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点线面”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探析

2018-09-28贾国成

东方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点线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

摘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维护边疆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给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对高校现行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才能更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点线面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大力扶持,高校逐年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招生人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不够完善,制约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殊情况,推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创新,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特性

由于生源分布广、民族类型多以及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等原因,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一)生活上集体融入性难度较大

一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大学生性格大多较为纯朴、直率,敦厚、朴实,热情、真诚。二是封闭心理情况比较普遍,不愿或不主动与别人交流沟通,而把想法都压在内心深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人际交往对象的主观要求高,或是以民族关系选择与本民族的同学交往,或是以地缘关系选择与同乡的同学交往。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34%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参加任何学生社团组织,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并不活跃,参与度较低。三是民族情感浓,对民族问题、民族关系较为敏感,容易把日常小事与民族利益、民族身份挂钩。四是在新环境的适应性较弱。大城市在经济发展程度、气候环境、人文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少数民族学生生源地有较大的差异,当这些学生独自面对这些差异时,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孤独感,与新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完全融入新的生活环境需要一个较长的心理调适过程。

(二)学业压力较大存在依赖心理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或相对欠发展的地区,当地教育教学水平、师资力量、软硬件条件都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英语、数学等课程基础薄弱现象比较明显,即使经过内地高中班、高校预科班的强化学习阶段,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仍然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周围同学的学习节奏。大学中部分课程的设置又远超出了其原有的知识基础,使这些学生学习、掌握显得格外困难,在成绩上与其他同学有一定差距,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由于长期受到国家一系列优惠、照顾政策,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在学校里得到特殊照顾才是正常的,希望在生活、特困生补助上得到额外帮助,在学习成绩核算、奖学金评定上降低要求,有的因此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三)政治观念易受冲击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家乡建设关注度较高,但是在政治观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淡化现象。一是缺乏正确的入党动机。访谈中,当问到为什么入党?有学生会说好找工作,也有同学说党员是追求美好的动力,认为入党一定很优秀。另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想过”其理由是不知道入党能够有什么作用。由上可知,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入党动机,对党的意识模糊。很多学生入党存在随大流、从众心理,自己内心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二是对社会热点及身边问题的理解、分析、处理缺乏政治理性,尤其是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而是更多地以个人兴趣、好恶等进行理解和判断,容易产生片面的认识和不理智的言行,面对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缺乏冷静地思考和判断,从而抵制不良思想的干扰。三是在政治问题上功利主义过强,认为政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政治活动只是走走形式,而片面地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现实困境

(一)以科层制为主的管理结构

高校管理的科层制结构,导致管理系统内部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管理层面上制定政策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距,执行层面忙于应对具体工作导致政策落实效果不明显。根据组织结构的流向,目前高校信息传递依然采用“学校一学院一学生”这一上传下达的直线型模式。信息的传递仍然利用微信或口头的手段,以会议传达为主要方式。在工作中,虽然也会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往往是通知、会议先行,信息发布滞后。管理层无法真正体会少数民族学生和一线工作者的现实需求,在一些基础领域投入的精力不够,工作不够持久见效难。

(二)以事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们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管理理念,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充当长者的角色,采用行政化的方式,说教训导,重管理轻服务,重视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即稳定和发展,而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求,用经验代替科学管理,问题式管理代替发展式管理。面对大量繁杂的具体事务,基层一线管理人员也只能把完成所有的事情作为目标,没办法照顾到所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也缺乏精力去关注事情完成的质量高低。

(三)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高校职能部门的多头管理,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方面配合度不高。從组织体系看,缺乏常设性的综合协调机构,同时参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现有的部门的风险管理制度相互分割、各自为战配合生疏。从基础信息建设看,统战、学工、保卫等部门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收集系统,但无论是功能还是数据都是基于各自业务范围的,难以从根本上实现业务的融合和数据的统一共享,难以对风险点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预警。各部门之间统计数字差异较大,下情不能及时、准确地上达,从而影响了正确决策的及时作出。

三、“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

(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必须抓好三个点

“三点”是指树立学生驱动这个逻辑起点,打造基层一线辅导员这个赋能重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骨干这个网状节点。三点的实质是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工作是一切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抓好了信息的采集,才能科学有效地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是要树立学生驱动这个逻辑起点,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与学生之间建立持续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单纯地以具体事务为载体的单次的接触,实现管理理念由“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时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对政策的反映,要让大家的意见看得见摸得着,让这些意见能及时的被看到,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作出优化调整,而不是等问题发生之后再来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

二是要打造基层一线辅导员这个赋能重点。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一线辅导员采取的策略是管理,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基层一线辅导员我们应该从管理走向赋能,支持一线辅导员有独立行使职责的能力与权力,给他们提供能更高效解决问题的环境和工具,从而实现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向“精准”转变。一线辅导员是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为广泛的一道屏障,高校必须通过赋能激活这些个体,让他们能够真正他发挥战略堡垒作用。

三是要抓好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和学生意见领袖这个网状节点。信息是我们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防范风险发生重要屏障。按照“政治素质好、关心集体、群众基础好、个人能力强”的条件,选好网状节点,并组织培训学习,以期每个网状节点都能够发挥维稳联络员、信息采集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的作用,成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格局中坚实的网状节点。少数民族学生骨干是我们加强工作的组织保证,是我们有效开展工作的触角,为学校了解学生现状与诉求,搭建起维稳和服务的平台。

(二)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必须抓好两条线

“两条线”是指学习这条经线,生活服务这条纬线。两条线的实质是抓数据信息化,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这两个主要场景的把握,从而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一是学习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时要紧紧抓住这个着力点,不能放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要求,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要及时采集、整理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的进度效果情况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受欢迎程度,努力构建师生联系、校企联系、家校联系的链接,从而提高育人的有效性。

二是要优化服务这条纬线。目前国内高校大部门采用学分制,大学生在校期间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因此除了抓好学习这条经线的同时也必须抓好生活服务这条纬线。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饮食等等方面的服务,确保饮食、安保等环节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同时,高校必须及时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用餐情况、学生寝室的用电情况、卫生情况、学生新媒体采用情况等等,通过对上述信息的及时掌握从而将风险消灭于未然。

(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必须拓宽打造一个数据面

一是统一标准的数据后台面。高校要想充分发挥基层一线人员的作用,让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必须要数据后台用平台化的方法来提供支撑和服务。高校传统的数据后台从学工到组工、到教务、到财务,它是一个垂直的结构。要想让基层一线的管理人员反应足够的灵活,必须要将学工、教务、财务等部门数据定义、数据计算、数据储存全部都标准化,放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放到一个统一的面上,使数据由“分散”向“整合”转变,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之所以要打造一个数据面,这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精准化的必然要求。

二是网状协同的团队工作面。目前高校的管理仍然是传统的科层制结构,也就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信息和指令层层上传下达,因此要通过网状协同的团队工作面来给基层一线人员赋能。要想达到赋能的效果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要有一个完善的数据中台,同时让基层一线人员有权利协调相应的资源;第二要让基层一线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提高一线人员的决策力,这也是处置权力下放的前提。这两个条件的实现使的被赋能的一线人员与管理层之间高度打通,面对一线人员感受到的变化能够迅速调整政策,从而实现政策的优化。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不能孤立地自我完善,需要多个主体开展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实施协同管理可以在资源优势互补基础上,通过主体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局面。高校应该积极构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明确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职责,从而实现“点线面”三个维度有效运转,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孫玉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智力素质特点[J]. 民族教育研究. 2004(02) .

[2]刘培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3]杨聪等.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4]李志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5]黄羽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6.

[6]杨建莺,谭刚,赵爽.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09): 92-95.

作者简介:贾国成(1988—),男,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点线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
结构之美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例说无交点线面角的求法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点线面”相结合立体化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