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Internet小说”到“Web小说”
——媒介融合生态下韩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确立(1990-2017)

2018-10-11

网络文学评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书屋漫画韩国

韩国网络文学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与中国网络文学类似,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看点”,它迅速积累了热度。当前,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网络文学已经不仅仅是“文学”,更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通过向影视、游戏等不同文化形式的“变奏”,在文化产业市场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不同的大众文化产业和互联网环境,两国的网络文学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形势。如果说,中国网络文学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长期作为“超前的欲望集合体”而存在,随着大众文化产业的崛起,这一“欲望”得到释放,成为了“泛娱乐”的核心,韩国网络文学则依靠相对成熟的流通机制和大众文化产业,凭借向不同媒介的“流动”而扩张了市场,并在2013年通过确立线上付费机制,完成了向“Web小说”的蜕变,将“流动”范围扩展到了网络漫画(Webtoon)、网剧(Web drama)等“网络内容(Web Contents)”,开启了以网络为媒介的“加速媒介融合生态”。

使同一个内容向不同媒介“流动”,给消费者创造“循环消费”的环境,是詹金斯《融合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新媒介出现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脉络上,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呈现在互联网(Internet)当中兴起的韩国“Internet小说”在多媒体网络空间网页(Web)当中作为“Web小说”确立独立商业机制的过程,探讨韩国Web小说当前“加速媒介融合生态”的由来。

一、阅读环境的分化与网络文学的诞生

1990年,韩国出现了首部“电脑小说”《亚特兰蒂斯狂诗曲①》。随后,来自社会各层的“业余作家”投入网络连载,“网络文学”兴起。与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以科幻、奇幻等类型小说为中心,不但成为了备受出版社关注的“内容来源”,更作为网络公司吸引用户的手段,促发了大量的连载平台的诞生,迅速在出版市场上“另辟蹊径”,蓬勃发展。

1995年,持续在网上发表作品的网络作家超过了100个,登上畅销书榜的网络类型小说也不断涌现②。作为销量有保障的内容,网络小说也受到了传统文学界的青睐,定期在传统文学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网络作家开始出现③,网络文学成为了被研究和讨论的对象,更为纯文学作家提供了关注网络连载的契机。2000年下半年,先在网上连载作品,与读者互动,再出版的连载模式已经不仅仅属于网络文学,成为了纯文学作家常见的作品发表方式④。

韩国网络文学如此的发展趋势,首先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崛起的大众文化产业紧密相关。1980年“新军府”上台,陆续采取大力扶持大众文化产业的政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取消“夜间通行禁止法”,提高彩色电视的普及率,放宽电影上映政策等⑤。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文民政府⑥”的执政和文化界“提前检阅制”的废除,韩国文化产业的成长更是突飞猛进,国产电影、电视剧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开始超过进口产品,以影像媒介为主要宣传渠道的当代偶像产业也随之兴起⑦。

其次,互联网的较早普及与提速,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1984年,韩国数据通信公司推出了商用电子邮箱,从此,拨号式BBS开始以“PC通信”之名在韩国商用化⑧。不同通信公司纷纷搭建了电子邮件、信息检索、聊天室、论坛等版块,使用户在不同版块聚集,进行“创作”和“互动”。到了1990年,政府推出“国民PC”政策,以“家家有电脑”为目标,将电脑的价格降低到了30万韩元⑨,不到5年,电脑普及率提高了十倍,网络用户增加了一百倍⑩。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就是其有力证明,仅1994年一年,韩国出现了一百多种商用网络游戏[11]。到了1998年,超高速互联网开始商用化,PC通信迅速被超高速因特网取代,2001年,韩国成为了超高速互联网普及率世界第一的国家[12]。

随着以影视和电子游戏为代表的影像媒介的迅猛发展,大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多样化,阅读环境的分化加速。20世纪90年代末,柄谷行人向韩国文学提出的“近代文学的终结”具有象征意义。在柄谷行人看来,韩国文学曾经担负类似“学生运动”的责任,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文学的这些功能明显衰退,影响力迅速减弱[13]。

根据柄谷行人的定义,近代文学是近代国家的建构基础,是在共同的语言使用者当中构建“想象的共同体”的手段。为了探讨韩国“近代文学的终结”,本文首先追溯了1443年在世宗时代诞生的韩语的字Hangul,随着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而产生极大的“民族凝聚力”的1920年代的文学环境。

1919年3月1日,大规模独立运动“三·一运动”发起,促使殖民统治者将统治政策转换为“文化诱导”,允许韩国人在国内设立报社、杂志社[14]。于是,报刊连载小说兴起,作为报刊增加订阅量的手段,言情、推理、历史等通俗小说,成为了报刊连载小说的主要内容。1940年,随着解放的到来,新的报刊大量创刊,连载小说的发展更是兴盛。但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到了20世纪60年代,军府政权上台,开始对文化界实行严格的“提前检阅”。严峻现实,使图书市场呈现出了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中心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被迫停刊的两个文学期刊《创作与批评》和《文学与知性》在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民主运动的展开而复刊,见证了文学作为“民主运动的先锋”的事实[15]。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众图书市场的强势上涨,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影像产业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成熟才得以实现。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网络类型小说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点击量出版机制与线下生产机制的建立

凭借不断提升的热度和稳定的市场成绩,通过网络连载积累点击量,再出版的网络类型小说“点击量出版机制”渐趋成熟,业余作家的出版渠道被拓宽。出版实体书的“网络作家”在1994年已经达到了20多个,作家的身份也不断多样化,出现了大学生、家庭主妇、军人作家[16]。网络作家的数量不断增加,网络类型小说的出版更加频繁,到了19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提速,网络类型小说的出版已经“量贩化”。韩国当代作家Chang Kang-Myong回忆当时网络类型小说“量贩”出版说道:

“文学作品征集制度有它的标准和评论家,所以作品达不到一定标准就无法出版,这给很多有志成为作家的人带来了挫败感。但是,不经过征集制度出版的类型小说,质量就不堪说了(中略)出版社出版了所有看似可以的作品[17]。”

“量贩”导致了小说质量的下降,套路化写作、华而不实的标题等问题比比皆是,鉴于如此情况,在1997年召开的首届“PC通信文学学术会议”中,与会学者、作家一致指出:

“通信文学对文学和文坛的影响非常大,是“看不见的手”。而如果通信作家不对文学采取认真的态度,不受专业训练,会导致文学质量的下降,甚至有可能给文学本身带来极端危机[18]。”

但是,出版的“量贩化”依旧持续,大量的“跟风之作”得到了出版。在这种形势下,网络类型小说甚至被赋予了“量贩小说”的污名。但是依靠能够稳定地消费通俗刊物的“租书屋”,虽然顶着污名,韩国网络类型小说市场也呈现出了不断扩张的趋势。

为了介绍“租书屋”,本文首先追溯了从五十年代开始在韩国出现的租书机制“漫画房”。漫画房由于借鉴了日本的“貸本屋(かしほんや)”,因此也叫“贷本所”,它通过“出租专用出版”,实现了篇幅较长的漫画、类型小说的低价流通,迅速成为了通俗刊物的主要流通机制。典型例子是武侠小说,港台武侠小说从六十年代开始大量引进韩国,由于武侠小说以长篇为主,具有重视趣味性的特征,因此成为了漫画房“出租专用出版”的重要内容。由于武侠小说的热度很高,韩国作家的武侠小说也开始在漫画房流通,武侠小说迅速本土化,允许读者低价阅读长篇通俗刊物的漫画房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

但是,低价也使“批量生产”的盈利模式成为了必然,在漫画房体制下,批量生产导致的作品在质量上的下降,作者利益受侵犯等问题日益突出。于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直接在书店“销售”的漫画、类型小说逐渐增多,它们不但在漫画房,还在书店里成为了畅销书[20]。

即便如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席卷韩国,经济负担比“购买”低的“出租”成为了热门创业对象,不但是漫画房,出租的书的类型更多、更“综合化”的“租书屋”也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据韩国文化体育部在1997年发布的《租书屋实态分析和改善方案》,1994年租书屋数量仅为10个,但是到了1996年底,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2000个[21]。

据调查,租书屋的平均藏书类型和漫画房差不多,也以漫画、武侠小说为主。但是租书屋出租的内容普遍比漫画房综合化,大多数租书店同时出租随笔、杂志,畅销书等“一般图书[22]”。显然,租书屋“出租”的书与书店“销售”的书发生了重合。据韩国出版研究所的分析,1995年,租书屋市场规模急剧扩大,而正是在这一年,出版社和书店的销售额减少了10-30%[23],可见,出版社、书店与租书屋的利益纠纷成为了必然。

作为“著作邻接权”的所有者,书店、出版社向租书屋发起了强烈抗议,典型例子是1994年,由40个出版社和10个书店联合发起的“拒绝向租书屋供应图书”决议书[24],“出租权”成为了出版界的热点话题。对此,租书屋的主要反驳如下:首先,通过定期购买大量图书,它担当了“保底买家”角色,为图书市场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无法否认为图书的普及做出的贡献[25]。

由于图书在形式上更倾向于“有形财产”,在内容上则更符合“无形财产”的特征,于是,它在“出租”和“销售”两种盈利方式之间呈现出了一种错综复杂的版权困境,在立法和司法层面都不尽如人意。

因此,虽然韩国在1994年加入了世贸组织,进行了参照国际版权法的出租权法改订:录音制品、电脑软件、录像的出租权明确得到了法律规定。但是,由于出租权制裁的是出租后的非法复制,不是出租本身,因此租书屋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出租权法的制定而受到限制,出租依旧成为了漫画、类型小说等通俗刊物的主要消费方式[26]。

正是因为漫画房、租书屋,作为能够稳定地消费纸质通俗刊物的市场而存在,韩国网络类型小说迅速建立起了将虚拟内容“变现”的“点击量出版机制”。并且,由于稳定的线下市场,韩国网络类型小说虽然长期延续了以线下出版为主的盈利模式,但是它的市场也呈现出了稳定增长趋势。

三、“按章付费”机制与线上生产机制的建立

以稳定的线下市场为基础,从2000年开始,韩国网络空间当中也出现了建立小说付费机制的尝试。如,Joara在2008年成功将成人小说连载区“Nobless”转为了收费,从此,逐渐将付费范围扩大到了其他区域[27]。

此时,Joara推出的是“按时间付费”的付费机制。顾名思义,“按时间付费”就是按阅读时间进行付费,在这一种付费机制下,读者可以在所购买时间内可以无限制地阅读指定区域的所有内容。可见,它是线下“租书屋”、“漫画房”租书机制的“网络化”,是考虑到长期在线下的租书机制阅读通俗刊物的受众习惯的付费机制。

但是,由于网络小说是“按章更新”的,因此在“按时间付费”的商业机制下,小说必须达到一定的连载量才可以盈利,显然,为了实现小说“按章盈利”,“按章付费”机制的建立成为了必然。其实,在推出“按时间付费”机制之前,Joara已经进行过一次建立“按章付费”机制的尝试,但是它很快就遭到了失败[28]。那么,Joara“按章付费”机制什么时候成功建立呢?它到了2011年才实现。小说市场的稳定增长,的确是这一付费机制得以建立的原因之一,而为了探讨它,本文首先聚焦了网络漫画平台确立“按章付费”机制的过程。因为网络漫画确立“按章付费”机制的时间正好在2011年前后。由此可猜测,“按章付费”机制在韩国网络空间中的确立时间大致在2011年。

如上所述,超高速互联网在韩国的普及从1990年末开始,从这一时期开始,能够自如地上传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网页(Web)迅速在韩国普及。在如此情势下,以文字为主的小说在网络空间当中的内容竞争力相对减弱,不再能像PC通信时期那样作为网络公司增加用户的手段而形成浏览量集中的平台,开始分散到个人空间、同人网站等地方个别连载。而这时,漫画作为从漫画房到租书屋的长期演变当中不断积累大众性的叙事形式,率先在网络空间当中扎下了根。“线上漫画房”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线上漫画房”概括地说就是线下“漫画房”的网络版,它是采取线下漫画房“按时间付费”和“按卷付费”机制的漫画网站,提供的内容以纸质漫画的扫描版为主。软件公司“Han A Rum.com”在1996年推出第一个线上漫画房以来,线上漫画房凭借庞大的内容储存量和便利性,迅速得到了用户的追捧,促使了此后门户网站、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类似的付费漫画平台[29]。

21世纪初,超高速互联网的覆盖率更加广泛,据韩国互联网振兴院的统计,从2001年开始,网民在整个国民中的比例已经超出了50%[30]。在如此情势下,使门户网站之间的“浏览量竞争”日益激烈。日趋激烈的浏览量竞争,使通过推出“付费漫画”实现用户增量的门户网站,普遍将目光投向了“免费漫画”。推出“免费漫画”平台,成为了21世纪初,门户网站主要的“浏览量竞争”的手段之一。

开启“免费漫画竞争”的门户网站是Chollian。Chollian在2000年8月推出了免费网络连载漫画平台。虽然在其中连载的漫画,在形式上仍然采取了纸质漫画的“格子”形式,但是因为它采取的是首先在网上连载,免费供读者阅读的连载机制,与已有的付费漫画不同。为了突出免费漫画和已有付费漫画之间的区别,Chollian把指代网络的“web”和指代漫画的“cartoon”合起来,将把新推出的漫画平台命名为了“Webtoon[31]”。随后,其它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了免费的网络连载漫画服务,“Webtoon”逐渐成为了指代免费网络连载漫画的普通名词。

到了2003年,门户网站Daum推出了Webtoon服务,并把它命名为了“漫画中的世界”。“漫画中的世界”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签约作家的连载区。它是由网站向作家提供稿费,免费供读者阅读的漫画连载区;第二个部分是自由撰稿区“我也是漫画家”,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连载漫画,只要读者推荐数和点击量达到一定程度,就有机会和网站签约。并且,一旦成为签约作家,就会得到来自网站的稿费,扩大了业余作家的“出道”渠道。但是,由于Daum推出Webtoon的目的,只是增加网站浏览量,因此能够直接发生收益的“付费漫画”仍旧成为了漫画平台的中心。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了2003年底,姜草的《纯情漫画》出现为止。

《纯情漫画》是漫画家姜草从2003年10月开始在“漫画中的世界”连载的长篇叙事漫画,连载时间长达一年。在这一年间,它不但通过引人共鸣的故事创下了极高的口碑,还通过采取条幅状的漫画形式,展现了条幅状Webtoon作为叙事形式的可能性。从此以后,门户网站漫画平台在形式上,开始以条幅状漫画为中心,在内容上,长篇叙事类型成为了热门。

到了 2006年,另一个大型门户网站Naver借鉴Daum“漫画中的世界”的连载机制,在旗下Webtoon平台推出了自由撰稿平台“挑战漫画”,并且与此同时,推出了周期性连载机制“耀日制”。“耀日”即“星期”、“周”,据Naver Webtoon负责人的采访,耀日制借鉴的是纸质漫画期刊按周期刊载漫画的连载机制,由于纸质漫画期刊普遍采取的隔“月”连载对网络连载来说太长,于是把周期缩短为了“周”,把它命名为了“耀日制”。

在耀日制下,漫画会有周一到周日的连载周期,内容更新只会在规定的连载日期发生,读者需要按周期阅读漫画。因此,网站首页会根据当天的内容而变化,每个正式连载的作品都会得到在首页上显示的机会。耀日制不但便利了读者对作品的选择,还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曝光率”,于是,迅速被其它网站采纳,成为了Webtoon不可或缺的连载机制。

Daum的“我也是漫画家”,Naver的“挑战漫画”等自由撰稿平台,在拓宽业余漫画家的出道渠道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条幅状”的形式、“耀日制”的连载机制,则实现了“用户友好化”、“客制化”。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连载漫画在门户网站的投资之下,以Webtoon的名字大众化了[32]。

随着热度的不断攀升,建立Webtoon付费机制的尝试开始出现。如,漫画家协会与政府合资建立的漫画网站“ComicTown”。ComicTown,建立于2006年,它原来是免费提供Webtoon的网站,而在2007年,转为了付费网站。同年,也出现了付费漫画期刊《Mankick》。《Mankick》由长期在纸质漫画期刊积累编辑经验的专业人士和移动网络软件公司共同创刊,主要刊载Webtoon。而到了2008年,ComicTown和《Mankick》都倒闭了[33]。这是因为门户网站的免费Webtoon在当时已经非常普及,两个平台没有能够凸显作为收费平台的内容竞争力。

开启付费Webtoon市场的,还是具有“浏览量优势”的门户网站。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覆盖率的提升,Webtoon的浏览量急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2011年开始,Daum把已经完结的Webtoon转为了收费,并且,逐渐把收费的范围扩大到了连载中的Webtoon。随着付费Webtoon的出现,Webtoon在漫画市场的市场份额开始翻倍增长。据韩国Contetns振兴院,2010年,Webtoon在漫画市场中的比例为7.1%,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提高到了14%[34]。到了2013年,付费Webtoon平台更加多样化,不但出现了以移动网络为主要媒介的付费Webtoon平台Rezhin Comics,门户网站Naver也在旗下Webtoon平台建立了付费机制,逐渐地,Webtoon从“增加浏览量”的手段,转变成了“盈利”手段。

当前,Daum和Naver对Webtoon采纳了同样的付费机制。具体内容如下:在连载时免费公开,如果有读者要“提前看” 或者在连载结束后想要“再看”,就需要按章付费。例如,如果一部Webtoon是周一、周二连载,那么每到周一、周二,就会有新章节上传,读者可以免费看当天上传的章节。但是如果有读者看完了当天为止的免费公开的章节,还想继续看,就需要付费购买。在Daum和Naver正式连载的Webtoon,会把3章左右的备份放站内商店供读者付费“提前看”。在连载结束之后,除了1-3个章节免费公开,其余内容会全部转为收费。因此,如果有读者想要看连载结束的作品,需要付费。付费可以选择“出租”或“购买”,出租就是阅读有有效期,购买就是永久收藏。

当然,无论是“提前看”还是“再看”,由于作品在连载的时候会定期免费公开,因此读者只要把握好时间,完全可以在连载结束之前免费阅读所有章节。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时间”营销。

在这样的脉络上,小说网站Joara之所以能够在2011年建立“按章付费”机制,就显得极其自然。2011年,Joara推出了“按章付费”的小说连载区,并把它命名为“Premium”。它的付费机制如下:1-15章左右的内容免费向读者公开,按章销售其余章节[35]。可见,这一付费机制跟中国网络文学的“VIP”机制很类似,但是,与付费后永久收藏的VIP机制不同,Premium还供读者选择“出租”或“购买”,显然,它仍然是韩国“漫画房”、“租书屋”付费机制的延续。随着Premium的推出,Joara有了两个付费机制:第一个是2008年推出的付费机制“按时间付费”,第二个是2011年推出的“按章付费”。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漫画房和租书屋作为“大众阅读机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首先得到了网络化,变成了小说网站、漫画网站上的“按时间付费”、“出租”的“按钮”。而按章连载的“网络原创”漫画和小说,再共同将“按章付费”的付费机制在网络空间当中确立了下来。

四、网络类型小说与“媒介融合”生态的出现

网络类型小说在韩国的市场扩张,无法排除“OSMU”的影响。OSMU,即“One Source Multi Use”。它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韩国文化产业和相关媒体当中广泛使用的词汇[36]。据韩国Contents振兴院,OSMU就是循环利用一个内容,把它制作成电影、游戏、专辑、动漫等多种衍生产品的商业模式[37]。概括地说,OSMU就是把一个“源泉故事(Source)”改编成“多个形式(Multi Use)”,与当前在中国成为话题的“泛娱乐”概念颇有相通之处。

韩国网络类型小说的“OSMU”从1993年的《退魔录》开始,《退魔录》是汽车研究所研究员李愚赫从1993年7月开始在PC通信Hitel连载的退魔题材奇幻小说。它不但成为了韩国首部登陆畅销书榜的网络类型小说,还在1995年改编成了游戏,受到了小说粉丝和游戏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到了1998年还改编成了电影,成为了第一部韩国“退魔”电影,开启了韩国网络类型小说的“OSMU”。下面,将以1990年代到2017年为止的畅销网络类型小说的IP改编为例,呈现韩国网络类型小说活跃的“OSMU”生态。

《我的野蛮女友》是“OSMU”的典型例子。它原来是Kim Ho-Sik以“牵牛74”的笔名,从1999年5月到2000年3月在PC通信Nownuri连载的言情小说。小说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作者自己与女朋友的真实经历为基础而写成。小说中的“女友”很美貌,但总是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不符合美颜的“野蛮”行为,符合了当时追求新鲜的年轻人的需求,因此迅速掀起了热度,改编成了电影。电影不但创下了票房名列前茅的成绩,还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我的野蛮女友》在日本改编成了电视剧《猟奇的な彼女》;2012年,在台湾改编成了电视剧《牵牛的夏天》;2016年,中韩合拍了续篇《我的野蛮女友2》;2017年它又在韩国改编成了古装剧《我的野蛮女友》。

《我的野蛮女友》在中国的热度也很高,在《我的野蛮女友》之后,“野蛮”成为了后来韩国影视剧常见的中文译名。如,2003年的韩国电影《同岁家教》在中国翻译成了《我的野蛮女老师》;2004年的韩国电影《介绍我的女朋友》,在中国翻译成了《野蛮师姐》;2006年的韩国电视剧《宫》在中国翻译成了《我的野蛮皇妃》。

再如,2000年在PC通信Nownuri连载的《我的野蛮女老师》是首先改编成漫画,再改编成电影,而始终没有出版的网络言情小说,作者是Choi Su-Wan。与《我的野蛮女友》一样,它也由作者的真实经历改写而成,讲述的是女主人公Su-Wan给同岁男主人公Ji-Hoon上家教课时,陷入爱河的故事。据采访,作者原本并没有想连载小说,只是想发表她做家教时的感受而已,但是因为读者反响非常大,于是,她就延长了小说的篇幅,连载一年之后就受到了电影公司改编提议,改编电影以近五百万的票房,延续了《我的野蛮女友》引发的“网络小说原作电影”的话题性。

到了2000年代初,网络小说,尤其是言情类型频繁得到了影视改编。表1是在2003年到2008年,改编成电影的网络言情小说。

改编电影上映时间Choi Su-Wan作家 小说名称 类型 小说连载时间《我的野蛮女老师》校园言情2000年 在Nownuri连载2003年Lee Haet-Nim《奴隶情人》校园言情2001年在Daum Café连载2003年可爱淘《那小子真帅》校园言情2001年 在Daum Café连载2004年可爱淘《狼的诱惑》校园言情2002年 在Daum Café连载2004年珍妮 《珍妮朱诺》校园言情2003年在网站“15岁的妈妈,珍妮的家”连载2005年

表1 2003年-2008年 改编成电影的网络言情小说

由表1可知,在这一时期,集中得到电影改编的是校园言情小说,可见校园言情类型的热度。在这一时期,校园言情小说的作家普遍是女高中生,这跟2000年初超高速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如,“可爱淘”是在2003年到2008年,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共有三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高中生网络作家。作为高中生,她把高中生熟悉的网络语言、表情符号纳入到了小说当中,写出了高中生向往的爱情故事。因此,她获得了“代言青少年的心声”的修饰语,虽然正因为如此,她也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斥责,但她的热度一直延续到了2000年末。2006年,可爱淘还与演艺公司合作,推出了由知名漫画家配图、歌手配乐的“多媒体小说(multimedia 小说)”《Syndrome》。

不仅是电影,网络言情小说也频繁地改编成了电视剧。表2是在2003年到2008年,得到电视剧改编的网络言情小说。

作家 小说名称小说连载时间改编电视剧播出年度

表2 2003年-2008年 改编成电视剧的网络言情小说

当前,网络类型小说原作电视剧日益多样化,在策划阶段就同步进行电视剧改编的《焦急的罗曼史》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是一部根据电视剧演员制作小说的人物插图的小说,有的插图还直接对电视剧的场景进行了“插图化”,使同一个故事,同时得到了小说、电视剧,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现。除此之外,由人气网络小说改编的“网剧”不断涌现[38],也将小说的人气扩大到了影视领域。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列举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影视改编例子。但是以上例子充分显示,通过在不同的媒体渠道内的传播流动,韩国网络类型小说不断证明了它的大众性、市场性,成为了文化产业备受瞩目的“故事源泉”。“Web小说”在2013年的推出,正是在这样的脉络上。

五、Web小说与加速“媒介融合”生态的确立

2013年1月,门户网站Naver以“Web小说”的名字推出了付费类型小说连载平台。以它的推出为标志,“Web小说”取代了此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小说”,成为了韩国网络类型小说的新名字。并且,不仅仅是名称,Naver Web小说的连载机制、付费机制也迅速地普及到了其它平台。“Web小说”的时代开启了。

在“Web小说”推出之前,韩国网络小说的名字是“Internet小说”,“Web小说”与“Internet小说”的最大区别,在商业机制上。虽然Web小说并不是韩国第一个收费类型小说连载平台,如,在前文中探讨的小说网站Joara,早在2008年建立了付费连载区。但是,在Web小说出现之前,韩国网络类型小说主要的盈利模式是线下出版,连载是以出版为目的的。Web小说的推出,标志着网络类型小说线上付费机制的确立。随着线上付费机制的确立,Web小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书店的投资,这正是传统出版界对它的市场性的认可。

那Naver是如何确立“Web小说”的线上付费机制的呢?无法否认,作为门户网站,Naver有庞大的浏览量,它推动了“Web小说”线上付费机制的确立。但是,本文想要探讨的是Web小说作为“第二个Webtoon(网络漫画)”而登场的事实[39]。以Webtoon业已确立的线上付费机制为基础,Web小说的发展异常迅速。据韩国出版文化产业振兴院的调查,截止到2016年,Web小说平台的平均作品数量达到82322个,一天的平均浏览量达到2012,200次。注册作家的平均数量达到5995名,作家年平均收益达到2122万韩元(约等于人民币2万元),一个月新发布作品数量达到10045个。注册用户在年龄上,20-40岁最多,在性别分配上,较为均匀。以男女青壮年作为核心用户,Web小说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下面,将以Naver Web小说为例,探讨Web小说是如何在Webtoon的基础上实现“腾飞发展”的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Web小说在Naver的位置。在Naver,Web小说的链接,就在Webtoon旁边。无论是点击Webtoon的人,还是点击Web小说的人,相邻的链接必然会引起另一方的注意。Web小说作为“后来者”,这样的链接设计,显然有助于分散Webtoon已有的浏览量。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Web小说的连载机制。Web小说直接采用了Webtoon的“自由撰稿”到“精选”再到“正式签约”的连载机制。Webtoon的自由撰稿区“挑战漫画”在Web小说成为了“Challenge League”;Webtoon的精选作品区“Best挑战”在Web小说成为了“Best League”;Webtoon的正式连载区“今天的Webtoon”,在Web小说成为了“今天的Web小说”。

Challenge League是自由撰稿区。在Challenge League上积累一定的点击量和推荐数之后,小说就可以转到“Best League”。

从Best League开始,作家会受到来自出版社、付费连载平台的签约提议。由于Best League不是正式签约,所以作家可以酌情选择部分内容在Naver的商店,或者在其它收费连载平台上同时销售。因此,从Best League开始,出钱找插图家定制封面的作家相当多,这是作家提高作品“曝光率”的手段之一。如果小说在Best League没有和其它平台签约,那么在完结之后,就可以在“今天的Web小说”上架。

“今天的Web小说”是Naver的正式连载区。华丽的封面、插图和人物图标是它跟“Challenge League”和“Best League”最直观的不同。在“今天的Web小说”连载的小说,每个人物对话前有人物图标,每一章的高潮部分有插图。因为每一章都有插图,每一个对话前都有人物图标,所以在开始连载小说之前,作家需要提前跟插图家商量人物设计,也需要在更新内容之前,提前把新的章节发给插图家,使插图家根据内容配图[40]。

跟Webtoon一样,在“今天的Web小说”连载的小说有连载周期。连载周期,指的就是按周期更新内容。举例来说,如果一部小说是周四、周日连载的,在周四和周日,这个小说就会作为“今天的Web小说”展现在用户面前。连载当天,即“今天”,新的内容就会免费公开。因此只要肯等,读者完全可以免费看所有的连载内容。而如果有读者想在免费公开的连载日前“提前看”,就需要登陆Naver的站内商店付费购买。所有在“今天的Web小说”当中连载的小说,都会把1-3章的备份放在Naver站内商店销售。

前面已经介绍过,“今天的Web小说”到了高潮部分就会出现华丽的插图,而有趣的是,如果读者付费购买章节,就必须要在电子书平台进行阅读,但是在这个时候,插图是不包含在其中的。因此,即使已经付费“提前看”过下面的内容,很多读者也会等到小说的连载日,登陆网站,重新点击小说欣赏插图。

如上所述,Naver Web小说的连载机制、付费机制都以Webtoon为基础。在讨论Web小说的商业机制的时候,无法排除Webtoon的原因正在于此。因此,Web小说的普及,凸显了Web小说和Webtoon 同作为“网络内容(Web Contents)”的特征。

到了2014年,移动网络软件公司Kakao在旗下内容平台Kakaopage同时推出了Webtoon、Web小说,再次扩大了网络内容市场。除了丰富的内容,KakaoPage还以它独特的付费机制“等就免费”而著称。它并不是这一付费机制的开创者,但是它以“等就免费”的名字实现了这一付费机制的“大众化”,它不但为其它韩国内容平台提供了关注“等就免费”的契机,并且在2014年,通过和门户网站Daum合并,具备了门户网站和网络平台的双重优势,成为了这一付费机制的代表。到了2017年,还把这一付费机制出口到了中国的腾讯[41]。鉴于如此情况,下面,本文以KakaoPage为例,介绍了“等就免费”。

本文在前面已经提到,Webtoon只要等,等到连载日,就可以免费看付费章节,因此它的付费机制是一种“时间营销“。在这个意义上,“等就免费”是时间营销的强化。

首先,读者需要点击“等就免费”的小说。那么,在读者的平台内就会留下该小说的阅读记录。等一段时间,平台就会送“券”,读者用这个券,就可以免费阅读刚刚点击的“等就免费”小说。等的时间因作品而异,有隔一天、隔三天,也由隔五天,如果正好赶上活动,也可以遇到把等的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的。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部总章节数为70章的“隔天免费小说”,是“1-10章免费看,剩下X章免费”。看完了1-10章之后,就可以免费看X章11-70章的内容。X章只是数量上的限制,因此不按照次序,任意点击X章也是可以的,比如随意点击12、50、61章。只要点击的章节数在X章规定的数量之内,就可以免费看。每点击一次,页面显示的“X章”数量会减少1章。从X+1章开始,就是“隔天免费”。即,24小时之后,免费向读者公开下一个付费章节。

随着以Naver和Kakao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的投入,Web小说不但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内容市场,还通过和Webtoon(网络漫画)、Web Drama(网剧)等以Web为媒介的不同叙事形式之间的频繁的改编,确立了加速“媒介融合”生态。尤其是,对“Web小说”的推出产生直接影响的“Webtoon”成为了Web小说改编的主要内容,据韩国出版文化产业振兴院,2017年为止,推出Webtoon平台的Web小说平台在所有Web小说平台的比例达到了29.4%。越来越多的小说网站推出了Webtoon,把Web小说改编成Webtoon,或者把Webtoon改编成Web小说,通过两者之间的频繁的改编推获得“一举两得”的市场收益,日益成为了韩国主流平台的发展趋势[42]。

把Web小说改编成Webtoon之后,获得巨大的成功,从出版社转向“内容(Contetns)企业”的D&CMedia是典型例子。D&C Media创立于2002年,原来是类型小说出版社。而在2015年前后,它对自己的定位发生改变,由出版社转向了“内容企业”,提出以后要同时涉足出版作品的IP改编。对它的定位转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的是《皇帝的独生女》。《皇帝的独生女》是Yunsul从2012年开始连载于网络的奇幻小说,讲述的是在异世界重生为暴君皇帝的女儿的主人公,为获得父亲的喜爱而挣扎的故事。女儿一步一步实现目的,暴君皇帝珍惜女儿的“反差萌”也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2014年在KakaoPage上架,

迅速成为了最畅销小说之一,于是D&C media在2015年把小说改编成了Webtoon,再把它上架到了KakaoPage。随着改编漫画的上架,热度已经消减的已有小说的点击量也开始骤升。

新的漫画带动已有小说产生出了“双赢效果[43]

”。况且,由于漫画主要由“图”构成,它的海外市场开拓也非常迅速。如,Webtoon版《皇帝的独生女》2017年初在中国腾讯动漫的点击量达到了7亿。它还出口到了日本、东南亚的付费平台,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成绩[44]。

随着《皇帝的独生女》的成功,D&C Media推出了“Novel Comics”,对Web小说原作Webtoon进行“品牌化”,陆续把其它畅销小说改编成Webtoon,“一举两得”的收益得到了延续,代表例子是《异世界皇妃》、《废弃的皇妃》。到了2017年8月,D&C media在科斯达克(KOSDAQ,韩国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了韩国第一个上市的Web小说企业[45]。

随着D&C media的上市,从2017年开始,“Web小说”成为了韩国“IP”的核心词汇。它的“核心”地位也表现为了出版社、书店旗下Web小说平台的出现。表3是主流出版社、书店在2017年推出的Web小说平台。

表3 主流出版社、书店在2017年推出的Web小说平台

Web小说通过稳定的连载收益,成为了将影响力扩展到传统出版界的独立产业。它的影响力首先表现为了图书出版方式的变化。先连载,再出版的书越来越多。如鲜橙的《太子妃升职记》是2017年6月先在收费连载平台BBuding上架,完结之后再出版纸质书的。不仅如此,已经出版的小说也开始在收费平台上架。如,2013年已经在韩国出版纸质书的《步步惊心》,2015年在KakaoPage上架,开始“按章付费”。

Web小说、Webtoon以网络为平台的“加速”媒介融合,也成为了备受传统出版界青睐的对象。改编成Webtoon制造出“双赢效果”的,已经不仅仅是Web小说。如,韩国当代小说家Jung Yu-jung在2016年出版的“非网络小说”《种的起源》,2018年在付费平台Justoon改编成了Webtoon。

结 语

与一直沿用诞生时的名字、保持以文字为主的连载形式的中国网络文学不同,韩国Web小说无论是名称上,还是在连载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率先在网页(Web)当中扎下根的网络漫画(Webtoon),使“Web小说” 呈现出了“多媒体化”、“娱乐化”的发展趋势。

即便如此,韩国Web小说不是依附于网络漫画(Webtoon)的“附属品”。首先,网络小说的推出时间比网络漫画要早,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起步,因属于它自己的“看点”开辟了市场,长期作为“文化产业”的“故事源泉”,不断证明了它的商业性、大众性。其次,由于率先确立了线上付费机制,网络漫画的确影响了网络小说向Web小说的“跳槽”。但影响Web小说的远不止网络漫画,影像它的是整个“多媒体”互联网空间。能够自如地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的“多媒体”网络空间在韩国较早“生活化”,使韩国网络小说的发展处在了“多媒体”生态当中。

中国网络文学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是韩国Web小说不容忽视的对象。依托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深入手机客户端的网络文学,呈现出了更加生活化,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的趋势,并与手机游戏、网剧等随着移动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多种文化形式,将“泛娱乐”的IP改编扩张到了移动网络领域。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网络文学向不同媒体的“流动”都在加快,在这个意义上,笔者相信韩国Web小说的多媒体生态如果能够与中国网络文学结合,中国网络文学庞大的“市场”如果能够与韩国Web结合,必定有助于网络文学在两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①《亚特兰蒂斯狂诗曲》是首尔大学学生李诚洙从1990年1月到3月,在Dacom公司的“PC Serve”以“Cupid”的笔名连载了科幻小说。

②参见:[韩]《宣布成立“专业文坛”的赛博文学》,京乡新闻,1998年6月23日

③如,在Hitel连载科幻小说和电影评论的网络作家Djuna,从2000年开始在文学期刊《文学与社会》发表小说评论;再如,《文学与社会》在2004年还刊载了网络作家李荣道的文章《类型奇幻是道具》。

④如,朴范信的《乔戈里峰》(2007年8月10日到2008年1月7日连载于Naver博客,2008年出版);再如黄石英的《GaebapbaragiByeol》(2008年 2月 28日 到2008年7月连载于Naver博客,2008年出版);孔知英的《熔炉》(2008年11月26日到2009年5月7日连载于Daum博客,2009年出版)

⑤1980年代文化政策参见:[韩]Gu Guang-Mo,《我国文化政策的目标和特征》,《国家政策研究》Vol.12No.-,1998年

⑥“文民”意为“一般国民”。1992年由首次经过总统选举当选为总统的金泳三,为了与之前的军府政权相区别而提出。参见:韩国法制处,《文民政府和法制改革:一年的足迹》,法制处,1994年,第11页

⑦如,1992年出道的韩国偶像团体“Seotaiji和孩子们”。“Seotaiji和孩子们”是平均年龄为20岁的男子嘻哈组合。通过代言年轻人心声的歌词,富有创意的视觉形象,和以网络为平台的粉丝活动,“Seotaiji和孩子们”被赋予了“新世代的文化总统” 等赞誉,奠定了由“新世代”主导的当代韩国偶像产业的基础。

⑧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即电子公告牌系统,是个人电脑使用者在获得接入互联网的机会之前广泛使用的“电话网络”。BBS在韩国被称为“PC通信”。1984年,韩国数据通信公司推出了商用化的电子邮箱平台H-mail,标志着PC通信的开始。代表性的PC通信有:Chollian、Hitel、Nownuri、Unitel。参见:[韩]An Jung-Bae,《韩国互联网的历史:回顾20世纪》,BloternMedia,第87页

⑨30万元相当于人民币1500元。参见:《普及30万韩元国民PC》,韩联社,1990年3月16日

⑩商用BBS在韩国称为PC通信。1990年底,个人电脑普及率为40万台,PC通信用户为7500名,到了1995年,PC通信用户数超过了100万名,个人电脑普及率超过了500万台。参见:Kang Sang-Hyun《情报通信革命与韩国社 会:NewMediaParadox》,Hannarae,1996年,第53页

[11][韩]An Jung-Bae,《韩国互联网的历史:回顾20世纪》,BloternMedia,第119页

[12]参见:[韩]《韩国“超高速互联网普及率第一”公认(ITU)》,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2001年9月 27日.网址为:https://isis.kisa.or.kr/board/?pageId=070100&bbsId=1&itemId=110&searchKey=&searchTxt=&pageIn dex=51

[13]“近代文学的终结” 即“近代文學の終り”。它原来是2003年10月柄谷行人在日本近畿大学进行的演讲的名字。演讲稿2005年11月在日本出版,2006年正式在韩国出版,在影响力显著减弱的韩国文学界掀起了“近代文学的终结”论争。参见:[韩] Kim Hong-Joong,《关于近代文学终结论的批判考察》,《社会与历史》Vol.83NO.-,2009年

[14]参见:Cho Dong-Il, Seo Dae-Suk等,《韩国文学讲义(改订版)》,Gilbut,2015年,第361页

[15]Yim Gyu-Chan,Choi Won-Sik编,《四月革命和韩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社,2002年,第65页; Jung Jin-Suk,《韩国杂志的历史》,Communication Books,2014年,第114页

[16]参见:[韩]《年轻感觉新颖故事 PC通信文章单行本出版热》,东亚日报,1994年11月19日

[17][韩] Kim Do-En·Chang Gang-Myong等,《重新思考韩国文坛的结构-以作者的视线 》,《MUNHAKDONGNE》Vol.22No.3,2015年,第15页

[18]原文为:《赛博文学是祝福还是灾难》,京乡新闻,1997年5月16日

[19]1961年由Kim Guang-Ju在《京乡新闻》连载的《情侠志》是1960年代港台武侠小说大量引进韩国的导火线。《情侠志》由台湾武侠小说家“尉遲文”的《剑海孤鸿》翻译而来。参见:[韩]Kim Jae-Kook,《关于韩国武侠小说的存在形式的考察》,《韩国文艺批评研究》Vol.13No.-,2003年

[20]参见:[韩]Choi Tae-Won,《贷本所之后,向书店发起出师表》,《The KoreanPublishing Journal》Vol.132No._

[21]数据转引:韩国出版研究所,《租书屋实态 分析及改善方案》,文化体育部,1997年,第87页

[22]租书屋平均藏书量如下:一般图书3662本,漫画377本,杂志73本,一般图书比漫画多出了285本。但是数量差别并不大,可见一般图书和漫画在租书屋的比例差不多。引用:[韩]李钟弦, 《我国租书屋研究》,东国大学199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4页

[23]数据转引:[韩]韩国出版研究所,《 租书屋 实态 分析及改善方案》,文化体育部,1997年,第92页

[24][韩]《决议拒绝向租书屋供应图书》,京乡新闻,1994年9月14日

[25]此处是笔者对以下两篇文章中租书屋立场的概括。参见:[韩]《 租书屋 实态 分析及改善方案》, 文化体育部,1997年 ;[韩]Son Kyong-Han,《关于赋予图书及影像制品赋予出租权的研究》,文化观光部,2004年

[26]据韩国文化观光部2004年的《对图书和影响等作品赋予出租权的研究》,85%的漫画是通过出租消费的。

[27]参见:oara创立人Lee Su-Hee的访谈。[韩]《[内容+付费]]‘透明龙’的产地,Joara ,Bloter,2016年4月29日. 网址为:http://www.bloter.net/archives/255352

[28]参见:oara创立人Lee Su-Hee的访谈。[韩]《[内容+付费]]‘透明龙’的产地,Joara ,Bloter,2016年4月29日. 网址为:http://www.bloter.net/archives/255352

[29][韩]《赛博漫画房“很多”》,The Korea Economic Daily,2000年9月7日

[30]此处转引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KOREA INTERNET&SECURITY AGENCY)的互联网利用率统计。互联网利用率指的是“在3周岁以上国民当中,最近1个月内上过网的人所占的比例”。网址为:http://www.index.go.kr/potal/main/EachDtlPageDetail.do?idx_cd=1346

[31]参见:[韩]Park Seok-Hwan,《门户网站Webtoon平台的产业规模和运营政策模式研究》,《动漫研究》Vol.10No.2,2014年,第146页。

[32]2005年为止,Naver漫画一天的平均浏览量达到了8万;Daum“漫画中的世界”一天的平均浏览量达到了110万。参见:[韩]《门户网站“漫画内容”好处多多》,FinancialNews ,2005年12月5日

[33]Mankick和Comictown都在2008年1月关闭。参见:韩国漫画影像振兴院(KOMAKON,Korea Manhwa Contents Agency),《由统计看到的韩国Webtoon》,2014年6月27日

[34]引用:韩国Contents振兴院(KOCCA,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国内 Webtoon产业对韩流的影像》,《Kocca Focus》2014年9期,第12页

[35]参见:小说网站Joara公告,网址为:http://www.joara.com/cs/faq/?sl_search=&sl_keyword=프리미엄&x=0&y=0#

[36]参见:[韩]《人气小说改编成电影、动漫、游戏等商品 ‘文化产业型作家’兴起》,东亚日报,1998年11月5日

[37]参见:韩国Contents振兴院(KOCCA)http://koreancontent.kr/1288

[38]如2015年的热播网剧《高洁的你》,改编的是同名网络小说。小说作家是“高洁”。是从2014年6月30日到2014年12月5日,在Naver Web小说连载的言情小说。

[39]NHN(Naver 总公司)在要把类型文学培养成第二个Webtoon的计划之下,推出了“Web小说”服务。参见:[韩]《Naver,会像网络漫画一样,“免费”供应小说》 . Etnews .2013年1月10日

[40]参见:[韩]Park Su-Jung·Yuodia等,《挑战!写作Web小说》,FoxCorner,2016年,第171页

[41]参见:《“等就免费”:腾讯动漫拟接入KakaoPage“等就免费”商业模式》,腾讯动漫,2017年 8月 3日,http://comic.qq.com/a/20170803/041699.htm

[42]参见:[韩]韩国出版文化产业振兴院,《Web小说产业现状及实态调查[结果报告书]》,2017年12月,第25页

[43]参见:韩国文化产业交流财团(KOFICE,Korean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Global Hallyu Issue Magazine》2017-09+10,vol.20,第 46页

[44]2018年3月5日,《皇帝的独生女》日文版单行本出版。日本版《皇帝的独生女》连载平台为Comico和ピッコマ。网址为 Comico:http://www.comico.jp/articleList.nhn?titleNo=22327 ;ピ ッ コ マ:https://piccoma.com/web/product/855。东南亚版《皇帝的独生旅》连载平台为Comica,网址 为:http://sea.comica.com/sea/Webtoon/episode/100203;

[45]参见:[韩]《[上市企业&CEO] 网络内容企业“D&C MEDIA”Shin Hyun-Ho代表》,东亚日报,2017年8月24日

猜你喜欢

书屋漫画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篽箖·上野书屋
在韩国走马观花
梦幻书屋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