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垂直墓园的设计模式与运营策略

2018-10-19巫奇隆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9期
关键词:竹子可持续发展

巫奇隆

摘 要 随着国内老龄化趋势的增高,引发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墓区面积有限,且费用高昂;同时现有墓区占用大规模面积,除了利用率低下以外,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个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在此背景下垂直墓园应运而生。而垂直墓园的运营逻辑和骨灰安置的方法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以骨灰作为培育竹子的养分,以“相信有来生”为概念,让竹子成为纪念逝者最直接的方式。

关键词 垂直墓园;竹子;可持续发展

在佛教文化中,有“转生”一说,认为生命的消亡其实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是一个生命的延续,也是一种精神的永恒,更是一个传奇故事的新起点……

人固有一死,而墓地常被认为是生命终结的归宿,而生命的结束其实并不意味着毫无意义地沉睡在土地里,其不仅是生者纪念故人的场所,它还是故人重获新生的站点,更是以另一种生命形式继续回馈自然、回馈生者的一股新力量……

基于此,我们提出将故人的骨灰作为促进植物种子发芽的养分,通过植物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以象征生命的轮回。而植物的次要部位经过取样、加工和设计又能成为一件给予生者寄托思念的礼物,让生者感受到故人依旧陪伴着自己……

在建筑设计上,如果将墓园功能进行单纯的垂直叠加,那营造出的建筑只能是一座冰冷的石碑。本案希望让建筑成为沟通生者与故人的桥梁,使其能寄托生者的思念又能让故人生命价值得以延续,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精神对话……

1为什么要打造垂直墓园?

最近的研究表明,2012年~2017年老龄化趋势呈现持续上涨的状况,除了对社会就业及劳动力需求量造成失衡的问题外,每年死亡人數的不断上升也使得对公墓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然而墓地开发存在着限制条件诸多、面积有限、价格高昂等现实问题,因此公墓用地紧张成为中国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中国城市将被迫面临对墓园建筑整改的思考[1]。

以广州为例,拥有规模较大的墓园——金钟墓园,但随着每年死亡人数的不断攀升,公墓的位置已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同时由于开发力度有限且开发难度较大,墓区面积已经面临不可扩张的现实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研究选址于金钟墓园旁边,以场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场地与建筑关系做一个深层的研究和探索。其目的在于利用其周围现有基础设施,避免浪费资源,试图探索出当下墓区的改造升级之路。

场地附近有村镇及学校、交通方便,距离市中心仅有40公里,处于生态保护区旁,环境优美。为了处理复杂的场地环境及了解周围的地理信息,在选址过程中对场地进行了大尺度的风环境模拟分析,从而推敲出最适宜建筑生长的位置。从风环境的模拟分析可得:湖中心的小岛具有舒适的风环境,建筑可利用该区域优势组织自然通风,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

2一种新的生命循环

传统墓园普遍以石碑纪念故人,其目的主要起到象征性及标示性作用,其缺点则在于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最植被和生态来说也是一种破坏。此外,墓园除了在纪念日能起到祭祀的作用外,其他时间的利用率不足[2]。

为了能够使故人的生命价值得以延续,同时也为了让后辈更好的纪念故人,本研究提出将故人的骨灰作为植物种子的养分,通过植物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以象征生命的轮回。不再如以往一般只能成为一堆沉睡的黄土。这种生命的转换反映佛教的生死观——相信有来生。

在选择植物上,选用了竹子作为墓园主要的栽培对象,原因一:竹子生长的周期较短,种植难度较低。原因二:竹子因其易于加工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已被广泛运用于许多建筑构件的设计中,且施工工艺较为成熟。原因三:竹子的形态和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象征。成熟的竹子在经过手工艺师傅的取样、加工和设计,将竹子加工成手工艺品,作为礼物回馈故人的亲属。对于生者而言,这是一件寄托思念的礼物;对于逝者而言,这是延续生命价值的体现。每棵竹子都象征着一位转生的故人,每颗竹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以帮助故人的亲属辨认及来访。同时,亲属可通过专属的APP监察竹子生长状况,管理人员也会定期与亲属联系,待竹子长大后,亲属可选择心仪的手工艺品让工匠加工。

3形体分析与建构方法

在形体的表达上,以祭祀体验作为切入点,模拟了后辈祭祀过程中“行山”的体验,故建筑的流线体验上以盘缠而上为主,同时具有不同挑空的丰富空间体验,模糊了垂直空间中上下层的关系,使得空间与空间能够相互渗透、内外贯穿。建筑的维护体系及外立面与建筑剖面一体化的设计可让空间的整体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研究过程中,对建筑内部反复进行风环境模拟实验,优化建筑内部的通风,使得建筑形体做到可推敲和可实现[3]。

4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高层建筑

(1)模块化设计: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高层建筑,本案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手段。建筑可以通过插入预制模块来不断生长,以不断适应墓地的需求。同时模块化设计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落地方便和节省材料的特点。针对日后的运营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空间品质。

(2)生态补偿:除了必要的服务场所外,建筑其他空间均用来种植竹子,这是对当地生态的一种回馈,让该建筑以绿色环保的目标践行下去,以实现对场地的生态补偿。

(3)建造规划:2018年:建成核心筒,柱子等结构部分。同时配备火化区、太平间、办公区、休闲区等功能空间。2020年:增加楼板数量,低层部分完成建设,种植绿化作为墓葬区。插入建筑模块,包括办公室,佛堂,手工艺制作等。2030年:根据需求量的大小增加楼板与模块,建筑不断生长中。同时扩大墓葬区,绿化量也在增加。2040年:首座高层建筑饱和,开始建立附加建筑作为需求补充,同时加强建筑之间的关联性。2050年:通过观景平台沟通各个建筑,发展为建筑群落。

5结束语

建筑,之所以有意义,是因其懂得与自然对话,他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有趣。建筑不是居住的机器,他应该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协调者。垂直墓园的意义在于返还土地面积,整合空间资源,并对自然和绿化进行生态补偿,这是一种缅怀先辈的新方式,更是拓展墓园建筑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凌.形式分析的谱系与类型——建筑分析的三种方法[J].建筑师,2008,(4):73-78.

[2] 汪原,周卫.空间理论初探[J].南方建筑,1998,(1):1-3.

[3] 江嘉玮.从沃尔夫林到埃森曼的形式分析法演变[J].时代建筑,

2017,(3):60-69.

猜你喜欢

竹子可持续发展
竹如国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大熊猫吃竹子
熊猫找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