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场上的“大国梦想”

2018-10-21刘翔东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

刘翔东

摘要:体育从来不是政治中立的,在大众媒体全面介入后更是如此。体育是国际政治影响力和全球经济实力的延伸,尤其是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在全球性媒介关照下已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其所唤起的情感与认同不仅吸引了广告人的投资,对各国的政治精英也是巨大的诱惑。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社会凝聚、建构认同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媒介的力量积极将奥运转化为一次展示国家形象的机会,并向世界输出属于中国的体育文化。

关键词:媒介体育;全球媒介事件;全球政治;国家认同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刚刚落幕,“战斗民族”重新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他们的大国风采。俄罗斯代表团2015年被曝出禁药丑闻后,被禁止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田径和举重比赛,今年再次被禁止以代表团身份参加平昌冬奥会。对于被禁赛,俄罗斯政府和体育管理机构认为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政治行为,对俄罗斯的种种制裁是美国的阴谋。

事实上,美俄在竞技场上的较量从冷战时期就已十分热闹了。体育从来不是政治中立的,在大众媒体全面介入后更是如此。体育是国际政治影响力和全球经济实力的延伸,大型国际赛事中的体育展示和竞技过程,很多时候都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符号,进而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也以代表性的运动作为载体,向他国进行文化输出。

一、体育与全球政治的关系——历史与现实

(一)体育赛场成为政治抗议的舞台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黑手套事件”是体育史上著名的黑人发声事件,也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一个里程碑。男子200米颁奖典礼,金牌和铜牌得主汤米·史密斯和约翰·卡洛斯在领奖台上低着头,高举带着黑手套的拳头以抗议世人对黑人的歧视。

在半个世纪后的美国,在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体育联盟之一的NFL,非裔球员在赛前的奏国歌仪式中拒绝起立,以下跪的方式抗议同胞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这次事件的缘起是2016年初发生的手无寸铁的黑人被警察殺害的报道。

(二)体育作为一种国际政治资源

最有力的案例莫过于1971年的中美乒乓外交。当时,十多年的越战消耗了美国的实力,想要争取中国以寻求抗衡苏联的力量。同时,新中国也希望恢复对美外交,以求提高国际政治形象和争取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年的意识形态隔阂让两国一直没有找到合理的契机,最终是体育成功打通了这个关节。

事实上,尼克松很早就意识到了体育是一种宝贵的政治资源。在他执政期间,中央情报局的代号是“四分卫”。此外他还开创了在重要赛事获胜后,总统打电话向取得胜利的教练和球员表示祝贺的先例。此后,政治家们充分认识到了体育的力量。候选人通过参与体育赛事的方式努力赢得选民的好感。比如美国上任总统奥巴马,就利用他对体育的热爱,在社交媒体上拉近与民众的关系。

(三)体育赛场成为国际紧张局势和争端的分战场

冷战时期的两届奥运会,两大阵营的对抗使得奥运会成为了另一个战场。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奥林匹克首次来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十分重视,改善环境和交通,兴建体育馆,耗资巨大。然而在奥运会开赛前7个多月,苏联突然出兵阿富汗,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随后,美国发出强烈抗议并拒绝参赛,65个国家加入到抵制的队伍。

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国际奥委会改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解决了财政危机,但政治上的阴霾仍旧笼罩着这届赛事。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为了避免重蹈四年前的覆辙,早早就在两大阵营间进行斡旋,苏联政府也一度松口声称不会抵制。然而就在开赛前两个月,苏联以担心运动员的安全问题为由宣布不参加此次奥运会,一起抵制的还有其他16个国家。很显然这是在报美国四年前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一箭之仇。

2014索契冬奥会由于两个政治性的问题,也被呼吁抵制。一是俄罗斯通过立法授权的方式迫害和压迫同性恋者;二是“棱镜门”事件后,俄罗斯政府对斯诺登的庇护引发了美国等国的极大不满。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体育”

戴扬和卡茨对媒介事件的分类中,第一项就是“竞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正契合媒介事件所需要的仪式性和超越阶级性。尽管全球文化越来越多元,大众传播趋向小众传播,但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依然是全世界几亿甚至几十亿人为之激动的盛大节日。

体育是全球化的推动者。越来越多的体育符号正在吸引全球受众,占据全球媒体议程。全球的媒体曝光使得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曼联这样的俱乐部,以及贝克汉姆、梅西、C罗这样的球星,成为了全球性的品牌,球迷文化也呈现全球化特征。体育和全球性的媒体、商业、政治水乳交融,越发密不可分。

体育在全球性媒介的关照下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它所唤起的情感与认同不仅吸引了广告人的投资,对各国的政治精英也是巨大的诱惑。大国耗费大量力气争办全球性赛事,动用最先进的媒介技术,聘请最专业的媒体人才,向全世界转播报道,以向世人展示他们所想树立的国家形象。各国都在努力培养自己的国民运动和体育明星,作为一种传播国家形象的资源进行输出。

在体育与媒介共生的时代,一个国家拥有自己的体育文化并通过恰当的渠道进行全球化传播,就是拥有了一项重要的信息传播主权。

三、体育传播与国家认同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了关于国家主义理论的强有力论断,他认为国家是一个象征性的构造,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国家认同不仅由地理和经济因素建构,更是共享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产物。

(一)体育帮助定义民族身份和市民文化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热衷于培养自己的国民运动,除了能在国际赛事中获得佳绩,让国旗高高飘扬,提升民族自豪感外,国民运动更是民族品格和市民文化气质的体现。比如,提到美国,你会想起充满力量和激情的美式橄榄球和NBA 篮球;提到英国,你会想起象征贵族运动的百年温网和儒雅绅士的斯诺克;提到阿根廷和巴西,你会想起绿茵场上起舞的潘帕斯雄鹰和桑巴军团;提到中国,你会想起灵动的乒乓和蓝色水池之上的跳水梦之队……很少有其他文化形式能像体育一样,易于被作为某种国家特征的指示器。

(二)体育的社会凝聚功能

在国家认同的培养中,“我们”的感觉需要持续被再生产,媒介正是这种生产的潜在机构,体育则为这种情绪的滋生提供了重要的象征性事实。

很多人都对2001年7月13日那一晚记忆犹新。萨马兰奇念出“北京”后,多少人为之热泪盈眶。体育所能引发的民族情感共鸣是不可估量的,这种从心底产生的民族自豪感胜过万千宣传口号的作用。

体育同样是一个民族遭遇打击后重建的粘合剂。“911恐怖袭击”一个月之后,纽约扬基队的棒球比赛重新打响,全场座无虚席,赛前人们拉出横幅齐心支持扬基,支持纽约市。当他们站在一起,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深情默哀,所有人都眼角含泪,拥抱彼此。体育在这一刻代表了决心、爱国主义和团结。

(三)全球化引發的“国家认同”问题

作为“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民族的体育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也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英美这样的大国在其中发挥着多大影响是中心议题,英超、NBA这样的体育品牌何种程度上影响着文化输入国的国家认同的完整性,值得我们去关注。

当今流行的现代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橄榄球,绝大部分是在19世纪现代化浪潮开始后,由西方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平等的文化传播过程,而是在拥有权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下,包含着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的不平等的支配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在体育运动产业领域的发展,基本上符合资本主义“中心-边缘”的关系。世界体系中无论是全球性体育运动组织(NFL、NBA、MLB、英超联赛等),还是全球性体育媒体(ESPN、Sky Sports等)皆为西方主宰。其他国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体育赛事的转播权,这些西方体育联盟的影响力所带来的周边产品收入和强大的品牌效益,也进一步提高了西方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收益。比如,对中国市场把握很到位的NBA联盟,近来大力发展海外市场,并借由国际球员提升NBA在当地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在接受了西方强势传播的体育运动后,其他国家在运动文化和价值观上也处于从属地位。无论他们是否能在比赛中击败这些中心国家的代表队,西方现代体育运动所包含的运动文化和价值观,如竞争和排名观念、个人主义等,也已经传播渗透到了边缘国家,成为他们所认同的现代体育运动的特质。掌握世界体育主要命脉的全球性体育组织,其中的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也都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

不过全球化不只沿着一个方向运行。在越来越模糊的地理、政治和经济边界下,各国体育界都在寻求新的机会。人们公认的主流体育文化输出国也存在着自身的焦虑。例如,2010年俄罗斯商人普罗霍罗夫成为NBA布鲁克林篮网的老板时,让一些人联想到了美苏冷战。2005年美国百万富翁格雷泽收购英超传奇俱乐部曼联的举动,也让英国足球迷们为之沮丧。

对于即将迎来第二次奥运会的中国来说,经历2008年举国办奥运后,似乎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味。奥运会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更迫切的问题是,中国缺少可以大面积输出的属于自己的体育文化,我们要依赖乒乓球吗,还是武术?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51块金牌中,没有一块是超过3个人的团队共同获得的,这也许正是症结所在。中国体育缺乏代表性的团队性运动,这种团队运动的要旨并不是“女排精神”,而是成为一项能从青少年开始,全面参与和传播,让全民为之沸腾的“国民运动”。

另外,中国政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体育和政治的关系,在体育传播中恰当利用媒体为自己服务。作为媒体,应该如何在安全的区域内进行政治与体育的关联的讨论,也需要一定的准绳和足够的敏感度。

面对四年后的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中国能否借此树立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国家形象,向全世界输出我们的体育品牌与文化呢?

参考文献:

[1][美]劳伦斯·文内尔.媒介体育、性别、体育迷与消费者文化:主要议题与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 (3).

[2][美]Andrew C.Billings,Michael L.Butterworth,Paul D.Turman.Communication and Sport:Surveying the Field(Second Edition)[M].SAGE Publications,2015.

[3]魏伟.近年来国际体育传播研究的转向与趋向[J].体育科学,2016 (5).

[4][美]Paul M.Pedersen编.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 Communication[M].Routledge,2013.

[5][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增订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6]李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现代体育运动传播与全球化探析[J].体育学刊,2017 (3).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建构机理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认同的层次结构及其关系模式分析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