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文化建构中的新加坡美术之路

2018-10-21李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展厅现实主义美术馆

李芳

【中图分类号】 G2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08-02

作为罗马艺术圈的“焦点之王”,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乐于表现彪悍的真实,有人认为他的艺术创作标志着现实主义绘画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的发端;而作为文学的专门术语,现实主义首次在十八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美学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利德里希·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的理论著作中出现;又作为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现实主义则首先亮相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文坛,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Champfleury,1821-1599)曾经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首度使用现实主义这个术语,人们普遍认为现实主义从此逐步滋生。

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意谓真实、实际,现实主义在十九世纪从日文翻译而来。在艺术层面,现实主义主张“为民众而艺术”,艺术需要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在创作中不加修饰、不做想象,并秉承据实摹写,摒弃理想化的想像,敏感于社会现实并做真实反映的描绘和体现。在细节上真实,在形象上典型,在表达上客观,是现实主义在美学建构上的要素。这些要素在新加坡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中亦颇为明显。

这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于十八世纪中叶开埠,新加坡因为拥有发展成为港口的优越条件,南部水域宽敞很少受到风暴影响,附近又有充裕的饮用水源。于是,在英国的版图扩张下,备受觊觎,而逐步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后来伴随着蒸汽船的发展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靠近赤道、扼守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成为航行于东亚和欧洲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被时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新加坡拥有氤氲的昼和璀璨的夜,不仅地理位置具有战略价值,而且兼容并包中华、马来、印度与西方诸文化,是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自十九世纪以来,东南亚艺术史便与这里的政治、社会的变更和发展密不可分,被视为艺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枢纽。就这样,在与世界文化的连续触碰中,新加坡形成了独特的欧亚色彩。

除了殖民地的苦难,新加坡的历史际遇还有抗日斗争、自强不息走向独立与腾飞的历史。在这个抗争和觉醒的进程中,新加坡艺术家自我鞭策,扮演着通过艺术创作语言来表达情感、反思现实和建构身份的角色。相较于其他,现实主义美术在当时的新加坡,就反而拥有发芽与壮大的沃土。加之热带气候的推波助力,艺术家们关注现实、热情真挚,历史上既有新加坡现代艺术首个代表流派、持反殖民立场的“南洋风格”,有国家独立早期的重要艺术团体、对现实直观表现的“赤道艺术研究会”,后又有敢于彰显现代与独立精神的“现代画会”……

其中,1929年,新加坡“星洲美术研究社”孕育了南洋美术的雏形,创作与现实的互动、以及对于地域文化身份彰显,侧面证明了新加坡的现实主义恰恰是从南洋风格时期开始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南洋风格是一种自我反思式的对于新兴民族性和国家性的产物。纵使艺术家作为个体而言,表现语言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切入当时当地的生活与风俗方面来看,又具有异曲同工的共性,艺术家们借助本地的社会风景抒发情感、观念认同、民族意识以及精神诉求。

虽然时间上成立较晚,1956年开始登场的“赤道艺术研究会”也是新加坡在独立前夕到独立初期,活跃着的重要艺术团体。“赤道艺术研究会”的艺术成员着力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拨,注重对时代面貌画像。历经了苦难与抗争的阶段,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的全部赞成票,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由此,新加坡脱离了马来西亚联邦,而成为一个拥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

经过过往的种种逆境,新加坡建国之后在集体危机感的压力下,将打拼、强韧的精神转换为经济奇迹的原动力。一月之后加入联合国,获得了国际承认。同年,新加坡“现代画会”成立。现代画会多次以团体的名义举办年度交流画展,鼓励艺术家们以新形式和新方法建构艺术语言。也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新加坡开始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和平稳步伐发展社会经济后,其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亦走过了它的黄金年代。1970年后,新加坡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并迅速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被誉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也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族、马来族、印度族、欧亚族等在这座小岛上和平共处,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为新加坡文化艺术景观带来了蓬勃的生命力。在每年的春节、卫塞节、开斋节、哈芝节、屠妖节等等民族特色节日上,我们都能看到异彩纷呈的文化庆祝活动。看到这百花齐放的文化盛况,人们对于异域文化也会生发出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將成为全球第一个展示并研究19世纪至今东南亚艺术的美术馆,将使新加坡在国际视觉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建成后的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其中1.8万平方米是展厅,其余作饮食、互动、休闲等公共用途。国家美术馆将设星展新加坡展厅和东南亚展厅两个永久展厅。新加坡星展银行在揭幕仪式上向国家美术馆捐献2500万新加坡元,用于支持本土视觉艺术创作。星展新加坡展厅作为馆中的一个永久展厅,专门展示新加坡艺术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彰显新加坡艺术家的艺术成就。

此外,美术馆还将设立吴冠中展厅和特别展厅,展出与纽约现代美术馆、蓬皮杜中心和奥赛博物馆等国际美术馆合作的艺术展等。

如今的新加坡正处于转型期,如何突破传统上的国家身份建立与民族认同,而转向全球艺术市场的积极参与及领域开拓,是新加坡艺术家不得不直面的切实问题和真实现状。这也是解读新加坡现实主义美术薪火为何传承不熄秘诀的密匙。因为,转变是针对现实环境的应变之道,也必将引发创造式的机遇。在新的愿景下,全球化语境中的新加坡艺术家们在开创本土风格、保持现实互动和彰显地域文化上持续关注,创作上更倾向于接受新观念、使用新媒材、开拓新天地,为新加坡的社会转型留存下刻画时代、捕捉现实的注脚。

纵观新加坡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发展历程,可谓来路悠悠、跌宕起伏、绵延有承。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集体拥抱全球化媒介社会的二十一世纪中,现实主义的文化系统将继续为新加坡美术创作形式语言的探索,贡献出敏锐的眼光与独到的视野。新加坡艺术家们亦应继续秉持薪火相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创作理念及创造精神,深入洞察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坚持以自己方式表达自己声音的同时,既与现实社会互动、反思,又对地域文化认同、彰显。也许这样,可以逐步建构起一个蔚为大观又不失本真的艺术图景。

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复归,是从两个向度来进行的:一是真实性的标举,要求描写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实思想;二是批判性的张扬,要求"参与"现实、"介入"人生、"干预生活"。

人们见习的现实主义在经过一段相对沉寂的阶段后,也在酝酿变化。新写实文学便是其寻求突破与超越的结果,它既是对当时的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疏离当下现实和读者大众的反拨,也是对现实主义关注现实这一文学精神和写实手法的承接、变异和深化。从这一时期的文学整体状况来看,现实主义思潮不再"独尊",但却变成了一种更为开放开阔的形态,以写实为主并对多种艺术手法加以兼容,表现出其丰富复杂性。

猜你喜欢

展厅现实主义美术馆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