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为抓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018-09-28罗玉银

东方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素养文章过程

罗玉银

摘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通过朗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方法和对策,为提升朗读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关键词:朗读;综合素养

引言

在传统语文教学之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非常普遍和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历代教育学家在探讨语文综合素养和个人整体素养提升的时候,通常会将朗读放在首要位置上。我国很多俗语和古语也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比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新課程改革之后,语文教学标准和大纲之中也将朗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安排下来,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虽然语文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朗读教学的开展,并将朗读教学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水准,但是依然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朗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对学生的朗读教学依然停留在表面阶段。笔者在听课和观摩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经常出现念经一般、毫无节奏的情况,这种朗读方式虽然听起来声音洪亮并且整齐,但是细细琢磨却发现学生的朗读毫无美感、没有节奏。部分教师缺乏对自主教学的客观认知,认为自主教学就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去做主、自己去把握,导致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哪几句就读哪几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畏惧范读,又不能对学生的朗读方式进行及时、正确的指导,导致一篇本来完美的文章被读的索然无味、支离破碎。事实证明,有声无情、有口无心的朗读是难以起到朗读真正的作用的,更不用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了。笔者认为要提升学生朗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朗读水准,加强自身修养

要提升朗读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提升自身朗读能力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下功夫朗读和吟诵,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语文教师自己在朗读之中要做到吐字清晰、语音正确、不出现丢字和重复的情况、语气连贯、节奏明确,给学生抑扬顿挫之感,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就能体会到文章要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在教学开展之中,尤其是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教学开展之中,教师一定要参与到朗读教学之中,为学生躬亲示范。叶圣陶老先生一直倡导美读的重要性。在朗读的过程中,一样敦促的语调、生动的语气、升降的语调、自如的节奏都是将作者的情感通过声音向学生传达的直观手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口授耳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快地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激情朗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悟自得,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在无形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同样地,兴趣也是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的源动力。朗读绝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临时起意的一种教学方式,也绝不仅仅限于学生随意无序的练嗓和念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朗读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以饱满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古语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尽力地为学生打造一个宽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调动学生的朗读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我就是主角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学习和朗读教学之中。比如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之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去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被污蔑和被误会的时候,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情绪,学生们深有体会、畅所欲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接下来主动地引入本文章的教学,让学生将鲁迅先生写文章时的心情和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学们在事先有情绪铺垫的情况下争相朗读、互相评价,在有滋有味、有情有景的背景下拉近了读者、听者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朗读气氛使得朗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和文本传达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参与意识。可以说,朗读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导读是否得当。恰当的导读设计能够在读者、作者和文本之间形成良好的共鸣,为学生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朗读方式,培养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教师首先要根据文章体裁和文章思想来进行节奏、语调、语气、重音的把握。一般来讲,古诗文的朗读要更加清晰和响亮,让听者能够感受到音韵之美;散文朗读则要更加贴近生活口语,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设定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和朗读方法,或者默读、或者慷慨朗读、或者低吟、或者配乐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朗读的形式要不落俗套,切不可一成不变。不论采取哪种朗读方式,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声情并茂,调动眼、脑、口、耳等感官的敏感性,使得朗读材料能够印刻在脑海之中。内容浅显的文章,学生可以自行朗读;内容高深晦涩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老夫子式的读法进行反复吟读,在朗读中渐渐明确文章含义。正如朱熹所言:凡读书者必须要读得响亮。书读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

四、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在长期的朗读训练之后,学生的头脑将会渐渐灵活,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思维的活跃使其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朗读优美的文章、句式和表达方式,而是想要将自己储备的语言库通过自己的创新表达跃然纸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用朗读过的名言、美句,借鉴过去所学文章的写作方式,并达到如同己出之效用。文章的美是语言、意象、音乐、意境和意蕴之美的集合。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对文章的感性印象,在反复朗读之中积累审美能力和感性认知,进而提升对形式美的细腻感受,并渐渐学会向外渗透。当集腋成裘的过程完成之后,学生将会在某一个时点茅塞顿开,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总而言之,缺少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无趣的课堂,良好的朗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在于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积极的朗读。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从细化朗读教学着手,以期大面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靳勇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4(40)

[2]乔桂英.阅读方法指导论[M].语文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素养文章过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