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错误资源 绽放课堂精彩

2018-09-30胡琦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列式算式平行四边形

胡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资源。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领悟到:面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若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学机制,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错误的价值,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错误成为教学的巨大财富,将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错误”资源,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利用学生学习上的错误,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和创造问题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地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识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他们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了解并改正。那么课堂就会展示出它的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一特征时,我抛出这样一道判断题:“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不变。”这道题学生以前也练过,但很多同学根本没理解,因此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是对的,只有少数同学未置可否。我请出认为是对的一名同学说说他的理由,该生说:“因为这个长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拉成的,虽然形状变了,但仍然是这四条边,当然它的周长和面积也未变呀!”认为他这种理所当然的同学都在点头。可有几个同学不干了,一名同学高举小手说:“不对,既然形状发生了改变,虽然还是这四条边,也只能说周长没变,但面积肯定改变了。”这时,我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这么肯定?能说出理由吗?”认为不对的这位同学自豪地说:“因为原来的邻边只是相交,而当它拉长成长方形以后,邻边已经是相互垂直了,也就是说底边未变,但高变了。”“那你认为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我穷追不舍,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由它拉成的长方形,那学生盯着图形在认真思索,其他的同学屏声静气。片刻过后,他说变大了。我再次在两个图形的旁边分别用字母标出它们的边,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索,课堂上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待他们讨论到差不多的时候,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并再次请一名同学说出他的结论:“周长没变,但面积变了。老师,你还应该给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作出一条高来。”师:为什么?“老师,您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呀!”师:说得太好了。好,此时,我很顺从地在平行四边形内再作出一条高来。“原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ah,而當它拉成一个长方形以后,它的面积变成了ab,也就是说,底边没变,但一条边变成了高,而这条边,大于原来的高,所以说面积变大了。”哗,掌声热烈地响了起来。嗯,说得太好了!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同样长的线段围成不同的图形,周长未变,但面积变了。”“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当然要看这个图形底边上的高在原来的基础上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

利用一道错误的判断题,引发同学们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这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二、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创设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究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巧妙地处理错误资源。我平时会选取学生中典型的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在纠错的过程中勇敢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我出示这样一道填空题:当“67÷15”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是( )余数是( )时,绝大多数的学生把余数填成“7”。针对这一点,我把它作为一道判断题引发学生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让学生探究验证的方法。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很快地找到了方法。有的学生通过计算6700÷1500发现余数应是700,也有学生通过验算1500×4+7≠6700,说明余数为“7”是错误的。之后,我又带着学生进行分析,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应扩大100倍。课堂上,同学们主动、积极思考,他们思维活跃,热情空前高涨。

三、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反思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加强对自身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反思,能够更好地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综合学习能力。

如,教学“分数工程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5天完成,乙单独做12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有同学列出如下算式:1÷(15+12)= (天)。我组织同学们思考,分析此种列法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改错,并且让同学们积极讨论。最后,有同学说:“两人合做才用 天,不足一天,不合常理呀!”有的同学说:“求合修的时间,应该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呀!”也有的说:“上面这种列式错在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之和。”“那该怎样列式呢?”最后,集体将算式订正为:1÷( + )=6 (天)。

一道错误的算式,引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找错、论错、改错,在这样的反思中,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利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教学“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某学校篮球场长28 m,宽15 m,用1∶500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求出它的图上面积。”多数同学都是先求篮球场图上的长和宽,再求出操场的图上面积,但有位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8×100)×(15×100)× =8400(平方厘米)。我请这位同学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他说:“先将球场的长和宽的长度化为厘米,求出操场的实际面积,再将实际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就得到了操场的图上面积。”我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算法和这位同学的算法做对比,找出差异在哪里。有同学说:“这个比例尺是将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 ,而不是将实际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对,它不止面积缩小了!而且长和宽都缩小了,面积相应地缩小!”我请刚才那位同学重新列式,他很快列出了:(28×100)×(15×100)× =16.8(平方厘米)。这位同学敢于突破常规,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开始做错了,但通过大家的讨论、启发,最终列出了正确的算式。

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资源,是探究性课堂互动生成的先决条件。然而很多时候那些“美丽”的错误犹如一些催化剂一样,能更好地切入课堂。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突发性错误,化弊为利,将错就错,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让全体学生感悟“出错”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将学生从对错误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学生“敢”出错,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目标。

总之,课堂上的错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教育的失误,但是这些错误如果能被教师灵活机智地加以捕捉和运用,因势利导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那么,错误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发挥它独特的教育价值,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生成精彩。

猜你喜欢

列式算式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每筐多装多少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