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南小耳猪季节性放牧模式分析
——以云南省澜沧县南岭乡养殖现状为例

2018-10-12杨朝元吴金亮李鸷隆陈惠仙

中国猪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滇南南岭拉祜族

杨朝元 吴金亮 高 新*李鸷隆 陈惠仙

(1云南省澜沧县南岭乡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普洱 665600;2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3云南鸷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1 澜沧县及南岭乡自然资源概况

澜沧县地处东经99°29′~100°35′、北纬22°01′~23°16′之间,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全县总面积8 807 km2,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 km,是全国唯一一个拉祜族自治县,也是云南省县(市、区)级面积第二大县。南岭乡为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辖乡,地处山区,为立体型气候。澜沧县及南岭乡特色如下:一是民族特色,全县有拉祜族21.5万人,占全国拉祜族人口的1/2、世界拉祜族人口的1/3;二是古茶之乡,是普洱茶原产地之一,有迄今发现的全世界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惠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邦崴千年古茶树,有0.79万hm2野生茶树,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南岭乡为例,茶树成为家家户户院子的围栏;三是生物资源丰富,全县海拔高低悬殊大、立体型气候特征强,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养殖业以放牧为主[1]。

从表1可见,澜沧县及南岭乡的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及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26%;人口密度低,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为1.07~1.18 hm2,约为全国平均水平(0.15 hm2/人)的7~8倍。

2 滇南小耳猪养殖情况

由于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悠久的狩猎传统,按照现代养殖业发展的标准看,澜沧县的畜牧业距发达水平还较远。畜禽以放牧为主且基本为本地传统品种。猪即滇南小耳猪、部分外来猪或本地野猪杂交的混杂种,在20世纪50年代由当地拉祜族居民开始饲养,商品率不高,以自食为主。近年来,随着拉祜族地区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和禁猎举措,拥有3~9头猪的养殖户以圈舍结合放牧补饲成为滇南小耳猪养殖的主流模式[2]。

表1 澜沧县及南岭乡自然资源概况

2.1 季节性放牧

小耳猪耐高温潮湿、抗逆性且觅食性强、肉质优良[3]。以拉祜族自治乡南岭乡为例,由于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和海拔高差悬殊的立体型植被特征,每年的3—11月间以思茅松、各种栎类、榕树、木豆、银合欢等豆科灌木为主的各种野生坚果、浆果以及各种竹类、野芭蕉、构树等竹笋和可食的新鲜茎叶源源不断,加之林间活跃的各类昆虫,使得山林成为小耳猪美食大餐的好去处。一般情况下,农户们把猪放到山中,每隔10天左右清点1次猪群的数量和情况,如有临产母猪或初生弱小猪,会将其带回家中给予专门护理,一两周后再放入山中,野猪混入或交配也时有发生。每遇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这些季节性放养的小耳猪其中体重大一些的便被挑去宰杀。

2.2 舍饲、放牧、补饲

南岭乡的拉祜族大都喜欢养殖小耳猪,但最大的养殖规模也仅有200多头(黑毛母猪30头,野公猪及自留公猪7头,仔猪及育肥猪185头),这是南岭乡唯一一个养殖合作社,建有几列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猪舍,在栎果多的季节所有的育肥猪每天可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在附近的林地采食、活动。

圈舍补饲以合作社社员采割来的红薯、各种瓜类、木薯、芭蕉芋等自种或野生果菜再辅以玉米面形式,乳仔猪和哺乳母猪会分别喂以少量的仔猪颗粒料和母猪浓缩料。该合作社的后备母猪一般喂养至1周岁才开始配种,自然交配,平均每窝可产仔7~9头。育肥猪一般在12~18月龄出栏,出栏体重约55~65 kg。

2.3 小耳猪养殖效益分析

在南岭乡镇集市上,小耳猪肉的价格为40元/kg,比普通商品猪肉25元/kg的价格高出约60%(表2)。

由表2可见,若按现代商品猪的方式(养殖全程舍饲配合饲料)饲养小耳猪,饲养周期即使可缩短至10个月,仍然较普通商品猪多出70%左右,出栏体重低50%以上,每头猪的销售收入比普通商品猪至少低17%。如此合计,全程舍饲养殖小耳猪非但无法盈利,而且明显亏本。但拉祜族节日颇多,喜欢集会喝酒吃肉,特别爱吃火烧肉,而小耳猪皮薄肉嫩,将其宰杀之后用炭火烧烤,味道极佳。因为以自食为主,即便不能赚钱,大多数拉祜族农户们仍然家家养上几头小耳猪。由于饲料是养殖环节的最大投入品,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60%以上,传统的季节性放养模式可为养殖户节约70%以上的饲料费用,而且小耳猪养殖虽然没有贡献多大的产值,但为贫困民族地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肉品和美味,当地农户也维系了这一传统的养殖模式,社会效益显著。

表2 澜沧小耳猪与当地商品瘦肉型猪的效益对比

3 生态健康

综上所述,滇南小耳猪的季节性放牧模式对澜沧县的生态健康有积极意义。根据笔者2016年和2017年的摸底统计情况,南岭乡2017年新增小耳猪能繁母猪500头,全乡目前年度饲养小耳猪约万头左右。按表1的资源禀赋量计算,南岭乡人均小耳猪0.42头,林地放养密度为2.87 hm2/头。按照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的理论,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内容。小耳猪为本土放牧型品种,由野猪驯化而得,在放牧过程中又不断渗入森林中的野猪血缘,故而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之一和物质循环的重要成员。在森林野生动物中,小耳猪虽然是中小型哺乳动物,但无攻击性,是中大型哺乳动物较好的猎物。

季节性放牧小耳猪的生长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显示器”。农户每10天1次对放养小耳猪数量、体况的检查实际上也是对放养林区生态健康状况的动态监测。

非冬季节,森林中存在着大量的落果、成熟浆果,适度放牧小耳猪既是对小耳猪资源的合理保护,也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为林地及绿色生态茶、果等经济种植业提供有机粪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和功能良好。随着人工林、大树茶的发展,适度放养生境动物将更有利于森林良性生态系统的发展。所以说,澜沧县拉祜族农民季节性放牧小耳猪既是生态循环畜牧业,也是以维护森林生态健康为目标而发展的“接近自然的林业”的内容[4]。

4 问题及建议

关于滇南小耳猪种质资源保护或发展,相关文献[5-6]已经讨论很多,大多从生产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却忽视了小耳猪养殖经济效益过低这一现实问题。让老百姓以全舍饲的方式来保种和发展产业未必是优选方式。如前所述,即使改变养殖方式和提高技术水平,以舍饲加补料的方式将养殖周期缩短为10个月,想要获得和普通商品瘦肉猪同等的经济效益,小耳猪活猪价格应达到普通商品瘦肉猪同期价格的2.2倍,即33~35元/kg,鲜肉价格约为55元/kg;如果养殖周期大于10个月,活猪和鲜肉价格也要同步增加,但小耳猪产地并没有实现这一价格水平的基础。同时,对栖息地自有品种小耳猪的严格禁牧是对现存林地的过度保护,也不利于森林生态健康的维护。

反之,季节性放牧模式既是一种对滇南小耳猪种质资源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方式,也是对澜沧地方生态健康的合理维护,具有维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养殖模式是云南山地生态养猪业的内容之一和补充[7],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同和肯定,并在放牧规模、区域、时间上给予引导和控制[8]。以南岭乡为例,现有的养殖目的(自食)、养殖数量(万头)、人均拥有量(0.42头/人)、放养密度(2.87 hm2/头)仍然具备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如果奢想以倍数增长,却又不现实,也不合理。维持并适度发展现有的小耳猪季节性放养模式是澜沧县人、猪、境可持续和谐的理想状态。

猜你喜欢

滇南南岭拉祜族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清代道光年间土司制度与滇南边疆治理研究——以《滇事杂档》史料为中心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寒露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少数民族音乐
南岭栲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郴州古代之人文地舆考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