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机房环境下的《创新教育》课程教学的探讨

2018-10-13王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程教学

王哲

摘要: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主导,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素质,同时能够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从而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创新教育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作为一名创新教育教师,对这门学科教育观念、学习方式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机房环境;创新教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97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推动力,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这种重要性日益明显。今天的教师不再是仅仅手持粉笔、满身灰尘的教书匠,而是配备有电脑等各种各样IT设备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这种巨变只是发生在近十年的事情。那么,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一名创新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在每天和学生交流的这段时间里,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时代创新教育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新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用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名师出高徒”!试想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的教师怎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师呢?创新教育是靠人实现的,首先靠的是教师,所以转变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导,是观念转变与尝试实施创新教育并举。这不仅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面。

二、学习方式上,创新教育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的模式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这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尤其是在创新教育的课程中,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更为适合。

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结合实际的信息技术教育中,通常也可以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环境。

1. 协作小组。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作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在网络机房中,可以按照座位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一般3-4人比较适合,人数不要太多,不然不易管理。

2. 成员。成员是指学习者,也就是学生,按照一定的任务和角色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人员的分派依据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等,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 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在协作学习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协作学习模式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辅导教师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现代的教育技术,上课前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鲜明的教育观点。这时的课堂由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到以学生“自学”为中心,在教师起辅助的带领作用的同时还要实现二者最优结合。

4. 学习环境。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了;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网络教室等;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比如校园网络的建设,计算机的配置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电子图书馆、INTERNET资源库等等。

三、学习过程中,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模式

1. 竞争。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并有辅导教师参加。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辅导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例如在学习图文混排的时候做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用电子教室展示给全班的同学观看,其他同学也可以对作品发表意见)。竞争性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明白只有各自任务完成才能保证总目标实现。竞争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同时需要知道的是要保持好课堂的纪律问题,有的年纪小的同学容易激动。

2. 合作。多个学生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视点不完全一样,可以求同存异、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利用网络作为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设计。由教师给定的任务比如缺点列举法,学生在了解缺点列举法的操作方法后教师给出一个设计改进任务由学生合作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并总结学生的新思想、新思路、新经验,以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能及时解决问题。

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素

现代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创新教育学习的要素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首先,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创新教育的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即网上资源是重要的研究探索材料。其次,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和活动管理工具,即网络平台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由此可见,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旨在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一代中职生,符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

综上所述,在中职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带来了更多思考。笔者认为,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为了顺应这种转变,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網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才能使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325600)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课程教学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