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位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氧分压、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

2018-10-15孙俊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氧分压血液循环患肢

孙俊香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5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患者群体为老年人,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血管硬化,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血液循环不良。临床上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1],主要治疗原则为疏通血液循环,改善肢体供血,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护理方法,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治疗,为此我院对患者实施了不同体位护理,并观察不同护理体位对患者疼痛、舒适度以及患肢氧分压进行对比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50-66岁,平均年龄为(58.2±2.2)岁,病程1-24个月,平均(12.5±0.8)月,其中包括单侧闭塞者36例,双侧闭塞者30例,患者对于本次调查内容知晓明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66例患者实施不同体位护理,总计包括坐位、平卧位、下肢抬高位以及下肢下垂位四种体位。坐位:患者坐于床上,保持双腿伸直状态;平卧位:仰卧于床上,保持双腿伸直状态;下肢抬高位:仰卧于床上,保持双腿伸直状态,在下肢下放软枕,保持下肢抬高30°;下肢下垂位:患者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患肢氧分压、疼痛和舒适度进行对比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舒适度予以评价,分值从0-10,分值越高,代表疼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使用VAS疼痛量表来评价不同体位的疼痛程度,分值越高代表其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中的相关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予以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 士s)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当差异在P<0.05时,说明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侧肢体氧分压、舒适度评分以及疼痛的评分对比

实施下肢抬高护理体位时患者的氧气分压最低,坐位和下肢下垂护理体位的氧分压高于下肢抬高体位和平卧位,并且患者的疼痛和氧气分压呈负相关。在4种体位护理中下肢垂体位的舒适度是最高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患侧肢体氧分压、舒适度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对比

3 讨论

当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患者的微循环血流就会发生异常,进而引发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甚至造成皮肤溃疡或者静息痛[2-3],经临床研究发现,不同体位对于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有着不同的影响,而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则直接关系到本病的康复。评价血液循环的标准为氧分压,通过氧分压可观察到局部的血流情况和缺血情况。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实施下肢抬高护理体位时患者的氧气分压最低,坐位和下肢下垂护理体位的氧分压高于下肢抬高体位和平卧位,并且患者的疼痛和氧气分压呈负相关。在4种体位护理中下肢垂体位的舒适度是最高的,所以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中需要以患肢下垂为主要体位,并且防止抬高患肢[4-5]。由于动脉闭塞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当患者呈患肢下垂体位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下肢血管内的血流量,所以其氧分压较高,血液循环相对较好,患者的疼痛程度也相对较低,舒适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当患者呈患肢抬高位时,原本末梢血液循环较差的情况会越来越重,导致了末端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加重,患者疼痛感比较明显,舒适度较差,并且氧分压较低。综上所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护理中,下肢下垂体位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同时提高了氧气分压和舒适度,减轻疼痛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氧分压血液循环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