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主要矛盾的提出及其解决办法

2018-10-17丰姣

新生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产力矛盾时代

丰姣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海南海口 570208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早在1937年《矛盾论》中谈就到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20这些论述为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而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正确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也是为在新时期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基础和依据。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与基础

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不仅使国家得到巨大发展和进步,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新时代提供保障,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中国的成立后,“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使国家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化。中共八大适时提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为今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社会背景

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到 1952年底完成了土地所有制改革,我国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1953年我国确立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形成猛烈发展的群众性浪潮,三大改造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到1956年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当时的社会关系也产生根本变化,正如刘少奇所指出的,剥削阶级基本被消灭或者接受改造,广大劳动人民也发生了改变。他还强调“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关系和主要任务的变化,使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转变,因此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论述就显得十分迫切。

2.主要矛盾的内容

1956年9月27日在八大的闭幕会上通过了《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在《决议》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所面临的“在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所要解决的矛盾。”292《决议》里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93因此要在各方面采取正确的政策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3.毛泽东社会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论述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他表明:“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毛泽东也多次强调了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的重要性。他表示:“无论什么世界,当然特别是阶级社会,都是充满着矛盾的。”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着矛盾。”

对于当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容,毛泽东在文中说:“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同的矛盾。”毛泽东又阐明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他表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要“向自然界开战”。

毛泽东不仅指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在实际上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后来也肯定和延续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判断。党基于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重新恢复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了各方面的保障。

1.社会背景

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我党工作中心的转变,“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此次大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变到经济建设上来,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探讨、完善和充实。

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肯定了毛泽东此前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看法。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邓小平指出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这些论述实际上表明我国的主要矛盾,这也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和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2.社会主义矛盾的内容

1981 年 6 月召开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做了明确表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了之前不重视生产力的错误做法,决定要把建设的中心和重点放到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上来。

3.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

对于如何解决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因此要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最根本的手段和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 而且要“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样才能就是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可以看出,邓小平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的中心任务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重要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和国家建设中心的转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见表1)。

表11978年—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表

从表1国内生产总值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有了飞速增长,人均国内总值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国家外汇储备、财政收入等都反映了国家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改革开放国力的迅速提升、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巨大发展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基础和保障。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及其解决办法

面对世界经济恢复疲软和不断加剧的全球性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在过去五年产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社会主义矛盾变化的社会条件

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我党的带下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稳居世界第二,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对外贸易、投资和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健全。我国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这样的国情,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了。基本的生存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报告》中指出教育、就业问题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大批惠民举措的实施让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人民转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需求。不再落后的社会生产和总体实现小康,人民对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十九大关于主要矛盾变化的表述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已经在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即能力已经大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使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主要因素。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这个新时代的新,在于十九大报告揭示的“新的社会矛盾”有着是区别于以往的新的内涵。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很好地概括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内容。他说我们对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习近平强调党要努力解决群众的困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的需要已经拓展到方方面面,层次和水平更高,范围更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以及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这就对国家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尖锐性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外环境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具备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同时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主要指发展水平,而“全面”更加注重要平衡协调的发展,更难做以及更重要的是“全面”。习近平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由此可见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一种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充分的小康,不能攻克这个问题,就算不上实现全面小康,更无法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

(2)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由于我国农村一直基础薄弱,城乡不平衡的问题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收入的差距曾一度缩小,根据《人民日报》的数据:“我国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而后来差距又有所扩大,2009年达到3.33∶1,2014年仍为2.92∶1。”而在农村的贫困状况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到2015年的贫困人口还有5575万,贫困发生率为5.7%。虽然相改革开放之初97.5%的贫困发生率。我国为消除贫困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剩下的这些贫困人口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关系到是否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国区域不协调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中东西部发展十分不均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我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在表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建立更加有效发展新机制,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再是我国发展中的短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如何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必须在党领导下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只有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展开各项工作,国家才能安定有序,也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才能有更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前进。

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并且决定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不断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才能更好地处理社会公平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3、不断解放生产力,消除贫困人口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必须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从实际出发,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进行国家建设。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和要求。要实现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实在在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解决。只有使社会财富得到充分的增长和积累,消除贫困,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解决新时代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

猜你喜欢

生产力矛盾时代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系统理论探析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