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深度思考

2018-10-19白秀丽

企业文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职工建设文化

白秀丽

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成功的重要动力,它包括企业成员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行为和实践,是企业大部分职工所共享的愿景、价值观等企业本质特征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和逐步深入的过程,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在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时期,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不仅关系到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发展力,还关系到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到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以及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作为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企业干部职工一致认同并严格遵守的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时代性。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制约。而就同一企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其企业文化也将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深圳特区的一些企业,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其企业文化必然具有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时期的特点。

二是独特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组织形象的反映,是一个企业一贯表现的集中体现。一个企业无论是从经营规模上,还是企业价值观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反映在企业文化上,就是与众不同的个性。新时代下,企业的组成类型繁多,如国外独资企业、港台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正是有了企业在性质、经营方式、规模大小等方面的不同,才使得各企业的文化独具特色,异彩纷呈。

三是差异性。由于企业间的发展情况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它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理念、目标也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某企业产品主要针对大众化消费,那么,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则定位在公益性文化建设上,因为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等。而对于生产专业性较强产品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则侧重于职工的素质上。这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专业性、权威性。

二、新时代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探讨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常态化机制。在当今时代,一些企业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无视长期企业战略发展,更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以致企业中缺乏能够统领全局又稳定持久的经营理念。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生存问题仍是首要问题,在企业前途未卜,命运发展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家更多考虑如何完成订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还不能从长远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第二,少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支撑作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效益和利润更为关注,对职工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诉求却关注比较少,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与行政工作同步安排部署、同步推进检点、同步总结考核,工作效果不明显。第三,随着企业劳动用工成本高涨,企业赢利空间严重压缩,企业负担增大,虽然已经意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但苦于资金有限,费用短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上有心无力。

二是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发展现状存在偏差。虽然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足够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但由于对文化理念能否在实践中应用研究不够,因此,在实际上经常有所偏离方向,导致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第一,不少企业职工来自条件较差的农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和理解不太在意,也无参与热情,使得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难以得到全覆盖。第二,企业职工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各年龄阶段的职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差别较大,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呈现多极分化的趋势。如果不与时俱进,很难适应最广大干部职工的心理状态。第三,部分企业职工骑驴找马,不能做到与企业相向而行、同频共振。一些企业虽表面上注重文化建设,实际上文化导向不科学,严重挫伤大家发展企业文化的激情和能动性。第四,企业文化活动形式流于俗套,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足,职工不想热情,对企业组织的一些文娱活动兴趣不高。

三是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误区。第一,企业内部的领导者常将企业文化建设误认为是搞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党委的事。在实际工作中参加政治学习,多听听报告,就是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第二,有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则流于形式,虽然粘贴了不少口号、标语,但并不一定真能反映企业的价值取向、管理风格,职工不理解,不接受,因此不能真正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搞活动、带领职工娱乐,进行不进行都可以,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层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加之一些企业缺少凝聚力与目标指引,最终造成企业文化成了一盘散沙,职工与管理者各执己见,缺少统一性。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在共享过程中容易产生方向偏离。部分传统老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些经验对于刚刚起步企业来说借鉴作用很大。但部分新企业在借鉴老企业的企业文化时,不能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搬硬套将成功的企业文化挪到自己的企业中,导致企业发展现状与企业文化严重不匹配,不利于新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新时代下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

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动态进程,也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关键因素。企业要适应现实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持续创新企业文化。

(一)彻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制度约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逐步深化,一系列改革措施开花结果,各行各业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然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其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还一直存在着,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旧制度、旧观念深深影响着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管理者面临很多需要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其对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创新思考。所以,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能否突破原有体制的限制,摆脱已有的制度约束。

(二)突出观念和认识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统一是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创新文化有多种含义和表现,但它首先是精神层面、思想观念层面的事物,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统一员工思想、引导员工行动、凝聚员工力量的旗帜和纽带,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支撑、推动作用。因此,企业要想适应社会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变革,首要条件就是转变员工观念,推动形成文化合力。在法士特《企业文化手册》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我们企业的哲学观,更是我们建立创新文化的原动力。具体到企业文化创新上,要求企业管理者树立观念创新的认识,关注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并为所有创新提供必要的风气、氛围和舆论。

(三)坚持人才管理创新为先的激励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由此可见,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已成为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同样如此。现实中的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人才管理创新,才能管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如何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建立激励人才成长的机制,是国企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注重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同步进行。通过创新文化引导技术创新,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进程。同时,在技术创新中保证创新文化的实现,借此在企业管理上多创新,最终形成本企业的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发电市场,通过创新文化和技术创新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做大做强,实现了品牌盛华,靠的就是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齐抓共管、双管齐下。

(五)在创新文化中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和遵循的,具有其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综合。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企业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带动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营造了人人能成才、個个有舞台的文化氛围。在工作创新中,历练企业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作者单位:潞安集团常村煤矿)

猜你喜欢

职工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寒露
职工摄影(2)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