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总结与研究

2018-10-09沈丽圆

现代交际 2018年15期
关键词:回收利用垃圾分类

沈丽圆

摘要: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我国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目前和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成熟。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了解该校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不足,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垃圾 垃圾分类 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016-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20年来,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度化的包装使得生活垃圾问题也愈加严重。但,垃圾真的一无是处吗?如今,更多的人认为垃圾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正如魁北克人所形容的那样,垃圾桶往往“是个饱含可再利用资源的聚宝盆”①。

目前有关校园垃圾分类处理的文章不少,这些文章多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垃圾分类处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然而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如今大学生生活垃圾主要集中在快递包装及外卖剩食上,如何对这些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目前还没有人研究。而本文集中于这些现实问题,力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高校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注重环境保护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因此应当从细节的垃圾分类入手,为我国环保工程献一份力。“实现垃圾分类对建立两型社会具有实质性意义,从废弃物源头进行分类回收,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减少大自然的开采,减少固体废弃物的质量,降低后续处理成本,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②。由于我国实行垃圾分类时间较晚,且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们的教育水平环保意识层次不齐。高校大学生教育水平较高,并且笔者本人为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的在读生,方便做一些调查工作。因此本文选择对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学生群体进行垃圾分类研究,希望能够为一步步带动整个社会的分类垃圾行为做贡献。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整理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

在问卷设计上,我们小分队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和调查对象、草拟问题、征求意见、试测、再修订的各项环节,最终确认完成。

在问卷实施上,2018年6月10日—16日,我们小组采用空闲时间,历时一个星期,在泉山校区人流量较大的教学区、食堂门口、操场、宿舍区进行问卷调查。

(二)问卷数据分析

1.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共有受访者162人,都为在校大学生。其中男性为51人,占受访总人数的31%,女性为111人,占受访总人数的69%。在年龄方面,18~20岁的受访者占41%;20~22岁的受访者占50%;23~25歲的受访者占9%。在学历方面,90%的受访者拥有大学本科学历,10%的受访者为研究生学历。

2.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了解程度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49人(占总数的30%)表示非常清楚;有104人(占总数中的64%)表示大致清楚;有9人(占总数中的6%)表示不清楚。由问卷数据可以看出,64%的学生对于垃圾分类都只是大致了解,处在一种朦胧迷糊的状态。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情况堪忧。

3.不同种类垃圾分类回收情况

有52%的受访者对塑料、纸张、易拉罐等可变卖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有23%的受访者对有害物质(日光灯、电池等)分类回收;有24%的受访者对厨房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有1%的受访者选择其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生活垃圾是能够变卖的种类的话,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较高。同时也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一定的物质刺激是免不了的,否则很难有效开展。

4.不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原因

有37人(占总数中的23%)不清楚有关分类的知识;有39人(占总数中的24%)怕麻烦而未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有57人(占总数的35%)认为后续没有垃圾分类设施,在校园分类没有意义;有24人(占总数的15%)选择其他;有5人(占总数的3%)未选择。可以看出,校园相应配套设施配备的不完善,导致在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没有意义,从而影响到大学生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而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垃圾分类程序的简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5.一周吃几次外卖?

有55人(占总数的34%)选择0~2次,有73人(占总数的45%)选择3~5次,有24人(占总数的15%)选择6~9次,有10人(占总数的6%)选择10次以上。可以看出,一周吃3~5次外卖的人最多,靠近一半,这就导致了宿舍楼周围的垃圾箱里的外卖包装特别多,在天热的时候如果不分类处理,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导致恶臭熏天,而且滋生细菌,影响很严重。

6.一个月收到几个快递?

有24人(占总数的15%)选择0~2个,有66人(占总数的41%)选择3~5个,有54人(占总数的33%)选择6~9个,有18人(占总数中的11%)选择10个以上。调查结果,一个月收到3~5个快递的学生最多,85%的学生每月收快递在3个以上。而快递包装往往极占空间,容易导致垃圾箱满溢,本来是可以通过分类处理进行回收的,但是由于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影响二次回收。

7.是否支持学校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

有159人(占总数中的98%)表示支持开展相关宣传;有2人(占总数的1%)表示不支持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有1人(占总数的1%)选择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支持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由此看出,大学生并不抵触垃圾分类活动,但是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的话,可能未必能够做到天天坚持。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还是有的,因此学校有必要进行创新性的宣传引导并且能够坚持较长一段时间。

三、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策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结果的行为是由对该“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所导致③。社会公民是垃圾分类回收的执行者,是整个垃圾分类循环体系的起点。因此,对公民行为进行分析,创造行为的有利条件,是保证垃圾分类回收的有效方法。因此,针对校园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主要的努力方向在于使得垃圾分类回收成为学生的主观个人的行为,并提高学生对这一行为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根据这一着力點以及在各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我将对策分为以下几点:

(一)采取科学垃圾分类措施

根据我们小分队实地考察,泉山校区不同区域垃圾种类有所不同,所以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例如,根据对保洁人员和拾荒者的访谈结果,宿舍区垃圾箱垃圾混乱,难以分类,有大量的快递和外卖垃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采用干、湿垃圾分类模式。如果能够将快递包装垃圾和外卖厨余垃圾按干湿垃圾分类处理,将大大提高保洁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垃圾的二次回收。

(二)高校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处在一个朦胧模糊的阶段,而有98%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因此,“应在校内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懂得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什么样的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什么样的垃圾回收后无用”④。在校园的垃圾箱、垃圾桶上可以添加一些垃圾分类的小贴士,帮助学生正确分类,还可以发起垃圾分类处理志愿者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分类垃圾相关硬件设备配备

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时,一定要注重有效性,符合校区的实际,不能让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件事成为学生在学习之外的一大负担。在问卷调查中,关于学生“未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因”,有35%的学生指出是因为后续没有垃圾分类设施,使得前期的分类没有意义,据我所知,泉山校区的垃圾都是由垃圾车不分类别地混合收走,这样做,会极大损害学生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因此垃圾的收运设备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四)建立垃圾分类奖励机制

在如今社会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风气弥漫,人们更多追求的是金钱、利益,而对集体往往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如果缺少相关奖励机制,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分析得再好,在利益至上的原则下,也很难真正得到解决。在以上问卷调查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果没有物质刺激,学生分类处理垃圾会缺乏动力。有些高校学生抱有垃圾分类是相关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的想法。因此,在督促高校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同时,配套的奖励机制也必须完善,不然也难以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当下高校严重的生活垃圾资源浪费现象为背景,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研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当然,本文也存在很多不足:一,由于笔者自身条件、时间、数据获取方式的限制,此次调查的样本数量偏少,二是,由于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对于该问题研究得还较为浅显,不够全面深入。

笔者认为,环保问题,当从点滴做起。如今物联网发达,导致快递、外卖等包装垃圾迅速增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当及早提上日程,不仅能够优化环境,还能够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够激发大学生“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的感悟,以达到优化校园环境,注重自身风貌,增强律己精神,关注事件细节,培养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

注释:

①(法)卡特琳·德·西吉尔.人类与垃圾的历史[M].刘跃进,魏红荣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16.

②杨柳.高校垃圾分类系统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3.

③计划行为理论[OL].http://wiki.mbalib.com/wiki/.

④张所鹏.大学生垃圾分类回收行为调查分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低碳世界,2016(3):5.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回收利用垃圾分类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混凝土搅拌站污水的监测与回收使用的探讨
浅谈低碳经济中的省道公路养护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建筑、生态、资源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电弧炉炼钢的能量节约与利用
城市污水及其回收利用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