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动浏河叙事,守望稻香芙蓉

2018-10-21邓露曦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浏阳河滨水景观

邓露曦

摘要:浏阳河作为湘江的一级支流,主经长沙芙蓉城区及隆平新区最终汇入湘江。这条富有魅力的生态河流为城市增添了一抹色彩,可以说是区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河流自身所具备的生态特质、功能性、文化性及市民性对城市风光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贡献。长沙这座被誉为湘江的城市集山、水、州、城为一体,更加有利于打造风光带景观生态,本文将结合浏阳河特点为打造风光带进行浅要的项目规划。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一、项目概况及背景

(一)研究背景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优美动听的《浏阳河》,让世界记住了长沙,记住了浏阳河。名闻遐迩的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从长沙芙蓉城区及隆平新区穿境而过,流经开福、汇入湘江。这条美丽的生态河流,是区域城市的重要组成,其生态特质、功能性、文化性、市民性意义对于风光带的修建以及区域环境的生态融合十分重要。长沙城市的特点是山、水、洲、城。水即湘江、浏阳河。长沙计划未来15年通过“三步骤、三板块、两组团”(河东老城区、大河西先导区、大东城地区三大板块)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隆平新区和浏阳河休闲风光带恰是“大东城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浏阳河东岸风光带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新旧城区的交界,是芙蓉区东向发展的门户和开端,也是新城风貌的展示名片;更是上位规划理念中,隆平新区绿地系统“绿手指”的发源地,未来将引领多条绿色通廊往东部新城界面延伸。

(二)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隆平新区范围内,北起西龙路,南(东)至长榔路,以滨河路为界,沿浏阳河展开,总长约9.4km,总面积约89.33万平方米。腹地平均约为50m,最宽达120m,最窄处为湖南农业大学段,宽度仅12m左右。

(三)现状问题

1、浏阳河到了芙蓉区段,水流渐趋平缓,“筑堤围垸”使河道沟渠化严重,现状建成堤岸大都呈现“一刀切”的形式。

2、堤外是固定坡比僵化的混凝土块护坡,使堤岸生硬,缺乏生态性与参与性。

3、堤内腹地平坦,与堤顶存在大幅高差,滨水空间缺乏体验感和趣味性。滨河道路割裂了风光带与城市地块之间的联系。

4、本段风光带地块狭长,毗邻多种功能地块,现状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临近地块休闲功能需求。

(四)设计目标

1、重建市民与水岸的联系

创造一个区域性水岸目的地,为市民提供不同的水岸活动体验,强调亲切的人性化尺度设计,为市民构建良好的娱乐场所、锻炼场地等,使其充满休闲特色,创造生动的公园活动空间,城市增加一丝艺术气息。

2、重塑堤岸提高公园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打破原有固化堤岸方式,在保证堤防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绿植软化;梳理交通流线,通过交通口对接、架设天桥等方式满足公园可达性与便捷性。

3、重现湖湘文化的自然形态

挖掘地域湖湘文化特色,尊重本地民俗传统,使公園为划龙舟、稻文化等提供环境载体。

二、规划原则

生态建城——打造城市森林、生态湿地、鸟类栖息地;催化经济——通过滨水公园建设带动地区地产经济发展、投资吸引;诗化景观——表达楚地空灵飘逸的景观和文化特色、流动感、城市界面的融合;以人为本——依据不同功能地块匹配景观功能。具体现状图如图1所示.

三、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以“情动浏河叙事,守望稻香芙蓉”为理念,根据风光带的规划以及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将整个风光带定义为“五大特色、八大分区”。“五大特色”指——时尚商业、主题公园、生态湿地、校园风光、活力宜居;“八大分区”指——舟桥载月区、浏河叙事区、跃丘晨韵区、稻香芙蓉区、林花秀色区、风鸣柳径区、百鸟环河区、疏林水影区。最终建成实景图如图2所示。

四、设计特色

(一)运用地景手法,重塑地形特色

通过微坡地形重塑地块,逐步消化河堤与城市问的高差,使城市与风光带有机融合,形成“起伏的地形穿插灵动流线”风貌,改变原有堤防“一刀切”的形态。同时也有效就地消纳了相邻地块、道路建设的大量弃土,通过在堤防背水面的培土,另一方面也巩固了堤防的稳定性,达到景观功能与防洪需求的融合。

(二)明确整体结构,强化分区特色

根据基地现状条件及周边地块功能性质需求,结合活动策划分布,形成居住、文化、运动、教育、生态五大主题风格,并构成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八大功能区域体系。如稻香芙蓉区毗邻隆平水稻博物馆及隆平公园,以水稻文化为主题特色,营造都市中的稻田示范景观带;风鸣柳径区背靠湖南农业大学,强调以柳树为基调,清风徐来,柳枝随风摆动,年轻学子或漫步或阅读,抑或嬉笑穿梭其中,带来一种青春、活力、清新的氛围。

(三)利用弹性景观,恢复生态特征

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打造六大种植带基底:河漫滩湿地、河滨芒草种群、河堤疏树草地、堤顶行道树阵、堤内密林缀花带、公园边界带。特别是打破原有混凝土硬化堤坡,最大化的恢复生态驳岸状态。

堤防调整策略根据水位设计:常水位至十年一遇水位段,由于常年受洪水冲刷淹没,维持原堤防抛石护脚及护坡不变,并在石缝中正中水生植物,既满足堤防稳固,又软化堤防岸线;十年一遇水位至百年一遇水位之间,间歇性受洪水淹没,种植水陆两生品种如芒草等植被,美化迎水坡面丰富边坡形态;在百年一遇水位与堤顶路之间,洪水淹没频率较低,则栽种湿生灌木如碧桃、木芙蓉、地被如粉黛乱子草等观赏草。根据不同的水位,考虑河水淹没频次,种植不同品种的耐水性植被,做到低维护与景观性的多效统一。

(四)延续城市肌理,实现绿色渗透

风光带是城市绿色通廊肌理的延伸。项目设计了10km专享绿道穿越其中,加上人行天桥架设,从平面和立体交通上打通与城市地块的衔接,将风光带绿廊渗透进城市地块;将城市地块内的产业带与风光带联动发展。

(五)根植本土文化,挖掘文化内涵

尊崇本土文化,延续民俗活动,追溯现状历史,打造有当地历史画面感的景观场景,保留及强化现状纪念性场所景观。浏阳河畔附近延续了几十年的龙舟赛,开始时间已不可考。“宁荒一年田,不输端午舟”的村落间竞争观念已根深蒂固。本岸在景观上沿堤面打造滨水看台,为延续这一传统民俗活动提供固定场所,也为风光带增添文化特色。另外,沿岸重点打造“浏河十景”,如湖湘名人雕塑群、赛龙舟雕塑、茶铺子等文化艺术景观,让市民在休闲之余还能感受浏河记忆,打造名副其实的“爱之河,乐之都”。

五、成果与效应

本案的建成使原本脏乱、僵化的河堤变成了多功能开放式的河岸公园,创造了多元的滨水休闲场所和居民生活空间。随着浏阳河环境的改善,也极大提升了周边地块的价值,并且带动了上下游各个县市和区段对浏阳河沿岸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建设工作,逐步形成浏阳河文化产业带的格局。

近年来,芙蓉区段已经连续举办了几届中华龙舟大赛,该赛事是目前中国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奖金总额最高的龙舟赛事,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滨水生态空间的碰撞,为浏河两岸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的体验,成为了一条独特的水上游线。

六、结语

浏阳河东岸风光带在灵秀隽美的滨河锦带中市民可以感受历史厚重深远、现代时尚活力、自然生态清新和民俗热闹温润,是浏河之心、芙蓉滨水文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浏阳河滨水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探究
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音韵表达
浏阳河穷途末路 停产或为借壳上市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