为什么要早早地束手就擒?为着腹中跳动的生命?我唯有这么理解。

梅永远走在我的前面。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买房……当然,走在前面不代表什么,但我由衷地希望,梅,这个飞翔的名字,降落在她幸福的地面。

再次见到梅,是第二年春天。一个周末,梅拖着隆隆的身体来了,那条好看的咖色连衣裙失去原有的轻盈,更像一条顺手的围布,刘紧随其后。紧随其后也好,我和梅就不必沉重面对。还好吧,我先开口。梅哼了一声,一屁股坐在床上,拧开手里的矿泉水,咕噜咕噜喝下一大口。还有几个月?三个多月。梅惯于藏匿自己的痛,我也是。自从认识了刘,梅似乎一直心中耿耿,没缓过来,她在跟自己较劲。刘打开一个编织袋,收拾起梅的衣物用品。我招呼刘先歇会儿,刘不理,在梅的指点下,一样一样清理,我只好帮忙扯扯袋子。

咔嚓,梅点燃一根烟,双喜。双喜的香气,梅是一向排斥的。不要命了,刘满腔怒火,声音压得很低,也不上前阻止。梅不管,幽怨地倚靠床头。我走过去,在梅身边坐下,还是别抽了。梅又抽了一口,将一大截烟丢进矿泉水瓶。一个人要心怀多少不如意才会这样糟践自己?我曾以为,无论如何,有了丈夫尤其有了孩子,梅多少会克制一点,怎么说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没有谁逼迫。刘收拾妥当就要走,我说急什么一起吃个饭吧。刘半是犹豫,梅说不了,刘便提起袋子,啪啪啪啪下楼。梅左手撑着后腰,像只企鹅,跟在后面,相隔四五米。我回去房间,一眼看到桌上那只粉色小闹钟,在小小的屋里异常夺目,我赶到阳台,举着钟对楼下喊。梅抬起头,对我摆了摆手。我追下去,将钟塞进刘的编织袋。那是梅爱过的人送的,飘洋过海的礼物。

箭一旦射出,便再也收不回。

同一个异乡深圳,同一个福田,我和梅互不联络。我等待着,自我觉醒,更是等待着,梅向我走来。

这一天终于被我等到。梅来办公室找我,我关上门,梅原地转了个圈,浅蓝连衣裙飘起来,一点儿臃肿的迹象也没有,从面貌到精神,梅彻底恢复过来。三个月的女儿留给县城的父母,梅又成了自由人。过去一年,仿似梦中的插曲,好在梦已醒,天已明。我们吃喝玩乐,同学,朋友,玩玩打打,梅犹如还原单身,背负的婚姻并不存在。梅偶尔陪我在岗厦住上一夜,甚至破天荒地,梅提醒我重新考虑我那千里之外的男友。没错,我和梅手持相同的固执,死不悔改。至于梅的另一片领地,她和刘的家,我无意踏足。

女儿嗷嗷待哺,刘指望不上,此时的梅显然豁出去了,瞄准清一色的高薪公司。幸运的是,梅心想事成,虽然累死累活,力不从心,经济上总算有了保障。

只是人心从来没有那么简单,金钱无法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而这些问题如影随形,好比恶魔缠身。婚姻一开始就患上的病,是毒瘤,此时进一步显山露水,要何等的决心和信心,才能阻挠它朝不可收拾的方向一泻千里?

生活啊生活,到底多大的欲望,能使我们满足?多大的妥协才能使我们承受?它们的极限又在哪儿?我们穷尽一生,彷徨,斗争。我们怎样才能提早一个时辰将生活看清,将自己看清?

第一次走进梅的家,是梅的邀请。一帮朋友同学。两居室,按揭的新楼。几年来,梅的变化一步一步,历历在目。这是表面。吃饭喝酒唱歌打牌,梅是绝对的主角,没有悬念。或许房子以及后来的车子,将梅和刘的距离越拉越大。是事实,又不是事实。

牌打到一半,梅或许想到什么,让给一直端茶倒水看牌的刘。刘有些过于认真,一桌人打着打着就不怎么说笑了。不知什么时候刘这条小溪才能汇入梅的河流,梅理当尝试过,不会是一开始就放弃了吧,冰雪聪明的梅怎会给自己挖下陷阱?我想古人所言门当户对,正确的解读大约是情投意合,我无法想象情不投意不合的两个人盖上同一床大红的棉被。按梅的说法,刘在深圳没有一个朋友,连贵州老家也不曾回过,工作找来找去,大都干不了几天就拉倒了。而刘的这一切,恰好处于梅的反面,梅是朋友遍天下的人。只是,谁又会真的了解谁?就连下一秒,恐怕自己都难以预测。我们每天犯下错误,继而宽恕自己,可明天不过是继续犯错,将今天接替。

移居关外的梅,想必按部就班,挣钱养家,过更好的生活。梅的女儿上幼儿园了,我仍然深陷泥淖,在恋爱与分手之间百折不挠。快三十了,向往过的其乐融融毫无踪影,我依然不慌不忙,等待上帝一样,等待自己心死,等待自己心动,我兢兢业业,听命于深不可测的直觉。我不再觉得三十是坎,是剩余,是不好的年纪,我确信,与不断生长的自己相处,每一年都是好的年纪。关上门或者把门敞开,过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可思议,我不需要活在别人的注视里。

十数公里之外,梅和我一样渐渐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偶或约见,不再耻于谈论鸡毛蒜皮。她决心挣脱,业已和刘处于长期的冷战之中,没有回旋的余地。刘几次跑去梅的公司,几近疯狂,结果只能是更糟,梅开始夜不归宿。梅想通过分居达到离婚的目的。我提醒梅慎重行事,万一……梅噗嗤一笑,就他,就凭他……或许,梅有理由轻看那些蔓延的日常。

我不知纠缠不休、跪地求饶的婚姻是怎样的,也不知海誓山盟、地老天荒的婚姻是怎样的。至今我都感觉二者极其可怖,并非我不知幸福与不幸,而是我渐渐学会了珍惜,也学会了放弃,按照自己的内心去选择,也就没有什么高贵的真理,没有什么卑微的谎言。

2003年初夏,我们五个,一路随着CD高唱许巍的《漫步》《礼物》《蓝莲花》《完美生活》,驶向东部的溪冲。大海一片宁静,草木退到身后,几只不知名的鸟在头顶飞来飞去,放眼望去,水天蔚蓝。一只停泊的小船,就在近旁,候着它诗意的主人。海水缓缓涌来,一层一层,淹没我们的双脚。老白取出吉他,靠在船舷,弹奏起高中时代的摇滚:夜色正阑珊,微微银光闪闪,一遍又一遍,轻轻把你呼唤……我们唱和着,仿佛青葱岁月从未走远。梅回去车里,换上纯白的泳衣,一头扎进深邃的大海。松追随而去,不一会儿,两个脑袋从海里冒出。喂——喂——楠使尽气力,将皮球猛地砸向他们……这样的生活,就是完美的生活。谁能料想,这竟然是最后的完美。恋爱,婚姻,外遇,离婚,一辈子想绕却绕不过去,此刻,它们不过是完美的注脚,而每一种生活无不通向完美,从来不需要什么注脚。

此后,我再也没有去过溪冲,那里的宽阔与宁静被默认为我生命中的永恒。之后的一个月,我都不敢去冲印部取回我和梅的合影,冲印部的小姐以为我忘了,一再地提醒。一堆褐色的岩石前,我左手搭在梅的肩膀,梅右手搭在我的腰肢,長发迎风飘扬。

意外地,刘约我在附近的咖啡馆见面。我随即问梅,他什么意思。梅说,他无非想找个人诉诉苦。很长一段时间,刘没有工作,专事处理他和梅的人生大事。我准点赴约,而刘早已坐在角落,还是那种红盒子的双喜。头发长了,刘看上去消瘦、憔悴。我要了一杯橙汁,简单寒暄之后,刘步入正题,关于梅过分的种种行为,大段激动的数落之后,是咬牙切齿的威胁。面对不能自拔的刘,我盯着杯中的果汁,不敢正视他凶狠的目光,想力劝几句,又生怕适得其反,更不能感情用事地一味维护梅。此情此景,我告诫自己尽量客观,继而劝诫刘务必冷静,冲动对谁都没有好处,凡事总会找到解决之道。刘说他是黔驴技穷,逼上梁山。一个执意蒙上眼睛、在黑暗中狂舞的人,有什么办法将他一把拉回光明。事已至此,我不得不坦言,离婚也并非人间地狱,房子车子梅全都不要,你老刘才三十多,何必和自己过不去。梅的倔脾气你不是不清楚?然而刘始终不松口,坚持要报复之类的话。

这次见面,说到底,刘是想借我之口正告梅,正告他的郑重其事。从咖啡馆出来,我立马打电话给梅,无论如何小心为妙,别惹得狗急跳墙。

溪冲回来的第七天,与刘见面的第四天,我接到电话,梅遇害了。我条件反射地,哪个梅?—— 一个活蹦乱跳的人,怎么能活蹦乱跳地倒下。据警方推测,悲剧发生在凌晨的卧室,梅窒息死亡,嫌疑人在逃。

错误,可以避免也罢,不可避免也罢,终究要我们吞下它的全部:好的,坏的;美好的,丑恶的;喜欢的,讨厌的。我依然相信,刘是一个好人,就像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向善的。可是一个好人,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好,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好?逃亡的光阴,该如何一秒一秒地支撑?一时的噩梦要一生来偿还,直至荒郊野岭的坟墓,那该是多么深重的背负?这世间有没有一了百了,抑或重新来过的药方?那苦命的孩子,又该如何在谎言与真实中长大?今天,亭亭玉立的她会否像梅一样张开翅膀,远走他乡?

梅走后的第三年,我才遇见那个令自己心甘情愿的人,比梅晚了整整十年。然而三年前的秋天,那个人也撒手人寰,不留片言只语。我不想说,这巨大的孤独。孤独,也没有什么……的确,也没有什么……

此时,书桌上的单向历显示:2016年8月2日,周二,宜救赎。窗外,台风过境,暴雨斜飞,我独坐窗下,记下这虚幻的人间一瞬。

栏目责编: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