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安县良种推广应用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8-10-22周海幸管怀锦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种子管理站2266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种子公司海安县大户

周海幸 管怀锦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种子管理站 226600)

何一煜 吴海鹏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种子公司 226600)

江苏省海安县耕地面积达5.5×104hm2,茬口以稻、麦两熟为主,常年稻、麦种植面积均为3.0×104hm2,稻、麦种子供应总量约为5.50×106kg。近年来,受农业服务体系深化改革和新一轮农业经营主体变化的影响,海安县良种推广应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经调查研究,对海安县良种推广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海安县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海安县现代农业建设。

1 海安县良种推广应用现状

1.1 种子管理现状

1.1.1 种子质量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自2003年海安县种子站实行事企分开以来,全县种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机构设置更到位,管理职责更明确,制度保障更完善,全县种子质量监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例如,通过省级农作物种子监管服务项目的实施,海安县种子质量检测设备得以更新,种子质量检测能力不断提高,2016年通过了农业部举办的PT13-2016轮次种子检验能力验证;在省农委组织的县域种子市场秩序评价中取得了第8名的好成绩。

1.1.2 农作物品种的试验展示能力不断增强

近3年来,全县共引进、试验、示范展示稻、麦、玉米、油菜等大宗农作物新品种245个,通过观摩、考察筛选出各类农作物接班品种13个,并在大面积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其中小麦新品种有“扬麦23”“扬麦25”“镇麦10号”“镇麦12”“华麦5号”等;水稻新品种有“南粳9108”“南粳52”“南粳0212”“扬粳805”,其中“南粳9108”已成为海安县水稻当家品种,为海安县优质大米的品牌创建做出了贡献;玉米新品种有“苏玉30”“中江玉6号”等;油菜新品种有“沣油737”“凯育09”等。

1.2 种子供应现状

2003年开始,海安县建立了以县种子公司为主、原农资公司和新发展的个体经营户为辅的“一主两辅”供种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不仅稳定了全县稻麦种子供应的大局,确保了优良品种能及时在大面积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还使个体种子供应成为了全县种子供应的重要补充。

县种子公司以38个镇级供种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为核心、199个村级供应点为基础,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种子连锁供应网络,覆盖全县种植稻、麦的每个村组。连锁供应以县种子公司负责种源供给,各镇负责种款预收和种子调运,采取预约订种与零售相结合的供种模式,经多年磨合,形成了以下3种供种模式:(1)村供。全县共有108个村级供应点,由专职的村农资供应人员(78个点)或村分工干部(30个点)向农户收取种子预约订金并发售种子。(2)镇供。全县共有65个村级供应点,由村分工干部向农户收取种子预约订金,种子在镇级供应点统一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售。(3)镇村联供。全县共有26个村级供应点,由村干部向农户收取种子订金,种子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派人与村干部一起入村统一发售。

全县个体种子供应户共有59家,主要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以海陵种子经营部为龙头,基层供应点以原供销系统农资经营部改制下岗人员为主;另一条是以墩头镇庆丰种子店为龙头,基层供应点以种子法实施后发展起来的个体经营户为主。目前,个体种子经营已成为全县玉米、油菜和蔬菜种子供应的主渠道。

随着新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海安县农业服务体系也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镇农业服务中心事企分开,农资经营服务由原中心企业人员负责,改制后原村级农资供应点也不再受镇农业服务中心约束,可发展成为独立的经营门店。海安县各镇的种子经营门店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海安县各镇种子经营门店情况分析

1.3 种子购买来源现状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变化,使良种推广应用由千家万户被动接受品种向农场主自我选择品种转变,种子供应不再单方面由种子供应者决定,而是作为种子使用者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能对种子市场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由表2可知,全县368户种植大户,自购白皮袋种子的大户为168户,占45.7%;自留种的大户为46户,占12.5%;到县种子公司购买包装种子的大户为154户,占41.8%。

表2 海安县各镇种植大户购种情况分析

2 海安县良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海安县种子管理体系面临诸多问题,具体问题为:(1)技术队伍薄弱。县种子管理站在编人数5人,但在岗的仅有3人,且1人即将退休,其他2人也将在5年后退休;由县农科所并入县种子管理站的2名编外人员,仅有1人在40岁左右,另1人也将在3年内退休。(2)镇级种子质量监管偏失。部分事企分开的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仍以其他形式参与种子经营活动,继续同时扮演“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3)缺乏有效的县、镇上下联动机制。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处理种子质量纠纷时,往往只扮演“传声筒”的角色,不加甄别,使很多并非因种子质量而产生的问题全部汇集到县种子管理站。(4)各镇农技人员对新品种的了解不够深入。有的镇级农技人员由于自身对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导致良种与良法不能同步推广,增加了种子使用者在品种选用上的盲目性。

2.2 种子供应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1)县种子公司的地位逐步下降。随着县农业服务体系改革的深入,县种子公司的主渠道地位逐步下降。由表3可知,县种子公司2015—2017年3年平均水稻和小麦种子供应量分别为1.33×106kg和2.05×106kg,比2012—2014年3年平均供应量分别下降25%和40.9%,市场份额也分别由76%和89%下降至62.7%和75.6%,这对主推品种的推广应用带来了负面影响。(2)品种多杂乱现象再次抬头。由于种子经营门店数量的迅速增加,加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乱引乱调,全县稻、麦品种多杂乱现象有所抬头。例如,有的个体种子门店擅自推广不适宜本地种植的“金粳818”,有的种植大户盲目引种“苏香粳100”“南粳46”等中熟晚粳品种,种植这些品种一旦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将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另外,随着种植大户自购种比例的增加,从表面上看是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在保障种子质量和确保备种数量上存在安全隐患。(3)供种人员素质不高,且老龄化现象严重。县种子公司现有职工9名,仅1人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对2017年已注册的188家种子经营门店进行统计,门店负责人年龄在40岁以下的仅有9人,占4.79%;年龄在40~50岁的有40人,占21.28%;年龄在50~60岁的有90人,占47.87%;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49人,占26.06%,其中年龄最大的达79岁。这些负责人绝大多数不满足新种子法中有关种子备案经营的新规定,也不能独立操作电脑进行网上备案,给种子管理和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4)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度较大。麦种包衣技术是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培育壮苗、省工节本的新技术,已在本县坚持推广应用20年,但有的种植大户认为包衣种子价格偏高,便不愿使用包衣种。另外,种子企业的销售风险也较大,一旦包衣后无法销售即会全部报废,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5)种子价格体系被打乱。如2017年秋播麦种因种子货源充足,各家农场种子大甩卖,部分种子批发企业后期被迫以进价甚至低于进价出售种子,从而造成严重亏损。

表3 2015-2017年海安县各镇稻麦种子经营情况分析 (单位:×104kg)

2.3 非可控因素对种子推广的影响

(1)气候因素的影响。2015、2016年连续两年海安县在稻麦种子收获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稻、麦种子数量严重不足,大面积生产上需要的优良品种的种子数量更是严重短缺,像“宁麦13”这种准备控减甚至淘汰的品种也被迫应用。2017年气候较好,种源充足,种子使用者在选择时购买价格偏低或经销商所谓的良种,造成种子市场十分混乱,全县优质种子供应数量大幅下降。(2)良种与良法配套应用的影响。随着品种更新速度的加快,很多种子使用者往往在不了解新品种特征特性的情况下盲目使用,造成良种推广后没有良法配套,不能在大面积生产上发挥新品种应有的作用。(3)“良种”品种数量井喷的影响。有的种子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盲目推出一些不是良种的“良种”,从而使市场中“良种”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的局面,增加了种子使用者的选择难度。

3 海安县良种推广应用的发展对策

3.1 启动农业支持补贴政策

补贴支持是减轻种田大户物化成本、化解种子批发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在全县有效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不仅能有效控制大户乱引乱调种子的现象,化解种子批发企业备种数量的风险,还能有效提高专用品种专用出售的种田效益,提升“海安大米”“优质中强筋麦”“优质弱筋麦”等品牌的形象,更能化解种子质量风险,减少种子纠纷引起的社会矛盾。

3.2 强化市场引导作用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不仅能显著提高种田大户的经济效益,也能通过大户的引领辐射,带动全县农民种植优质品种,全面提升本县农产品档次,最大程度地实现规模效益。

3.3 改进技术服务方式

各镇要进一步加强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优质品种、特色品种、绿色品种和与良种相配套的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例如,可每年举办2次村组干部、种田大户新品种观摩考察培训,使他们直观了解新品种的优缺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新品种的种植技术,实现良种良法一起推广的目标。同时,要加强对种子经营者尤其是个体种子经营户,进行种子法和相关配套法规的宣传培训,从而使种子销售市场规范、有序。

3.4 强化市场管理力度

(1)要加大种子管理、种子执法队伍的建设,在增配专业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加强对种子专业人员的技术、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2)要加大对“白皮袋种子”的监管力度,既要加大对“白皮袋种子”销售的打击力度,又要积极引导种子使用者自觉远离“白皮袋种子”,增强其鉴别伪劣种子的能力。(3)要加强对种子经营人员的培训,提高种子经营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守法、诚信、勤劳、务实”的经营理念。(4)要与中种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加强合作,融入国企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3.5 建立健全种子风险金贮备制度

建立种子风险金贮备是应对气候变化、化解种子数量安全风险的有效办法,既能保证种子紧缺年份有种可供,也能保证种子企业在种子泛滥年份减轻报废种子所带来的资金风险。

4 结 语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只有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政策引导、改进技术服务方式,才能促进海安县建立新的良种管理和供应体系,确保全县农业生产用种的安全。

猜你喜欢

种子公司海安县大户
综合活动:等等,绣球花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基于HIROSE模型的种子品牌价值评估实证分析
种子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可爱的小山羊
该谁还钱?
产研一体化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