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作者写作素养的培养

2018-10-21邓媛崔京艳

科技传播 2018年19期
关键词:写作素养培养模式科技期刊

邓媛 崔京艳

摘 要 科技期刊不仅要承担对学术内容的传播与交流,对作者写作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的职责。既往通过讲座、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作者进行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对作者写作素养的模式也应发生转变。科技期刊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微信等平台进行期刊宣传、写作知识培训,具体模式可以通过短视频、网路课程、互动平台等方法,使培训内容更加具体,图文并茂,多元化传播。传统培养模式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可有效提高优秀稿件的产出,保证科技期刊具有较高且稳定的质量。

关键词 科技期刊;写作素养;新媒体;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0-0186-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已经深度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对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平台。目前,许多科技期刊有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仅大大加强了读者、作者、编辑之间的沟通,而且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 1 ]。科技期刊不仅要承担对学术内容的传播与交流,对作者写作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的职责。写作能力差,会导致先进的科研成果不被发现,大大增加编辑工作量等问题。以往很多编辑部是通过讲座、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作者进行培训,而如今在如此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利用新媒体对科技期刊作者写作素养的培养变的简单易行。文章通过对影响作者写作能力因素分析,来探讨应用新媒体技术培养作者写作素养的可能模式及建议。

1 科技期刊作者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缺乏了解

科技论文的作者大多为科研工作者,他们在写作时对稿件内容的认知仅仅放在科研产出的结果,其结果可以是理论、思路、方法和数据,而这些不同方向的内容在写作时重点亦有不同。很多作者把精力主要放在本专业的科研工作中,写作时往往随意性很强,对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要点、格式、要求并不了解,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现在各期刊都有自己的稿约,但内容相对广泛,是对所有类型文章的整体要求,而对每个栏目并没有细化说明,也会导致作者撰写论文时重点不够突出。期刊出版是独立于作者专业领域之外的另一学科,有《期刊出版形式规范》《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通用规范汉字表》等规范性文件,作者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撰写要求,所以导致文章质量不高的现象[2]。这就要求期刊编辑要向作者宣教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的必要内容,如摘要要素的提炼、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及著录、图表的正确设计、量及单位的规范应用等,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能力,从源头提高科技论文的质量。

1.2 对期刊认知程度不够

目前,全国科技期刊有几千种,每一专业领域的期刊有就有很多个,但每种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和理念,所侧重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对稿件学术水平和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作者甚至对“SCI”“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科技期刊”等概念都不明白,更谈不上针对论文的研究方向、学术水平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由于作者对各期刊的鉴别能力差,也导致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网站、广告、邮件等方法获取不当利益,使作者遭受损失。因此,在编辑向作者宣传本刊的同时,适当的介绍期刊的基本知识,包括本刊侧重的研究領域和热点、稿件编排格式、审稿基本流程等,甚至可以直接说明本刊不刊登哪些内容,使作者在投稿时选择符合自己论文定位刊登,不仅能避免选刊不当或一稿多投现象,而且能够提高录用几率。

1.3 缺乏投稿经验

科技论文是检验科研人员成绩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生毕业答辩和学位申请的必要条件,每年有大量论文的产出。以第一作者投稿的多为初次投稿,缺乏投稿经验,不熟悉审稿流程,不善于与编辑沟通。甚至部分作者有着急于发表的心态,将论文投向多种期刊,投稿几天后就询问审稿结果,对编辑返回的审稿意见缺乏关注[3]。作者撰写论文时多参照前人模板,缺乏对实验整体认识,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而是简单的数据堆砌,投稿时亦是参照前辈投稿习惯进行模仿,并没有针对自身研究内容进行甄选期刊进行投稿[4]。因此,期刊编辑应该发挥一定指导作用,帮助作者了解稿件处理程序,端正论文写作态度,使作者在投稿时目标明确。

2 作者写作素养培养的新模式

2.1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碎片化阅读习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形式,无线网络的覆盖使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进行阅读。新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可视化、互动性、及时性等优点在科技期刊作者写作素养的培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是较为热门的服务平台,有着庞大的用户数量,许多科技期刊已经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不仅为本期刊进行品牌宣传,也为作者、读者提供一系列服务。微信公众号可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通过服务号科技期刊可以给作者和读者提供杂志购买、内容推荐、公众号征稿等功能,但推送内容每月只有4次。而订阅号为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可在其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5]。因此,在此基础上与作者建立良好有效的交流是十分可行的。

2.2 短视频的应用

短视频是指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其利用剪辑技巧和创意,或加入解说、评论等元素,短视频制作时可以图文音像并茂,使观看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知识。如果将期刊简介、稿约、投稿流程和方法、写作知识的专题讲座拍摄成短视频,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移动状态或休闲状态下观看,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所要观看的内容,较阅读大量文字更加直观简洁。这些短视频可以通过期刊官方网站及官方微信平台高频推送,作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直接点击观看,直观了解自己的论文是否符合此期刊的要求及如何进行投稿。

2.3 网络课程的策划

短视频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例如,国家新闻广电总局下属网编学院开设的网络出版编辑岗位培训就是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培训。他们将每一个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让学员在线学习和考核,即节省了教育资源,又具有学习的灵活性。利用这种方式,期刊编辑如果将写作知识点进行分类,如论文选题、摘要写法、关键词的选取、标点符号正确运用、图表制作、参考文献著录、统计学方法、著作权知识等内容建立成科技期刊作者培训内容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大大扩大了作者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同样也可以将既往讲座、培训班的录像进行剪辑,制作成专题讲座。另外,在微信公众号内开设网络大讲堂,在规定时间选择特定的主题进行,作者根据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选择参与。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方式,编辑或相关领域专家可将科技论文书写过程中专业、深奥、抽象的知识改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像介绍给作者,从而提高作者写作素养。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作者写作素养的培训模式是多方面的,也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的。

2.4 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问题,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作者建立良好沟通十分简便易行,如QQ群、微信群,编辑可以和作者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期刊编辑的职责不仅仅是文章内容的二次加工,编辑可以与作者探讨行业学术发展方向、分享科技论文写作技巧,解决作者写作过程中的问题。由于期刊编辑每天会阅读大量稿件,在一定程度对某专业的前沿动态更加了解,可以帮助作者进行论文选题方向、研究方法的把握。另外,通过这些交流平台,作者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参与论文的编校,及时与编辑沟通,可明显提高编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这种互动交流的情况,编辑和作者得到了共同成长,也是间接的对作者写作素养的培养,作者在下次写作时就会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

2.5 作者全程参加编校模式

作者全程参加编校早已被某些期刊提出和运用,其优点不仅可以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从作者角度来看,作者写作素养也是得到了提高。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某部分格外重视,使得他们常忽略一些细小、不很重要的内容,对论文整体而言就缺乏完整性。而编辑在编校工作中,通过梳理文章的逻辑、内容恰好可以弥补这点不足[6]。

摘要的写法、参考文献的著录、图表的设计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通过编校过程中编辑的引导与示范,对作者再次撰写文章都大有裨益。编辑与作者的不断沟通和换位思考,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彼此也增加了信赖,同时也是对本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作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者和编辑的沟通模式简单多样,作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全程参加编校不再是一件难事。

3 传统培养模式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目前舉办讲座、培训班等方式仍然被大多作者所热衷,每年都有很多科技期刊举办写作培训,但实际培训效率有待提高。对作者而言,具体到自己写作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去哪咨询或向谁咨询就成了主要问题。因此,传统模式和新媒体的融合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融合的优势在于可以取长补短,大型的培训和讲座更容易受到作者的关注,而新媒体可以使培训内容更加具体,图文并茂,多元化传播[7]。这就要求编辑不仅具备常规的编辑工作,还要具有一定新媒体综合能力,如视频的制作、剪辑、网络后台的推送、制图软件的熟练运用等,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制作。因此,这就要求编辑不能固守传统文字编辑能力,要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和理念,保持对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动态的不断关注,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高水平的编辑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作者,同时编辑要选取具有潜力的作者进行重点培养,维护好优秀作者群体,将好的写作经验和技能进行分享,从而提高优秀稿件的产出,保证科技期刊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新媒体环境中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模式的转变[J].编辑学报,2015,27(5):464-467.

[2]陈智.科技论文编辑规范与习惯用法的协调[J].编辑学刊,2001(6):36-37.

[3]亢原彬.高校学报在研究生作者培养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8,30(2):212-214.

[4]张祥合,王丹,赵莹莹.基于作者认知及投稿取向性的学术期刊出版策略[J].编辑学报,2017,29(2):155-157.

[5]李金丽,王薇.微信平台与科技期刊作者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8):901-905.

[6]王晓珍.作者全程参与的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J].科技与出版,2016(5):53-56.

[7]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等.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路径[J].编辑学报,2016,28(1):11-14.

猜你喜欢

写作素养培养模式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拓展阅读教学,积累写作素养
在高效课堂中提高学生写作素养
在修改中提升写作素养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