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症下药”

2018-10-14徐建耀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移项对症下药分数线

徐建耀

方程及其应用是初中代数中的核心内容,是各地历年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热点。方程的思想和方法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之一,有些虽然是几何问题,也常常可以用或需要用方程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

初中数学中的方程,除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外,还有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内容十分相近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实际上,在以后的学习中,要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都是通过“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把它们都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最终得到解决的。我经常发现,有些八年级甚至九年级的同学,虽然学的是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但在解转化后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却不熟练或常常出错,导致整个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至于有关方程(各种方程)的很多基本概念、性质,有关计算、运算的规则与技巧,以及运用方程(各种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和规律等,都是通过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从而得到理解、训练与掌握的。因此解好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关键,更是重点,这些都将对后续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去分母

去分母过程中表现出第二种毛病——“不括号”

去分母时方程两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个时候分母被消去了,我们原有的分数线也随之消失了。可我们的分数线本来就具有两个功能的,一个是除法功能,一个是括号功能,去掉分数线后如果没有加上括号,那么原来的符号就乱套了,所以在去掉分母后,我们要及时加括号,防止出现类似错误发生。例如:

解:

这项在去分母时没有及时加上小括号,导致符号运算出错了。应强调分数线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原因何在,那么问题就可以规避了。

二、去括号

去括号过程中出现毛病是——“不完全或者不充分”

去括号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步,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毛病是——“不完全或者不充分”。大家都知道去括号就是乘法分配律法则的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在符号运算和数值或者字母运算时出现漏乘的现象,导致符号或者数值出错,解方程失败。例如:1-3(8-x)=-2(15-2x),1-24+(x)=-30+4x,x-4x=-1+24-30,-3x=-7,结果得出x=7/3。在去括号时,-3没有乘以-x,出现“不完全”的情况,导致解方程失败。

对症办法:强化乘法分配律的法则的应用,提高熟练程度,分两步计算:符号运算和数值或字母运算。

三、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变号”的毛病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移项、合并同类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都知道移项要变号,还有如何判断是可否属于移项,关键看该项是否从等号的左边到右边或者从右边到左边。系数化为1的过程是解方程最后一步,马上就要成功了,估计是不是心情很激动啊,往往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当系数为负数时——不变号,功归一篑。

“不平衡、不完全、不括号、不变号”,四种毛病是经常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困扰着我们学生,只有从根源上找到错误的原因,把错误展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哪里,为什么错,追本溯源,对症下药,这样才会药到病除。

高效课堂应该是精准的课堂,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从关注课堂效率开始,弄清学生哪里不懂,哪里不会,有的放矢。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写,和他们面对面地沟通,心贴心地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们的真实问题,发现问题——提炼总结——解決问题,以生为本,以学定学,教育效果才能扎实有效。

“打造高效精准课堂,享受精彩快乐体验”——是我们的课堂宗旨,学生课业负担少了,而学习质量高了,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我想学,我要学。

猜你喜欢

移项对症下药分数线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另辟蹊径 化繁为简
人参虽好,也要“对症下药”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台媒称海峡论坛“对症下药”
解一元一次方程“八不要”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