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饷东菑”究竟当做何解

2018-10-16余昆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田头农妇黄鹂

余昆仑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雨后庄园景色,流露出作者恬淡闲适的情感。诗的前半部分写田园风景,后半部分写人生感悟,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诗人所描绘的自然之景中。后人阅读此诗时往往把颔联作为鉴赏重点,认为该联最能体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而对诗歌的首联往往有所忽略。其实,不少人包括一些有名的文人,对该诗首联的理解存在商榷之处,而对于首联中“饷东菑”的理解是关键。

对于此诗的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历来的理解是:雨后村里炊烟迟迟升起,农妇炊黍送饭到田头。认为此联写的是村庄的生活之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饷”的解释是“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所举的例子也正是王维的这句诗。《唐诗鉴赏辞典》中赵庆培先生也认为此诗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季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边田头(东菑),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很显然他对“饷东菑”的理解也是“(农妇在家做好饭)把饭送到田头给农夫吃”。人教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此诗的课下注释如下:积雨,久雨。烟火迟,意思是(久雨之后)烟火燃烧起来很慢。饷东菑,往田里送饭。菑,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教材的编者也是认同上述理解的。对于这种理解,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首先,是对“饷”字含义的探究和理解。“饷田”在古诗中确有“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的意思,如白居易《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韦庄《纪村事》“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这两首诗中的“饷田”就是这个意思,结合语境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但是,在古汉语中“饷”与“飨”“馈”意同,食人曰馈,“以食物送人”是其本义。所以,此处“饷东菑”中的“饷”作何解释,不一定要遵循其一般含义,而要从其本义出发,结合具体语境来合理解释。

其次,对诗句内容的不同解释和相关质疑。村庄里炊烟“迟”起,一来是指时间晚,因为起得迟;二来是由于雨后不久,空气潮湿,烟雾盘于空中不得散去。说是农妇做饭(蒸藜炊黍),并准备送饭给田头劳作的丈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可能是囿于“庄”的观念,很多人才会有这种不当的理解。然而我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田”与“庄”的关系也并不是单一的。假如田地离村庄较远,需要送饭到田头,把“饷东菑”理解成“往田里送饭”,倒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诗人如何能同时看到村庄和田间两地的景象呢?假若我们认定诗人是见到农妇送饭而推测的话,那又为何会提到“藜(一种野菜)”和“东(东边的田)”,还有“空林(疏林)”呢?难道仅仅是作者的想象吗?如果田地离村庄很近,也就根本用不着到田头送饭了。如此看来,把“饷东菑”解释为“往田里送饭”不无纰漏。

再者,结合我国古代农民劳动和生活的现实特点来分析。积雨,就是久雨。“菑”是指耕过的田。经过一个冬天的休耕,春天田里长满野草,需要农人翻耕一下再进行播种。田间地头离村庄较远,而农活又比较繁重,为了节省时间,农妇和孩子会去田里给农夫送饭。结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大胆推测和合理想象。由诗中信息可以推知,此诗大约写于春夏之交。由于几天的连阴雨,农人们已在家闲了数日,今天雨终于停了,虽说天还没有晴透,倒也能够下地干农活了,农活可不敢耽误!再说恰逢降雨,田里土壤经过浸泡变得松软,便于农人翻耕。因而,合理的解释应是首先将作者的立足点定为野外。作者步游于郊野,偶见丛林深处团团浓烟腾起,不禁一阵诧异。“空林”,林子大而显得空。因为天阴久雨,地面湿,柴也潮,烧起来不免会生浓烟,而趋淡蔓延,浮于林子上空久而不散——“迟迟”升起,此为一意;又因为在作者看来,时间迟于正常的用饭时间,农夫下地干活一般吃饭较晚,这本不足为奇,但对于作者来说是有点疑惑的,此为又一意;并且,作者见到此种景象,心中也难免有些惆怅,烟蒙蒙而忧淡淡,散淡而舒缓的烟云容易让人多思,这正是“迟”的深层意蕴之所在。由此观之,一“迟”字含有多重意蕴,不经咀嚼难得真味。而且,诗人由此处浓烟而自然眼及不远处:田头有一农夫正在劳作。心里疑惑释然而解,原来是农夫农妇在野外干农活时自己生炊做饭呢!

如此理解,读者的脑海中便可生成一幅画面:画的左侧是丛林一片,白烟盘绕于丛林上空,给人一种袅袅而升的动感和美感;画的右侧(即东边)紧靠树林的是一片水田,有一农夫(驾牛)耕作于其间,而不远处农妇正在生炊(农妇可隐于林中而不出现于画面)。这样,整个画面虚实相合,动静相映,极具趣味。这种画面宜用墨的浓淡以成淡远之意,烟润之韵,擅长“破墨”手法的王维是深谙此道的;在色彩上宜多用灰白色,因为雨后烟雾弥漫。画面看起来略显沉闷,却犹为空寂,颇得禅悦之趣。

另外,还可以从诗歌写景的整体角度考虑。诗的首联与颔联同是写景,两联结合浑然一体,颇有意味。诗人行笔至颔联又转换了视角,视线由远处移至近端,仿佛来了个特写镜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诗对仗工整,用辞贴切,堪称佳句。两个叠词尤为人所称道:“漠漠”,言山野之旷;“阴阴”,言树林之幽。久雨过后,白鹭便忙着在水田里寻食,时而在田间飞起飞落,轻盈飞动,以动衬静;同样,雨后的树林里,黄鹂在鸣啭,叫唤不停,声音清脆,又一次以动衬静。用鸟禽的动作和声音共同来衬静,以达到双倍的表达效果。显而易见,王维这首诗里展现出的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美妙画面。

这两幅画一幅是写意,一幅是工笔,其趣各异。如将二者合二为一,也同样妙不可言;一团浓烟从林中缓缓升起,林旁一片水田里,农夫在耕作,妻子在生炊做饭(妻子可不出现在画面中):近处水田里几只白鹭在争相觅食,飞起又飞落。这样,人与鸟各得其乐,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加上黄鹂的鸣叫,更具音响效果。这正是诗人王维的擅长之处,“他善于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部分,抓住其主要特征,摄取最鲜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胜的一刹那,加以突出表现,并且总是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作者选取了农人野炊的一段景象,又摄取“白鹭田间觅食”的动人一幕,确实极富感染力。“他還把绘画的‘经营位置技巧运用到诗歌中来,特别注意所描写的景物之间的关联,善于处理画面的虚实的布置。”画中的几个物象:炊烟、树林、田地、农夫、白鹭和黄鹂。有虚有实,有点有面,以虚带实,以人、鸟点景。“王维把中西绘画共有的线型透视和空气透视的规律运用于其中,表现了受透视规律的空间层次。”王维以画入诗,用绘画艺术融入诗句中,并擅用鸟鸣的音响效果,更加渲染一种清幽静穆、淡远空灵的境界。

王维的诗中不仅存在画的意象,而且含有禅的意蕴,其集中体现在“空”和“寂”两个方面。白色炊烟腾腾升起,本已勾起诗人的淡淡忧思,而白鹭在水田上飞动,更显出田野的空旷;黄鹂在阴阴夏林中鸣啭,亦显出整个山林的空寂。所以,整个画面表现出静观、超远之意。对于有着佛禅情结的王维来说,返归自然未尝不是一种慰藉和享受。作者对尘世的一切已不再留恋,而是使自己潜心于自然,“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瑜珈师地论》卷三十三)。王维正是在息心静虑,凝神观照,忘记尘世之忧而忘情于山水。因此在诗中也体现出物我契合的境界,给人一种“遇之匪深,即之愈稀”(司空图《诗品·冲淡》)的美感。

由此观之,确切理解了首联“饷东菑”的意思,诗歌整体意思也随之得以贯通,诗歌意境的领会即可迎刃而解。诗歌前两联所描绘的气氛不渲而自溢,诗与画、禅糅合在一起,意味平淡、深长。而且用语平淡,意境清远,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袁行霈.王维的禅意和画意[J].社会科学战线,1981(2).

[3]金学智.王维诗中绘画美[J].文学遗产,1984(4).

猜你喜欢

田头农妇黄鹂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烧毛豆
春天的小精灵
猎枪
两只黄鹂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问黄鹂
村姑
认死理
农妇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