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言”外之意

2018-10-20王凤楠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车辙矛盾词语

王凤楠

“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散文的语言最能凸显出一个人的写作风格,也最易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气质秉性。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品读语言,作者隐藏在文字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就会透过语言文字一点点的向读者披露开来。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体会并适当运用一些技巧去品味语言的妙处,那么文字的美韵、文字的寓意、文字的艺术魅力也就慢慢地在品读中呈现出来了。

散文的语言不同于实用类文本的简练明白,它具有委婉含蓄、内蕴丰富的特点。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我们不能只是粗略地阅读一遍文章,就匆匆对其表达的内涵下结论,而应将文本的解读细化到词语,再在词语的基础上,完成对文句的解读,进而完成对篇章的正确解读。这就要求阅读者应具备识别和提炼出解读文句中关键词的能力。这些关键词通常是一些表意不是十分清楚的词语,如代词、比喻词、象征词、活用词等,或者是一些内涵较为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只要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那么整个文句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我与地坛》“这园里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时,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开东就让学生从文句中的“车辙”和“脚印”入手,分析文句深刻的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更是作者的心灵求索之旅;“脚印”是母亲留下的足迹,代表了母亲一次次默默地守候。而“车辙”和“脚印”的交织,说明作者每一次的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都混合着母亲的精神鼓励,都含有母亲的忧虑和哀伤。而且,“车辙”和“脚印”的交织,还象征着母亲和地坛的重合——地坛是“我”再生的母亲,而母亲的博大是虚化的地坛。在理解这个文句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全文,就能明确作者之所以能战胜自我,从悲伤绝望中走向人生的辉煌,离不开地坛蓬勃生命力的影响,也离不开母亲坚韧和毫不张扬的爱对他的濡养。王开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咀嚼、探究,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细致而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提炼关键词的意识。

找矛盾是孙绍振教授还原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发现存在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散文的内蕴丰富,有时候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意思只是冰上一角,要想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就一定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文学文本中有许多前后矛盾之处,而我们的思维常常在此处停顿一下就将其越过了。孙绍振教授说:“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仅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不一定是有效的。关键在于,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把问题提出来,也就是把矛盾揭示出来。”如果能深入探究这个矛盾,我们就能够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一些深刻内涵挖掘出来。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矛盾,明确矛盾的类型,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

在教学《我心归去》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之前在文章中写到“你到了悬崖的边缘……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可以说,用极其夸张的笔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几近疯狂的寂寞孤独,但是紧随其后,他又说“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这又该如何理解?他好像前言和后语发生了矛盾,怎样理解这里的矛盾呢?学生通過仔细推敲,发现作者的寂寞孤独客观存在,而且程度很深,作者并非不害怕寂寞,而是对亲人的惦念程度超过了对孤独寂寞的感受,或者也可以说,对亲人惦记,加深了他的孤独寂寞感。而在此时,教师又可以进一步追问,如果作者的家人来到了身边,他就不再寂寞了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结合后文说“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有他的过去。”就能理解作者寂寞的真正原因是惦记亲人生活的、自己生活过的那片热土,这才是“我心归去”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车辙矛盾词语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类型及检测技术分析探析
基于抗车辙性能的超长上坡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结构组合设计
找词语
矛盾的我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矛盾多发”可怕吗?
基于三维线激光技术的多点激光车辙检测误差分析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