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之“六性”

2018-10-21杜沛彤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摘 要: 中国古代,若想评断官吏,还需从廉之“六性”谈起:一是廉洁而又能做好工作,二是廉洁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是廉洁而又勤勉努力,四是廉洁而又处事公正,五是廉洁而又执法无误,六是廉洁而又明辨是非。六者缺一,便不足以称为廉吏。如今,全党全社会都在防腐倡廉,在这种大好形势之下,我们深入探讨历史上廉之“六性”,定当有益于心、有益于行、有益于党风廉政建设、有益于新时代社会和谐。

关键词: 廉之“六性” 防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60-02

“廉”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注为“廉洁,清廉。”如果单就字面说,这是对的。但要说清楚其中的真正含义,还是要翻一翻典籍,从古代的“廉吏”说起。

“什么叫廉吏?”有人说,廉吏就是清官;也有人说,廉吏就是好官,廉洁奉公;还有人说,廉吏就是不贪污不腐败的官。这些说法,大致也不错,但都不够准确。那么,在古代,到底怎样的官吏才能称得起是“廉吏”呢?

据《周礼·小宰之职》记载,所谓廉吏,要符合下面六条标准:“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由此可知,古代,小宰用公平治理官府的六项评断标准来评判官吏,来辅佐大宰评断官吏的作风和治绩。这六条标准,都先说廉,后说善、能、敬、正、法、辨等,由此可知,廉之“六性”中,“廉”为廉吏之根本。这六条标准中,各个字的字面意思分别是:

廉,即清洁不滥浊。善,即善其事,有辞誉。能,即政令行,也就是所行政令得以施行。敬,即不解于位,也就是敬其职位,恪居官次。正,即行无倾邪,也就是其行为要正直、公正无私。法,即守法不失,依法而行,且无错失。辨,即辨然不疑惑,也就是其人需辨事分明且无疑惑之事。

可见,不贪污,不腐败,只能说是个没有犯法的官,还不能称其为“廉吏”。必须作到善、能、敬、正、法、辨六个方面,才能称其为廉吏。若想评断官吏,评断吏治,还需从廉之“六性”谈起:一是廉洁而又能做好工作,二是廉洁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是廉洁而又勤勉努力,四是廉洁而又处事公正,五是廉洁而又执法无误,六是廉洁而又明辨是非。六者缺一,便不足以称为廉吏。用今天的话说,必须作到下面六条,“廉吏”才名副其实:

其一,“廉善”,指的是既廉洁而又能做好工作。所谓“善”,就是为百姓作了大量的好事,得到百姓的认可和称赞。如果不做好事,即便没做坏事,也不能算是廉吏。那只能算是个平常官吏,或者说可以被评价为“这人还不错”。

我们从历史上,也能够找到“廉善”的官吏。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这些作为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得到灌溉,大片土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其二,“廉能”,指的是廉洁而又能推行政令。所谓“能”,就是能够令行禁止,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而不是被动性的应付工作。有的官吏,津津乐道于上指下派,用文件传达文件,用会议贯彻会议,没有创造性,工作之中缺乏创新性,永远依葫芦画瓢,甚至刻舟求剑,这也算不得廉吏。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

推行一条鞭法的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堪称“廉能”。海瑞一生,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关于海瑞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其三,“廉敬”,指的是廉洁而又勤勉努力。所谓“敬”,就是敬业乐群,恪尽职守,作好本职工作。如果一个官吏,整天不务正业,不敬业,不善待自己的单位与工作,怎么能算一个廉吏呢?即便没有劣迹,整天吸烟喝茶,闲聊闲逛,不是玩乐就是打瞌睡,还是不能算作廉吏。

史书记载“夙夜勤强”的唐初名相房玄龄,可称“廉敬”。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综理朝政。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其四,“廉正”, 指的是廉洁而又处事公正。所谓“正”,就是行得端,走得正。公正无私,决不鱼肉百姓,绝不走歪门邪道,绝不信异端邪说,绝不做损人误国之事,绝不当祸国殃民之人。俗话说,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讲正气。

包拯,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民間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是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象征。

其五,“廉法” ,指的是廉洁而又执法无误。所谓“法”,就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纠,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能知法犯法,更不能因人废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皇亲国戚也不例外。心中有法度,使用之时,要公平,自始至终,要使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裁夺事情,不可因人而异。这才叫廉吏。

唐朝的徐有功,可以说是“廉法”典范。他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长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新唐书》对他有“虽千载未见其比”之赞誉。他死后武则天追赠他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显登位后加赠他为越州都督头衔,并特下制书表彰:“节操贞敬,器怀亮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和“卓然守法、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其六,“廉辨”, 指的是廉洁而又明辨是非。所谓“辨”,就是思维敏锐,是非分明,有高超的政策水平、知识储备、实践经验、领导艺术和表达能力,能够果断地处理职责范围内的紧急事态,排除干扰,辨明是非,让人信服,实现大治。如果有乱不能平,有案不能断,有理不能讲,那只能算一个昏官,与廉吏毫不相干。

明朝政绩斐然的官员中,况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他都明辨是非,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现在,只要一提起况钟,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况钟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可见,“廉吏”,决不仅仅是个“清官”。只有当德行修养达到了“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大境界,才可以称得上“廉吏”,决不仅仅是平常所说的“廉洁自守”而已。

孟子有言:廉,人之高行也。的确如此,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如今,全党全社会都在防腐倡廉,在这种大好形势之下,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历史上的廉之“六性”,定当有所收获,有益于心、有益于行、有益于党风廉政建设、有益于新时代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杜沛彤 试论“廉吏”的内涵----评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美中不足[J],宁夏社会科学,2003-4

[2] 杜沛彤 讀史话廉 [J],科学导报,2018-12

[3] [汉] 许慎 撰 [宋] 徐铉杨 校定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4] 王筠《说文释例》 中华书局

[5]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上下)》中华书局

[6] 《周礼》中华书局

[7] 张廷玉著《明史》中华书局

[8] [宋]欧阳修,宋祁<撰>著《新唐书》中华书局

[9] [元]脱脱(撰) 著《宋史》中华书局

[10] [汉]司马迁著《史记》中华书局

[11] 赵尔巽.清史稿[M],中华书局,197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