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穴位埋线配合葛根芩连汤对湿热困脾证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观察

2018-10-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连汤葛根芩腰围

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为内科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35岁以上年龄人群,占糖尿病总人数90%以上,患者症状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等,随疾病病情进展会造成神经、足、眼、肾脏等多组织器官损伤,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临床上常采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等西药治疗虽可起到一定效果,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患者预后[2]。而中医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富实践经验,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辅助治疗中,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本研究采用腹部穴位埋线配合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困脾证T2DM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湿热困脾证T2DM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0~74岁,平均(53.75±8.92)岁;病程1~14年,平均(5.71±1.42)年;BMI 22~32 kg/m2,平均(26.19±2.53)kg/m2。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9~75岁,平均(54.24±9.16)岁;病程1~13年,平均(5.40±1.69)年;BMI 21~31 kg/m2,平均(25.94±2.38)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取得我中心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2013年版)中关于T2DM的临床诊断标准,FPG水平≥7.0 mmol/L,2 h PG水平≥11.1 mmol/L。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病症部分》[4]拟定,辨证为湿热困脾证,主症:头身困重、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次症:四肢倦怠、心胸烦闷、体形肥胖、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脉滑而数、舌红苔黄腻,具备2项主症+2项次症并结合舌脉即可确诊。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T2DM的有关中医、西医诊断标准;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知晓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脑血管疾病、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者;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无法配合完成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控制饮食、健康教育、适当运动等常规干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次,3次/d,口服;西格列汀(英国Merck Sharp & Dohme Ltd.,批准文号:J20140095)100 mg/次, 1次/d,口服,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部穴位埋线配合葛根芩连汤治疗:①葛根芩连汤:葛根30 g,黄连6 g,黄芩10 g,炙甘草6 g。每日1剂,加水煎煮,取汁300 mL,分装2袋早晚各服1袋。②腹部穴位埋线:选穴:关元、中脘、梁门(双侧)、水道(双侧)、天枢(双侧)8个穴位;选用1次性埋线包与8号埋线针,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治疗部分皮肤进行消毒,将羊肠线穿进空心针中,对准穴位后迅速刺入皮下,得气后以套针将羊肠线推出针管,取出套针,无出血后以创可贴贴于穴位上,1次/2周,持续治疗3个月。

1.5 疗效判定 治疗3个月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FPG、2 h P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或者较治疗前降低>40%,HbA1c水平降到6.2%以下或者较治疗前降低>30%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FPG、2 h PG水平降低20%以上,HbA1c水平降低10%以上,但均未达显效标准为有效;临床症状未见减轻,FPG、2 h PG、HbA1c水平无明显下降,或降低未达有效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效果;②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FPG、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C8000)进行测定;③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BMI、腰围;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低血糖、皮肤过敏、头晕乏力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0.21%(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FPG、2 h PG、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FPG、2 h 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例数 FPG/mmoL 2h PG/mmoL HbA1c/%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4710.46±2.866.54±1.49∗#14.71±6.589.07±1.32∗#9.13±1.275.76±0.48∗#对照组4710.72±2.577.48±1.62∗14.96±6.4110.18±1.74∗9.26±1.396.37±0.6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BMI、腰围比较 两组治疗前BMI、腰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BMI、腰围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对照组为17.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例数 BMI/kg/m2 腰围/cm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4725.94±2.3824.70±2.04∗87.26±7.0284.31±4.28∗观察组4726.19±2.5323.59±2.12∗#87.05±6.8382.40±2.37∗#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T2DM发病机制较复杂,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6]。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之一,能增加周围组织细胞对糖的无氧酵解,进而提高糖的利用率,阻止肝脏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且能经由促进胰岛素与其受体相结合,加速胰岛素清除血糖,从而起到降糖作用;西格列汀属一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能减少DPP-4分泌,提升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的含量,加速胰岛β细胞大量释放胰岛素,从而提升胰岛素水平,起到降糖效果[7]。但临床实践中发现,长期应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等西药治疗易引起胃肠道反应、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临床逐渐开始关注中医治疗T2DM的效果,由中医角度分析,T2DM可归于“消渴”范畴,证型包括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等,其中湿热困脾证T2DM病机主要为脾胃不和、湿热内蕴,治宜健脾和胃、清热燥湿、生津润燥[8]。本研究所用葛根芩连汤药方中葛根可解表退热、生津止渴、升阳为君药;黄连、黄芩可清热燥湿解毒、厚肠止利、调和脾胃,为臣药;炙甘草可调和诸药,为佐药,诸药联合可起到健脾和胃、清热燥湿、生津润燥等功效,有效治疗湿热困脾证T2DM。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具有改善微循环、降脂、降糖、抗炎、解热等多种作用,可有效调节糖脂代谢,改善T2DM患者临床症状[9]。同时,穴位埋线是将传统针刺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疗法,可通过将载体线埋进相应穴位中,对穴位产生柔和、持久的非特异性刺激,进而起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祛病强身等作用,且其具有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点[10]。本研究所选8个穴位中,关元、中脘属任脉腧穴,梁门、水道、天枢归胃经,刺激上述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理肠胃等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且上述穴位均处于腹部,操作较方便,不良反应少,易于被患者接受[11]。本研究采用腹部穴位埋线配合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困脾证T2DM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PG、2h PG、HbA1c、BMI、腰围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采取腹部穴位埋线配合葛根芩连汤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患者BMI及腰围。另由本研究结果可知,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采用该方案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采用腹部穴位埋线配合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困脾证2型糖尿病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患者BMI及腰围,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有无代表性仍需临床多中心、多渠道选择样本以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连汤葛根芩腰围
葛根芩连汤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葛根芩连汤治疗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类文献的概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葛根芩连汤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血常规、血液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腰围佩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