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2018-10-22杜继平上海自在青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青浦区201717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种养生态

杜继平 (上海自在青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青浦区 201717)

现阶段上海市农业生产上的种植业还是以传统的种植模式为主,化肥和农药滥用现象普遍,长期采用这种传统模式,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农药残留高等问题,严重危害粮食安全。随着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亟需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代替传统的种植模式,以达到改善生态、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此背景下,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是将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推广到实际生产上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收割后田块处于土壤修复状态,然后通过生态沟渠和人工湿地过滤净化灌溉用水。本文拟对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标准下的蛙稻特约种植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蛙稻生态种养技术的技术标准与生态农业

1.1 蛙稻生态种养模式的诞生

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最早源于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农生学院的“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对黄浦江上游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课题研究。该课题历时3年,试验面积3 hm2,试验农作物为水稻,共生动物为虎纹蛙,研究内容涉及以下4项:(1)通过研究蛙吃虫、虫吃水稻的食物链,寻找最适宜与水稻共生且对水稻害虫有控制效果的蛙类品种;(2)研究蛙的生长习性及与水稻种植的相互共生性;(3)研究蛙的投放基数对水稻害虫的控制效果;(4)研究该种养模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对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对农药、化肥和重金属污染的防控效果显著。

1.2 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标准的成熟

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有近10年的蛙稻米种植经验,在公司技术团队的研究和努力下,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标准。种植户在该技术标准的指导下,加上公司严格的现场监管,生产种植的蛙稻米产品全部达标,且部分产品还通过了相关有机、绿色、GAP、ISO 9000等认证。2016年,公司成功申报蛙稻生态种养模式的国家发明专利,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1.3 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在国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2016年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青浦投资有限公司、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青浦练塘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上海金泽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朱家角资产投资经营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国有混合制企业——上海自在青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在青浦区金泽镇、朱家角镇和练塘镇等地推广应用了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并辐射带动农户达100户,直接带动近300人就业增收,有效改善了青浦区农田生态环境。另外,该公司还与黑龙江共青农场、云南哈尼梯田等合作,由该公司负责提供蛙稻米种植标准和技术指导,受到了当地农户的欢迎与支持。

2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分析

2.1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助力推广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标准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即公司提供水稻种子、虎纹蛙和技术标准,农户提供劳动力和各种农机设备、生产物资费用等,双方签订种植合同,整个种植过程和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按照公司的技术标准执行,公司委派技术人员现场监督、管理,最后产出符合标准的稻谷由公司统一加价(一般高出国家收购价1.0~1.6元/kg)收购。公司采用这种订单模式推广蛙稻生态种养技术,不仅节约了土地和人工成本,带动了农民增收,而且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受到了政府的欢迎和支持。目前该模式已在上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实施,且已辐射至江苏、安徽、云南和黑龙江等省份。

2.2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对比分析

2.2.1 模式对比

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12年开始实行蛙稻特约种植模式,现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区别于传统种植模式,该模式更注重环保、绿色、循环、有机、安全,一方面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保证大米的品质;另一方面也能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优越条件,吸引更多高消费城市人口涌入农村,拉动农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两种种植模式在性质、成本投入、农资投入等方面的对比见表1。

表1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对比分析

2.2.2 成本、产量、利润对比

通过对比表2、3发现,蛙稻特约种植模式比传统种植模式的成本要高很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蛙稻特约种植模式的肥料、农药和人工成本均较高。以2014年为例:传统种植模式使用的肥料是复合肥和尿素,用量少,每667 m2成本约200元,同时用工也较少,每667 m2成本约200元,再加上农药等其他物资成本,每667 m2总成本约为800元。而蛙稻特约种植模式每667 m2总成本约为1 200元。另外,从表2、3还可看出,2014—2017年传统种植模式的成本不断增加,产量和利润不断降低,而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则正好相反,成本不断降低,产量和利润不断增加。分析其原因是传统种植模式大量使用尿素等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产量逐年降低,而为了追求高产则要加大化肥的投入量,因此成本不断增加,利润不断减少。蛙稻特约种植模式使用菜籽饼等有机肥,使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加之收购价比一般稻谷高,所以产量和利润不断增加。

表2 传统种植模式的成本、产量及利润

表3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的成本、产量及利润

3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的效益评价

3.1 经济效益

传统种植模式产出的大米一般市场价在1~1.5元/kg,蛙稻特约种植模式产出的绿色大米市场价在3~4元/kg,虽然绿色大米的市场售价远高于一般大米,但随着消费者有机、绿色食品观念的转变,安全健康的绿色大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对于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3.2 生态效益

传统种植模式因化肥、农药的滥用,造成土壤板结,产量逐年递减,产出的大米农药残留高。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利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有机肥代替化肥,有效缓解了土壤板结,控制了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3.3 社会效益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产出的大米全部进行国家绿色认证,然后再上市销售,从源头保证了大米品质,确保老百姓能吃到绿色、健康、安全的大米。另外,该模式能有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及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优质粮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为粮食产业发展起到了典范作用。此外,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将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同时也能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4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的应用前景分析

4.1 蛙稻生态种养的创新技术应用

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利用虎纹蛙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作用及其对天敌的影响,实现以稻养蛙、以蛙护稻,达到田间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该模式有三大技术创新点:一是固氮蓝藻技术。固氮蓝藻在稻田湿地能迅速生长繁殖,快速铺满田间表层,有效抑制杂草萌发生长,同时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二是生态沟渠构建技术。设计与优化稻田径流汇集与缓冲的沟渠系统,拦截农田流失的富营养化物质,观察生态沟渠中水体质量等方面的变化,并通过构建不同长度的沟渠,控制人工湿地的水流速度。三是地表径流处理技术和水生植物配置技术等。在人工湿地内进行高效富集N、P的耐水植物的物理拦截、吸附与生物代谢吸收。通过测定分析农田植物生长的生理需氮规律,探索农田土壤氮素的时空变化与作物产量、品质的关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确定不同作物最佳的农田氮肥施用方法,建立集肥料用量、肥料配比和肥料种类、氮肥运筹、种植制度为一体的农田作物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技术,彻底改善水土环境,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

4.2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带来资源共享

目前,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等,各地的农业生产种植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云南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大型农业机械无法操作,所以其农业生产基本靠人工;而黑龙江北大荒农场,地势平坦,除了需要人工除草外,其他所有的农业生产完全机械化,机械化程度达100%。南北差异明显,但各有优缺点。南方的环境资源优越,水质好,但部分地区机械化程度低;北方有着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但化肥、农药使用率高,破坏了本土资源。蛙稻特约种植模式引入南北方,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让南北方资源共享,在提高南方机械化程度的同时又能保护北方的土地资源,缩小南北地区差异。

4.3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蛙稻特约种植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传统种植模式的更新替代。在优化农业主体功能的同时强化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实现基本农田的养护和修复,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种养生态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生态养生”娱晚年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住进呆萌生态房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生态之旅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