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的医疗救助

2018-10-21梁亦鑫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看病难平价药房

梁亦鑫

中国古代的公共医疗救助出现在汉代。南北朝时期,南朝设立了“六疾馆”和“孤独园”。六疾馆由南齐太子及竟陵王创立,主要职能是养赡贫病者;孤独园则是梁武帝创立的,主要收养“单老孤稚”。到了北朝,北魏设立了“别坊”。据《北史·魏纪三》记载:“穷困无以自疗者,皆于别坊,遣医救护。”朝廷还召集当时的一流医疗专家,选择医方精华,汇编成30卷“医疗手册”公开免费派送,供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选择。

唐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慈善救济史上有名的“悲田养病坊”。另外唐朝还有一项政策对当时的公共医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是“州境巡疗”。唐开元十一年(723年),鉴于偏远农村地区“医术全无”的严重状况,唐玄宗颁布诏书在全国各个州设置医学博士,这对唐代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古代破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做得最好的并不是国力强盛的唐朝,而是宋朝。

宋徽宗时期,针对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有地方官上了一道折子,称一些偏远乡村“相距州县甚远,遇有疾病之人,本处无医药,往往损失者众”,因此恳请设置官办平价药房,以“救万民之疾苦”。宋徽宗大笔一挥:“从之。”之后的150年间,各地的官办平价药房渐渐多了起来。这种官办药房的药物得到政府巨额补贴,售价只有市价的三分之一,使民众能买得起药,用得起药。要是遇到穷人和灾民,药房干脆分文不收,故而取名为“惠民药局”。

惠民药局不只是药价便宜,还免费为病人诊断并提供处方,所以普通老百姓看病用药比较方便。惠民药局卖的不是普通药材,而是根据民间常见的各类疾病,选用相应的药材,精心配比制成的中成药。如今广为人知的藿香正气散、牛黄清心丹、四物汤等,在当时都已普及。制药的地方都有兵丁严加看守,制成后经过精心包装、密封,再盖上“和剂局”的大印,发往各地惠民药局。

宋代的惠民药局虽然号称“药局”,其实是配有坐堂医生的。患者先找医生看病,医生开了方子后,患者再按方买平价药。如果乡下的患者赶到城里,天都快黑了怎么办?也不用着急。药局有夜诊,有专人轮值。若将患者拒之门外,一旦被发现,依律会先被打上一百大板,再送到衙门里论罪。

宋代缓解“看病难”的另一招就是送药下乡。每年端午过后,气温升高,各种疾病多发,药局就会派出医生下乡巡诊。送药活动会一直持续到秋凉才告一段落。

历史上宋代的國力并不是最强盛的,但朝廷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除了卖平价药、医生坐堂、开夜诊,还组织深入四方的“下乡医疗队”,这段历史足以令国人感到温馨和自豪。

猜你喜欢

看病难平价药房
崂山区:多措并举 解决基层“看病难”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5000块人民币的“平价”太空之旅
破解“看病难”的武侯探索
药房里的照相馆
卫生部正名“平价医院”政府办“惠民济困医院”
缓解看病难有了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