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藤周作国内研究综述及展望

2018-10-20赵聪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基督教研究综述

赵聪

【摘要】:国内对远藤周作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截止2017年上半年,已有2部专著问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了关于远藤周作的小说评论及论文近70篇,其中有远藤博士研究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16篇。这篇文章通过对国内近30年的远藤文学研究的整理,探讨远藤文学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远藤周作 研究综述 基督教 宗教文学

远藤周作(1923-1996),日本著名作家,一生创作的作品不仅数量种类众多,且思想深刻,被称为日本信仰文学的先驱。1955年,以小说《白种人》获第33届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1957年《海与毒药》的發表,确立了小说家的地位,并获新潮文学奖、每日出版文化奖。1966年,《沉默》获第二届谷崎润一郎长篇小说奖。远藤的作品曾被翻译为多种文字传于世界,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远藤的作品在中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一、作品翻译情况

截止2017年1月,国内出版的小说有:《砂城》、《痴女怪男》、《纯子和她的父亲》、《耶稣的生涯》、《三爱书》、《丑闻》、《恶灵》、《沉默》、《沈河》和《海与毒药》。

台湾立绪文化出版了以下作品:《沉默》、《深河》、《深河创作日记·1990-1992》、《对我而言神是什么》、《武士》、《丑闻》、《远藤周作怪奇小说集》、《远藤周作短篇小说集》、《初春梦的宝船》、《远藤周作幽默小说集》、《我·抛弃了的·女人》。

二、论文研究

1.反战思想

1987年文若洁的《远藤周作和他的作品》,讨论了远藤作品中控诉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及纳粹的残暴。1991刘立善的《略论第三新人》中提到远藤的《海与毒药》,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指出远藤的作品从基督教基点上审视罪与东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是较早从宗教角度对远藤作品的评价。

2013年史军的《作为战争文学的<海与毒药>另一个视角的解读》中认为作者以日本人罪意识缺失解释活体解剖,使作品对战争的反思稍欠深刻。2015年夏学岩的《日本“第三新人派”作家远藤周作的战争观》虽然肯定了远藤作品从侧面所反映的对战争的不满,但同时指出远藤只是将日本当作战争的受害者,忽略了日本发动侵略给别国人民带来的创伤,是作为作家反思意识的缺失。2015年曹祎蓉的《战后日本文学中的战争反思意识》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指出作者对战争的反省意识。和上篇形成对比。2015年刘灏霖的《远藤周作<海与毒药>论》中摒弃了以往的宗教角度,通过文本细读,指出远藤对战争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与对战争责任的关心,描写小人物,更体现了对社会的关心。

2.日本式基督教

国内多从宗教角度研究远藤文学,其中,多将东西方的基督教形成二元对立。史军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他在2008年发表了《对基督教信仰的独特阐释》、《文学与信仰》、《远藤周作对基督教的日本式解读》三篇文章。指出远藤“母性的神”的内涵:同新约中的耶稣不同,他那里没有审判,与弱者永远同在,如母亲般分担他们的苦难与不幸,是远藤自己的基督形象,是对基督教的日本式改造出来的结果。

在2009年的《冲突、和解、融合》中他认为,远藤反抗的是西方的基督教信仰,他认为在基督教这个开放的系统,日本人应由立足之地,远藤肩负起了这样的使命。2013年发表的《远藤周作<死海之滨>中的耶稣形象》中认为远藤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圣经》中的耶稣,并努力塑造耶稣形象。

王君2008年发表的《从远藤周作<黄种人>看东西方精神的差别与融合》一文中,认为远藤通过《新约圣经》,找到了适合日本人的宗教方式,找到了东西文化的平衡点。

再如崔营在2012年发表的《对小说<沉默>中的“沉默”议题的思考》中认为远藤创造性地提出母性宗教观,同时提出只要打破人的沉默就会有救赎。同年徐晓佳发表的《“叛教徒”的坚守与铺石神学的可能》中认为《沉默》中的洛特里哥放弃的只是西方传统的基督观,洛特里哥的基督是散发着母性光辉,和弱者肩并肩共同承担苦难的形象,他并没有放弃信仰本身。2014年发表的《远藤周作文学宗教观的东西方冲突与多元论解决》一文中指出《沉默》中的神是一位救赎人们痛苦而非罪过的神,这是根植于日本古来已久的神的概念,没有万能正义的一面,而这一点直接影响日本人缺乏罪意识。

3.以“爱”为本的宗教思想

2004年路邈发表的《文学与神学之间》中指出“基督精神那就是爱——博爱,是基督徒应该做的,神的爱是超越宗教藩篱的,是不为宗教形式所限的”,作者通过写小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神学思想”。

2011年郭海威发表的《约伯的反抗》中指出远藤的神学思想是上帝就是爱。同年梁玉洁发表的《秋叶之静美》中提出远藤探寻的答案是爱,爱就是一切。2012年高漌发表的《浅析远藤周作<深河>中的神学宗教思想》中提出大津的宗教观即为远藤的宗教观,神如同母亲,充满爱。同年寇雅儒的硕士论文《从<深河>看远藤周作基督教文学中的哎的思想》,结合《深河》探讨了无偿的“耶稣的爱”。

2013年陈云辉发表的《从<沉默>到<深河>》中指出远藤同一般神职人员对基督教义的理解不同,比起神,更相信抽象的、普遍存在的爱与信念。同年付贝贝的《远藤周作<沉默>研究》中也指十字架上的耶稣与弃教的洛特里哥的行为都是一种对弱者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以及“终极之爱”。2014年的一篇杨爱丽写的硕士论文《普世之爱——<深河>论》中认为深河中的五个登场人物的主题都可以定义为爱是使人活下去的人生的意义,爱是一种普世作用,在每个人的人生中转化为具体的形态,起推动作用,认为远藤一生追求的即为超越宗教的普世之爱,也指出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小说通过平行人物设定、双重意象等小说技法结构方面也表现了“爱的普通性”。

4.对弱者的人文关怀

2009年冯新平发表的《神的沉默和人的反叛》中从弱者吉次郎的角度提出作者远藤“沉默”一词中所包含有反抗历史沉默之意,再从受难的洛特里哥角度提出人的反叛体现人的存在价值,他用他的弃教诚然担当弱者的人类的软弱。

2011年李清越的《信仰的力量》中认为远藤作品通过宗教更多体现的是他对人的关注与、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揭示。论文认为推动他创作的动力就是母性原理,以人为本的“爱的行为”是他人文关怀的彰显。同年苏慧慧的《<沉默>中的勇气——以神学存在主义的勇气论为中心》中结合了蒂利希的神学存在主义中的勇气论提出《沉默》是向弱者宣传勇气的文学。

2012年徐晨的《神话-原型批判视域下<沉默>中弱者的救赎论》中运用了“神话-原型批判”理论,将《沉默》与《圣经》进行对比分析,将人物还原圣经原型,指出在基督的慈爱下,人们都得到了神的饶恕与拯救 ,而实施救赎的神被归结为母性基督。认为这和远藤的信仰生活和文学实践相关。同年皮香格的《母子体验对远藤周作文学的影响——以<沉默>为中心》从远藤的母亲的一生,考察母子体验对远藤文学与宗教上的影响,并结合《沉默》,具体论证母子体验对作者“弱者理论”和“母性基督”产生的影响。

2013年吴丹的《从<沉默>中解读远藤周作》围绕作者的弱者关怀这一主题展开,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主要是病床体验)、与基督徒的身份挖掘作者对弱者关怀的深层原因。

5.日本人的罪意识

和基督教相关的作品不可避免的会牵扯到“罪意识”、“恶”、“救赎”等问题,研究中部分论文的角度是日本人的罪意识。例如2008年王君的《日本人的罪意识之管窥》,指出《海与毒药》中批评了日本人缺乏罪意识,日本人对罪的认识和基督教中罪的不同。但是在小说人物分析上不可避免地给两位主人公贴上了定论的标签,这一点我认为是不太妥当的。

2010年发表的《罪恶与拯救》一文中将远藤周作和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宗教观从无意识与罪恶、罪恶与拯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史军提出在个体的自由意志与神的绝对恩宠上两位作家认识不同,认为远藤相信绝对恩宠。史军在在2011年发表的《“恶”的探索》一文中围绕《丑闻》中的多重人格与“恶”的问题,联系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子原型,指出远藤关心的是如何从“恶”中摆脱,史军认为远藤在信仰上弱化了个体的自由意志,更倾向于救赎的被动性,和上一篇中提出的神的绝对恩宠一脉相承。

在这个问题上做出综合性研究的是2016年董春玲的硕士毕业论文《远藤周作文学中的“罪意识”——以<海与毒药>、<沉默>、<武士>、<深河>为例》,论文涉及面广,认为不论是母性还是陪伴,都是因为有罪意识,罪意识是神的救赎的前提。在罪与救赎这类问题研究中这篇论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意象象征研究

在象征意象研究方面不得不提的是2012年索莉虹的一篇硕士毕业论文《<海与毒药>中大海的意象》,结合作家经历,指出作者受“东方”与“西方”的双重文化背景影响,进而考察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海”的含义。并结合文本分析发掘小说中出现的“黑色”“蓝色”“闪耀着白光”的三种颜色的海的意象。最后在远藤的早期评论与日记中寻找根据,证明大海是人类深层心理“无意识”的具体表现。

在其他不是以象征研究為中心的论文中,也有很多论文中有相关论述。比如2010年崔营的《灵魂的欲望与救赎》中选取了《沉默》中的“苍蝇”、“白光”、“白色”等意象进行象征意义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不免会落入绝对化的境地。再如,2016年王荣翠发表的《水的意象与<圣经>中的原型——神话原型批判下<沉默>的结构对应》,文章着眼于“水”这一意象所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与神话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试图解释沉默。作者认为水的意象和人物命运息息相关,并推动情节发展,沉默的海水与神的沉默一致,构成了神话原型的深层叙事结构。

7.其他

2012年许静华发表的《试析远藤周作<深河>的复调特征》,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深河》的复调性,一是人物形象的独立性与未完成性(价值归宿的未定性),其二是故事叙述结构的复调性。王君在2013年发表了《从女性主义视角探寻<深河>中美津子成长历程》和《论远藤周作的<深河>》,从女性角度出发,认为美津子是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从拒绝成为被“制度”所约束的“母亲”到通过寻找制度外的“母亲”体验,重新获得“母性”,生命摆脱了“他者”的角色,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主体”。2013年高玉霞发表《探索<深河>中的东方主义思想》结合了赛义德的《东方学》剖析了东西方之间宗教不平等的原因在于欧洲的东方主义,所以《深河》中的大津无力为日本本土多元化宗教观辩护,更被剥夺了与西方基督教平等对话的权利,作者也指出世界宗教发展的总趋势是并存、对话于合作。

三、主要的专著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远藤周作研究专著有两本,一本是路邈的《远藤周作——日本基督宗教文学的先驱》,作者主要以《沉默》、《深河》、以及其他的比如《海与毒药》和《武士》为研究对象,作者认为远藤思想中有宗教多元主义的成分,他成功将基督教改造为适合日本人的宗教,他利用自己作家的条件,以基督教的特殊视角凝视人生。这本专著不仅在远藤的研究中,在了解日本基督教文学方面,也是一本有价值的书。

另外一本是史军的《冲突、和解、融合——远藤周作论》,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下修改加工而成了一本远藤周作的作家论方面的研究。研究了远藤作品的两大主题,一为“极度形象的探索”,二为“人性深层无意识的探索”,包括“恶”、“救赎”等问题。研究中涉及远藤大量文学作品,在中国远藤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远藤周作研究的综述,许多学者对远藤作品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价,在远藤作品的研究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远藤周作的学者越来越多,学者们也开始尝试多种角度研究远藤周作的文学。

但是,远藤研究在我国还存在许多不足。远藤属于战后第三新人,但少有研究将他放在战后派中进行研究。另外,远藤是一位注意小说形式的作家,无论是《沉默》,还是《深河》,亦或是《海与毒药》,我们都可以看到作者别具匠心设计的小说结构,而小说形式即为内容。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期待能进一步在从各种角度解读远藤的各类文学作品,发掘出更有意义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路邈.2007.远藤周作:日本基督宗教文学的先驱[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 远藤周作.2009.林永福译.沉默[M].海口:南海出版社.

【3】 史军.2013.冲突、和解、融合——远藤周作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基督教研究综述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