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假新闻看媒体对消息源的引用

2018-10-21顾锋明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防范策略假新闻

顾锋明

摘要:目前,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来源也愈来愈多。但与此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新闻人在对消息源进行引用时开始有意无意地制造一些有噱头的假新闻,并对其进行夸张和渲染,最终造成了新闻失实。假新闻对于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本文对不当引用消息源造成假新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假新闻;消息引用;新闻失实;防范策略

新闻即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发展迅猛,新闻媒体信息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与生活中。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新闻消息以丰富自身的报道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新媒体时代,网络传递信息的及时性、海量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人们获取新闻消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与此同时也使得媒体人在对消息源进行引用时甄别度不够,造成一些假新闻,最终导致新闻报道失实这一现象泛滥成灾。

一、新闻消息源引用导致假新闻的原因

(一)为了获得关注对消息源真实性不加甄别造成新闻失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媒介种类不断丰富,手机、电脑、电视等传播媒介每天都会向使用者推送并传播非常多的新闻信息。这其中一些新闻撰稿人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对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些消息源进行引用和评论时,会过度报道和虚假宣传,最终使得假新闻屡见不鲜,这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与新闻撰稿人想要获取利益是分不开的。一些新闻的报道往往会伴随着广告的收入,所以为了增加广告收入一些新闻的撰写往往会夸大其词、散布流言甚至是无中生有,从而就造成了新闻失实。2013 年12月3 日中央国际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发布了一组“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的图片迅速地吸引了网民的注意,报道还称一名东北口音的妇女在经过一名骑车外国人的身边时突然摔倒,并拽住老外说是他撞到了自己,经过调解老外给妇女1800 元去医院治疗。这一新闻报道瞬间在网络中掀起了大浪,新闻中的妇女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谴责,使其背负巨大的舆论压力。然而,认真对事件进行采访和分析之后得知老外的确是骑车撞伤了这位妇女,并且这名老外骑的摩托车还是无牌车辆,最后警方介入调查之后事件才渐渐平息。虽然最终事件的真相被报道,然而这一假新闻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却是不可弥补的。

(二)对消息源进行文学色彩的添加以及想象造成新闻失实

这一点不难理解,一些新闻记者为了将文章报道写的生动,往往会对一些报道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文学色彩的加工,其中甚至还充满了想象的元素在里面。虽然新闻报道的“合理想象”在上世纪50年代就遭到了新闻界的否定,但现如今一些记者为了标题起的有新意仍然会进行一定的文学色彩加工,这也严重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

(三)新闻记者缺乏职业道德为了出名而编造新闻

这一点可以说是造成很多假新闻的主要原因,一些新闻记者为了出名获取更大的收入往往会走“捷径”而对一些新闻事件进行虚假报道。2013 年一则名为“深圳90 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的新闻瞬间风靡网络,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同时,当时从网络上传播的照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一名女孩在下班路上买来盒饭给乞丐喂饭,人们对这名女孩的善良行为寄予了高度的赞扬。但事实真相证明这却是假新闻,而是某个商业展的炒作。附近的一个报刊亭的老板亲眼证实一名女孩只喂了几口饭便随着拍照的男子离去了,首发的中国新闻网表示了道歉,并对相关的记者以及当日值班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四)“沉默的螺旋”导致受众缺失信息真伪辨别能力

“沉默的螺旋”一词最早见于德国学者E-诺埃尔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它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如果你看到自己的观点,并广受欢迎,这种观点就会大胆地发表和扩散。但是找到一个观点一点没有或很少人关注,即使你同意它,也会保持沉默。这种意见的沉默造成另一方观点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声音是越来越大的,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发展过程。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的重点提示与开放性和综合性的意见,让优势意见进一步的扩大影响,劣势意见却越来越沉默,媒体的力量具有创造现实的巨大能力。

二、消息源引用不当引发假新闻的防范策略

(一)新闻传媒部门要进行自我纠错

任何错误的出现首先都要进行自我检讨,更何况对于新闻传媒部门来说更要勇于检讨纠错。在新闻采访中,要对新闻记者有明确的采访要求以及采访中要遵守的记者守则,努力保证新闻采访的真实性,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对编辑的编写工作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明确编辑在编写的过程中不能伤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完善稿件的审核签发程序,以及责任编辑、部门负责人、总编辑的三级审核制度,同时还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落实责任。

(二)坚持真实性原则,加强对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培养

上面提到了一些新闻记者为了出名而编造假新闻或者对一些新闻进行文学性的夸张渲染,这都和其职业道德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为了避免假新闻的出现,要加强对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培养,使其树立和养成正确的工作理念。可以定期组织对新闻记者、新闻撰稿人的职业道德培训,尤其是当一些记者出现思想腐化的时候更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用新闻人的职业道德纠正其内心的不良想法。弘扬先进事迹也是加强新闻人职业道德培养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无论是哪一级的新闻部门每年都可以表彰一些积极向上、认真落实记者责任的记者,树立一些先进个人,以达到教育激励他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明确新闻人的报道原则,其中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人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件,新闻人更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让人民群众获取到事件的真实情况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崇高职业精神的一种表现,在培养新闻人职业道德的内容里也要明确这一条。

(三)相关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号召群众积极参与进来

防范假新闻、新闻失实现象的出现一方面需要新闻媒体内部的监督与提高,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举报,其中相关部门要落实好责任做好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工作。相关部门要对一些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热门问题的新闻报道进行核实与监督,对那些容易造成社會动乱、社会恐慌的虚假新闻要进行严格的打击,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样对没有出现假新闻的新闻媒体也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另外,还要发动群众积极监督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利用好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工具进行快速方便快捷的网络监督。

三、结语

网络以其迅捷性、交互性、多元化等优势赢得了愈来愈多受众的青睐,但由于自身的种种缺陷导致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新闻报道失实这一恶劣现象露出端倪并愈演愈烈,这不仅错误地引导了舆论,也误导了受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但只要立法部门对网络媒体进行严格监督与法制管理,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广大受众普及常识、提升受众对新闻报道真伪的辨别能力、增强受众的自律意识,即政府、媒体、受众“三管齐下”,把最大限度杜绝新闻报道失实这一恶劣现象作为我们的“共业”,就有希望为新闻传播创造客观、真实、和谐的环境,推动我国新闻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灿.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源变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 (2):120-124.

[2]张译丹,臧文茜.体育假新闻防治与媒体公信力重塑[J].青年记者,2016 (9):43-43.

[3]杨文治.新媒体时代假新闻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3 (23):6-7.

猜你喜欢

防范策略假新闻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能分辨假新闻?多数人高估自己
意大利教高中生识别假新闻
马其顿 韦莱斯靠炮制假新闻获利的小城
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策略研究
县域企业退休职工冒领养老金的防范策略分析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