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8-10-19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7期
关键词:氨酸医治心肌梗死

刘 娜

(沈阳急救中心铁西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1)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急性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缺氧缺血情况致心肌坏死而引发的疾病[1]。其临床症状为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此类疾病起病比较急,变化较快,且病死率较高[2]。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可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比如猝死、室颤等,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医治干预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接受门冬氨酸钾镁医治干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分组,30例患者为一组。实验组患者中,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为(55.98±2.56)岁;男女比例为17/13。对照组患者中,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6.03±2.47)岁;男女比例为19/1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关医治干预。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对相关研究药物过敏患者;不配合研究工作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医治干预,即嘱咐患者卧床休养,给予其实施吸氧、止痛、镇静措施,对其应用氯吡格雷、肝素、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常规医治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门冬氨酸钾镁进行医治干预,初次使用门冬氨酸钾镁剂量为50 mL,每天1次,使用输液泵给予患者泵入药液,泵入速度为10 mL/h。患者接受医治5 d后,停止泵入,改为口服门冬氨酸钾镁片,3片/次,3次/天。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0 d的医治干预。

1.3 观察指标、评判标准

1.3.1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和临床资料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1.3.2 评判标准:临床医治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发病次数显著减少;好转: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发病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和临床资料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临床医治效果和临床资料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0.05,则代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医治效果和临床资料两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医治效果:实验组患者临床医治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医治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对比

指标 实验组(n=30) 对照组(n=30)医治前 医治后 有效率(%) 医治前 医治后 有效率(%)心室颤动 2 1 50.00 3 3 0.00室性早搏 13 2 84.62 11 6 45.45心房颤动 7 1 85.71 10 4 60.00心功能不全 28 2 57.14 26 8 69.23心绞痛 30 12 60.00 30 20 33.33心电图ST段、CK-MB再升高(超过50%) 0 0 0.00 0 2 -病死率 - 1 - - 3 -

2.2 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医治干预后在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病死率以及心电图ST段、CKMB再升高(超过50%)等方面临床资料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呈升高趋势,此类疾病可诱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比如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可致使患者机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使腺苷酸环化酶受到刺激,进而导致其活性被激活,脂肪酸含量得到增加,血清镁与脂肪酸的融合,进而形成不溶性盐,使血清镁大大降低,且患者发生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会对血清钾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含量减少[4]。本文研究中,主要对选取的60例患者中的实验组患者实施门冬氨酸钾镁医治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门冬氨酸钾镁用于临床医治因洋地黄中毒、低钾以及低钾血症引发的心律失常疾病,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以及病毒性肝炎[5]。门冬氨酸钾镁可有效提高钾离子以及镁离子的浓度,对心肌收缩具有维持作用,进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对钙离子流动起到抑制作用,抗心律失常效果良好[6]。

本文研究结果得出:经医治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临床医治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P<0.05;实验组患者经医治干预后在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病死率以及心电图ST段、CK-MB再升高(超过50%)等方面临床资料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接受门冬氨酸钾镁医治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医治总有效率,对患者病情的稳定起到促进作用,临床医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氨酸医治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分类医治
神奇的医生
黄连-厚朴药对9个配伍比例对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