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德育

2018-10-13巴文亮

甘肃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内容

巴文亮

【关键词】 传统文化;幼儿;德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036—01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思想都处于萌芽状态,幼儿时期的思想教育质量对幼儿未来成长有着基石一般的作用,能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成长起点。而采用何种方式提升幼儿德育质量也是当前幼儿德育的难点。为了提升幼儿德育的水平,可在幼儿德育方面融入传统文化,以促进幼儿德育质量的提升。

一、幼儿德育体系分析

我国在幼儿德育方面工作起步较晚,并且在幼儿德育体系发展的初期引进了西方德育体系的思想,以期通过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提升幼儿德育质量。但在实际开展幼儿德育工作的时候发现,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因此西方幼儿德育体系也并非完全适用于中国幼儿德育工作。在我国幼儿德育体系不断吸收发展的阶段中,逐渐发展出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幼儿德育体系,让幼儿德育在接地气的条件下有更好的效果。

二、幼儿德育基本形式分析

在幼儿成长的阶段中,所处的主要环境为家庭环境,因此家庭也就成了幼儿德育当中的基础,而幼儿德育也需要围绕着家庭环境展开。在传统文化当中常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意为要想国家有良好的发展,那么首先要让每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发展,而孩子又是家庭未来的希望,因此在传统文化当中也有较大比重的幼儿德育文化。

由于在传统文化中幼儿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家庭为主,受到过去社会分工的影响,幼儿德育的落实通常都是母亲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在传统当中也存在大量关于幼儿德育的故事,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体现了以母亲角色为主的幼儿德育。或者是欧阳修少时学书法的故事,则是展现了在知识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其母通过在沙地上教欧阳修写字画画,达到良好的幼儿德育效果。其次,在传统文化当中的幼儿德育也有以男性为主的,并且受到过去社会理念的影响,父亲在开展幼儿德育工作的时候会较为严厉。

现代社会当中的幼儿德育工作已经不再强调由父亲或者是母亲来完成,也存在由家中老一辈或者是相应的教育机构来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但在大部分幼儿德育当中,仍是以家庭为主要的基本形式。

三、传统文化中幼儿德育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一直对于人自身道德品行极为重视,希望人人都能以君子的德行要求自己,而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幼儿德育,在开展幼儿德育工作的时候,德育内容会包括良好德行的启蒙、安身立命方面教育以及对于幼儿能光宗耀祖的希望。在幼儿德育的最初阶段中会进行简单初级的训练,通过典故故事或者道理教授给幼儿待人接物的礼仪以及为人处事的思想。另外,在幼儿有了一定基础后就会开始系统交给幼儿文化知识,让幼儿能更好地成长。

而在我国的传统典故当中,也有关于幼儿德育方面的记载,比如《礼记》等书籍当中就从孩子咿呀学语到孩子六七岁整个成长階段的各方面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四、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幼儿进行德育

1.为幼儿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幼儿的成长环境对幼儿德育效果有影响。在传统文化当中成长环境的塑造称为“蒙以养正”,也就是要求在幼儿阶段中能以争取的方式开展幼儿培养,减少幼儿成长环境中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长时间的幼儿德育工作当中,人们发现幼儿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对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好奇心,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较多的知识。而如果环境中存在一些消极的知识同样也会被幼儿吸收,因此要能注意对幼儿成长环境的营造。

2.顺其性情,激发兴趣

在中国传统幼儿教育中,有不少教育家深刻认识到,必须适应幼儿的身心特点,顺其性情,反对束缚、压制幼儿个性。王阳明指出:“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待若拘囚。”采用违天性、逆性情的做法,“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结果是与教育者主观愿望相反,“偷薄庸劣,日趋下流”。他认为,幼儿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诱之以诗歌”。他强调幼儿教育必须使幼儿“趋向鼓舞”。诗歌、故事、舞蹈、游戏、旅行是幼儿教育的最好形式。明朝吕德胜编《小儿语》“使童子乐闻而易晓”,清朝陆世仪强调“因其歌舞而之以礼乐”。林之望在《养蒙全鉴序》中说:“以童子之典教童子”,不仅易记”,而且“易生其感发之心”,以产生共鸣,兴趣盎然。王筠还提出,为了维护幼儿学习兴趣,应有劳有逸,注意调节。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德育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