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招走出“悲秋”情绪

2018-10-21金台养生园

女性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悲秋意志力秋雨

金台养生园

“悲秋”是一种常见的情绪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的肃杀、悲凉之气总让一代代文人墨客在这个季节抒发悲欢离合,悲秋也由此而来。而描写或感悟秋景的文学艺术作品确实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由秋声起兴,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和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感叹;“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北宋词人柳永在初秋的阵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种凄苦之情;“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这两句诗,更是写尽了秋日的凄凉和忧愁。

当然,“悲秋”情绪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分泌得较多;如果逢上秋风秋雨等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增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犯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什么样的人容易“悲秋”?

1.性格敏感、多疑、內向,不善于倾诉者。

2.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

3.更年期女性、孕产妇、老年人及部分学龄期儿童。

4.刚经历了负面生活事件没得到及时心理疏解的人群。

5.常年在室内工作并且体质较弱及平日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

克服“悲秋”有三招

“悲秋”情绪是由主客观的诸多原因引发的,克服或抑制“悲秋”情绪也必须多管齐下,至少,以下几点会有益于人们避免或走出“悲秋”情绪。

首先,要多汲取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精神食粮。如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少看一些把秋天描写得无比肃杀、凋零的作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走出“秋雨晴时泪不晴”的烦恼,从而在心里把秋天当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季节,“秋愁”自然难有立身之地。

其次,用饮食和光线滋养好心情。早餐一定要吃好,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补充蛋白质与钙质,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就可能无精打采,意志力也可能较薄弱,容易感染“悲秋”情绪。还要注重养心和养肝,多喝玫瑰花茶或菊花茶、莲子茶,它们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长期喝对于抑郁很有帮助。多吃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龙眼等,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焦虑、抑郁很有帮助。核桃、鱼类等含有较多磷质,也会帮人们消除抑郁。居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白天尽量不要拉窗帘。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第三,用积极工作或活动的方法,转移对“秋”的注意力。一旦潜心于事业,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自然就能忘记许多忧伤和愁苦,包括“悲秋”的情绪。体育锻炼和外出游玩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化学变化和心理变化。

不过,外出游玩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多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饱览秋日美景和硕硕果实,定会心旷神怡,百愁皆消。此外,走亲访友和乐观幻想也很重要,因为找一个知心的、明白事理的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有益于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而遭受挫折时,宁作乐观的幻想,也不作消极的猜度,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

猜你喜欢

悲秋意志力秋雨
Willpower 意志力
古人为什么喜欢“悲秋”
新语
秋雨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秋雨
秋雨
你的意志力比你想象的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