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提高院前救护的效果探究

2018-10-1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伤员物品医护人员

安 旭

(北京急救中心, 北京 100031)

前 言

院前急救护理是指,在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如急诊、创伤、灾难、事故、中毒时,伤者未能及时达到医院前所进行的紧急救治[1]。院前急救的效果关系着患者往后的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院前急救不仅把握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还可延长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对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有研究表明,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进行科学、细致的管理,可显著提升急救的成功率[3]。为探究这一理论,本文将在对原有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进行加强,并对30 例患者进行加强版的院前急救护理,将其研究结果与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进行对比,以便为临床急救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60 例患者家属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已获得相关委员会的批准认可),患者年龄均在20周岁以上且均符合院前急救的诊断标准[4]。

1.2 排除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60 例患者,均排除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排除孕妇或哺乳期患者,排除患精神疾病无法沟通的患者,排除过敏体质患者,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排除肿瘤患者,排除患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5]。

1.3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 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患者有16例,女患者有14例;年龄为24~55岁,平均年龄为40.23±2.14岁;体重45~70kg,平均体重为65.23±4.77kg;身高为155~180mg,171.23±2.36cm。对照组中,男患者有15例,女患者有15例;年龄为24~55岁,平均年龄为40.11±2.10岁;体重45~70kg,平均体重为65.77±4.71kg;身高为155~180mg,171.01±2.31cm。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进行对比,发现差异较小,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比较的价值。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主要内容为(1)接受到信息后按程序出车,并选择最佳路径到达伤者处;(2)给予伤者采取常规的急救流程,并安抚伤者的情绪;(3)带领伤者及时赶回医院,做更为深入的治疗,以便把握最佳的治疗时间;(4)定期对救护车上的物品进行清点,查缺补漏。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主要内容为(1)加强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对参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展开抢险、体能、反应等训练,定期进行医护合作、伤员抢救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反应能力为目的,使其能够更具专业性和责任性。当接到紧急任务后能够尽可能的缩短出车时间,并快速奔赴急救现场。科学、全面的急救培训可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临危不乱,并从死神手中将患者抢救回来。(2)信息的掌握。对接受急救信息的值班室采取24 小时值班制,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随时做好出车准备,电话铃声必须在两声以内接听起来,接听电话的护理人员不要被对方所干扰,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有条不紊的询问伤员的信息、接车地址、伤员数、病情等,尽可能的做到边听边记录。若拨打电话的是患者的家属还需对其进行安慰并让其在现场进行简单的急求处理。(2)对急救物品进行清点。每次院前急救护理后,都必须清点所有的急救物品,将缺少的物品补齐,将过期的物品剔除。所有医护人员均需严格遵守急救管理制度,任何急救物品不得以其他理由挪用、外接、随意使用。对急救器材进行定期清洗和维护,保障其功能的齐全,值得注意的是,急救器材需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完成检查、保养等工作,使其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物品摆放的位置也不得随意更换,这需要以抢救步骤相一致,将常用的急救物品摆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对救护车内的通讯设备进行完善,时刻保持急救现场与急救指挥中心的联系,若有突发情况出现,则需立即将信息传递给急救指挥中心,使其做出正确、及时的应对措施。所有参与院前急救护理的医护人员在进行交接班时,需做到认真、仔细,将所有的当班情况告知下一位接班的医护人员,使救急护理工作能够做到无缝衔接,以便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规范现场的急救制度。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不能因为看到伤员或是伤员家属而产生慌乱的情绪,要时刻保持头脑的冷静,做到听清、看清、问清,迅速且准确的帮助伤员完成基本的机体检查,检查步骤为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由上自下,依次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漏检、误检等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对伤员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并依据诊断展开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例如伤员体位的摆放心电图的监护、、心肺复苏的进行、心脏除颤、气道的开放、气管内插管、静脉通道的建立、气胸减压、对抗休克、包扎止血、骨折的固定等,都属于院前急救护理的内容,及时且准确的做出相应的治疗,可延长最佳治疗时间,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罗列的急救措施可穿插于机体检查等步骤当中,例如包扎止血、对抗休克等,这样可缩短急救的时间,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最快速的挽救。在对溺水、触电等患者进行急求护理时,需要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时间至少需要在30分钟以上,医护人员不应主动放弃对患者的抢救,要将患者的生命健康摆在第一位。(4)规范患者运输途中的制定。首先,对所有的患者采取先“救”后“送”原则;其次,所有医护人员均需要熟练掌握搬运患者的技巧和方法,减少二次损伤;再者,急救人员面对患者时,需立即表明自己的身份,安抚患者的情绪,并提高其配合度;最后,在转运的途中,要对患者的一系列生命指标进行观测,查看各种体征的变化,及时联系患者的家属,并详细告知其患者当前的情况。

1.6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主要包括出车反应时间、到达所用时间等内容。

1.7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 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 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记录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对比 (±s)

表一 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对比 (±s)

组别 例数 出车反应时间(s) 到达所用时间(s)观察组 30 141.36±10.87 641.36±10.25对照组 30 290.33±11.11 1124.23±12.98 t/ 22.60 76.32 P<0.05 <0.05

3 讨 论

除突发事件需要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外,在重大的赛事中,如奥运会、马拉松、两会等,均需要医疗急救人员的参与,在出现突发事故时,如猝死、休克、昏迷等,在场的医护人员可通过专业的急救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6-7]。由此可知,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更何况关乎生死[8]。因此,医护人员理应不断加强对院前急救护理的管理,减少存在的问题,使每一个工作步骤都具体化、规范化,并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坦然面对任何医疗问题。从本文研究中可知,实施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出车反应时间、到达所用时间、急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更符合现代患者的需求,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对医院的发展以及患者的健康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实施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院前救护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伤员物品医护人员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