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对降低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不良反应的效果探讨

2018-10-19赖婷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7期
关键词:体征机体发生率

赖婷婷 曾 志 方 乐

(1 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2 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输血治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可于最短时间纠正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等风险。但长时间的输血治疗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的是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1]。患者的反应程度受个人体质、输血量等因素影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为预防输血全程的不良反应,临床中多加用药物干预。本文旨在分析地塞米松对降低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的不良反应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输血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4例。A组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8~59岁,平均(37.51±4.33)岁;其中,输血浆18例,输红细胞6例。B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6~61岁,平均(38.62±4.28)岁;其中,输血浆15例,输红细胞9例。对比以上数据,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表2 对比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

表2 对比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

指标A组 B组 t P MAP(mm Hg)治疗前 72.11±2.75 71.97±3.18 0.163 0.871治疗后 83.25±4.15 84.12±3.56 0.780 0.440 t 10.962 12.469 - -P 0.000 0.000 - -HR(次/分)治疗前 83.71±5.36 82.36±5.93 0.827 0.412治疗后 74.21±6.05 75.01±3.61 0.556 0.581 t 5.758 5.187 - -P 0.000 0.000 - -WBC(×109/L)治疗前 8.11±2.38 8.24±2.03 0.204 0.840治疗后 9.28±1.25 9.44±2.01 0.331 0.742 t 2.132 2.058 - -P 0.038 0.045 - -

1.2 方法:B组使用异丙嗪(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2123)预防不良反应:于输血治疗前,肌内注射25 mg的异丙嗪。A组基于B组,加用地塞米松(蚌埠丰原涂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4023615):于输血治疗前,加用5 mg的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

1.3 观察指标: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心率不稳、发热、溶血反应或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治疗前后的MAP、HR、WBC等生命体征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生命体征情况用表示,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不良反应情况: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B组为37.5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良反应情况[n(%)]

2.2 对比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两组治疗后的MAP高于治疗前,HR低于治疗前,WBC高于治疗前,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以上指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输血在疾病预防或急救工作中的应用率较高,其可在短期内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但是,血液中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可能引发不良反应。输血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或发热,有数据报道:多次进行输血治疗的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次治疗[2]。原因是:多次进行输血治疗会促使体内血小板抗体与抗包细胞的大量生成,进而导致免疫反应,促使患者体温上升。过敏反应多发于有既往过敏史者,原因是:过敏史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大量抗原,会引发患者出现红疹或皮肤瘙痒等反应,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或喉痉挛。目前,临床医学将输血治疗的不良反应预防作为重要课题之一,以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异丙嗪是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经治疗后,机体组织可大量释放出竞争性组胺H1受体,其能够有效拮抗组胺对细支气管、支气管或气管平滑肌的痉挛与收缩作用,进而预防支气管痉挛或是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3]。但实验证明:异丙嗪无法对机体组织内部的抗原抗体反应发挥阻断效用,因此无法预防发热反应。其对不良反应的预防范围较小,临床中不建议单纯用药。

地塞米松是预防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的又一常见药物,其具有抗毒、抗感染、抗风湿与抗过敏等治疗作用,价格低廉,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经治疗后,会对机体组织内部的淋巴细胞产生溶解作用,进而减少机体中的抗原与抗体数量,减轻因抗体抗原反应所导致的炎性反应,避免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4]。其对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阻断其于炎症部位的大量聚集,且能抑制溶酶体酶或吞噬细胞的释放,从而减少炎性反应发生。其对于过敏反应的预防效果较佳,能减少体内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数量,阻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的有效结合,减少白细胞介素的生成量和释放量,避免T淋巴细胞的异常转化,减少原发性免疫反应[5]。由表1可知,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低于B组(37.50%),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表2可知,两组治疗后的MAP高于治疗前,HR低于治疗前,WBC高于治疗前,对比有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以上指标,无差异(P>0.05)。说明使用地塞米松不会影响输血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其原因可能与随访期较短或使用剂量小等相关。有研究指出: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地塞米松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导致病情恶化,而过敏史患者则会表现出神经性症状,所以应以小剂量、短期治疗为原则[6]。

总之,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预防输血治疗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性较小,具有较佳疗效,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体征机体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