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零售下,阿里巴巴的美团焦虑症

2018-09-28丁然

金点子生意 2018年3期
关键词:王永庆米缸画像

丁然

这简直是完美的基础模型。先是辛苦创业,其次品质提升,随后是数据积累,最后精准配送、用户体验大幅提升,商业效率提高。

最近一年,新零售的概念很火。生鲜商超、无人货架、便利店等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也是应风而起。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京东“无界零售”、腾讯“智慧零售”等翻版概念。

人工时代最好的新零售案例

在探讨今天的话题前,先讲个曾经看过的故事吧:

在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曾经有一位小哥,家穷读不起书,15岁便出去给卖米的粮行当学徒,一年后自己单干。但当时的情形不容乐观,在这个不大的县城,有着近30家米店,小哥的店子开得最晚,规模最小,也没有知名度。

小哥年轻嘛,能吃苦,于是乎起早摸黑,挨家挨户地推销卖米,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吃力不讨好。试问一下,一般人会去买这种小商小贩,推销上门卖的米吗?

于是小哥改变策略,开始在米的质量上下功夫。那个时候由于技术等客观因素,大米里面掺杂着很多小石头、谷粒、碎片等等,虽然司空见惯,但并没有商家愿意在这上面下功夫,小哥于是把米中的杂质剔除出去,最后大米的质量开始领先同行。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小哥的生意迅速起飞。

然而小哥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发现有很多老年客户,一个人背大袋大米非常费劲,于是小哥又推出送米上门服务,这项服务大受欢迎,毕竟谁也不愿意背着米袋走很长的路。

小哥并没有像常见的那样,仅仅把米送到门口,拍拍屁股,茶也不喝就走了。而是提供倒米进缸服务,如果米缸有陈米,将陈米先倒出来,再把新米放进去,然后陈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放久变质。

叙述到这里,估计有很多人猜到小哥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引出下面最重要的一段:

小哥在送米过程中,除了打量米缸大小,还询问这户人家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并将此数据记录下来、还预估该户人家买米的大概时间。不等顾客上门,小哥就在合适的时候将相应的米,送到客户手中。

最近在思考新零售的时候,这个故事,一直在我脑袋里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在我看来,这个案例是人工时代,最好的零售案例。

联系当代新零售,这简直是完美的基础模型。先是辛苦创业,其次品质提升,随后是数据积累,接下来是用户数据搜集,掌握“米缸”容量、调查消费特点、判断消费需求,最后精准配送、用户体验大幅度提升,商业效率提高。

我们今天谈论的新零售,也是如此的逻辑。

目前阿里电商、京东、小米电商、网易严选,都是在这个概念上的提升,只不过——时间维度,换成了AI、Big dma时代了;产品种类维度,变得眼花缭乱,数以万计了,消费者开始选择困难症;用户的行为搜集,变成了各种偷摸明搶(比如前些天支付宝上,芝麻信用的事)。

新零售的四个阶段

Step1:“米”的质量提升

这些年,受益于国内制造业的进步,很多产品,做得还算可以,尤其在性价比方面,比如小米智能设备、网易严选、天猫超市、京东正品等等,总体来说满足了王永庆的这个阶段,“米”质量本身的提升。

Step2:掌握“米缸”大小

从第一波电商开始,国内已经拥有了十多年的网购数据积累,尤其以阿里最为出色,例如,昨天很多朋友在朋友圈晒的各种交易记录,都有以下方面:

1.网购商品种类偏好、相关品种占比;

2.外卖情况、爱点的店;

3.亲密付情况(包括给人充值);

4.出行情况,比如共享单车、网络约车;

5.线下支付情况,爱光顾什么店,买什么东西;

6.种类细分的,如电影院、便利店、小商户占比等;

7.部分社交J隋况,包括资金转贝账情况。

基本上支付宝的账单例子,涵盖了个人大部分的交易数据。在我看来,这个阶段,就是王永庆掌握“米缸”大小的阶段。

当然,我们也不难发现,排除上述第一和第七,新美大基本也拥有了这些数据。这也很好理解了为什么王兴提出“竞争无边界”的想法。无论是自己做第三方支付,还是入侵网约车,都是不得不做的行径。这也是为什么阿里人如此投资饿了么、亲自培养口碑的原因。因为美团掌握的交易数据,和阿里很类似,只不过阿里主要的方向在线上,而美团在线下。

所以,很可能美团是阿里未来不得不面对的巨大对手。假以时日,王兴完全有可能取代京东,成为阿里巴巴的美团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我们一方面惊叹,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积累,进而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看,阿里在百货(银泰)、3C家电(苏宁)、商户(口碑、饿了么)、商超(高鑫等)、生鲜(盒马)布局,看看数据沉淀积累方向。

在王永庆的故事里,王看似费力,帮人送货,一直到倒进米缸,又不喝茶,不收其他附加费,除了掌握“米缸”大小,还有一个反馈结果:看自己的先前预测是否正确,送货是否精准。

这些电商们,也是同样类似的原理,阿里系的数据,是全方位的多渠道反馈,虽然不清楚他们内部数据之间是否打通,但完全可以把用户(买米人)消费能力、消费特性,摸得一清二楚。在这些数字面前,你没法骗人。

Step3:吃米人消费画像

接下来,就是数据用户画像,很明显,上面的分析,实际上已经完全掌握了王永庆时期“这户人家”米的消费情况,米缸大小、人几口、具体分布、食量大小,经过计算完全可以估算下次需求到来的时间,做到用户的精准画像。

其实,我们在掌握精准画像时,也可以考虑一个问题:扩张什么样的产品,才可以进行精准画像?

比如在王永庆那个时代,除了米,还可以是柴油盐酱醋茶,虽然考虑时代特点,比如这户人家的用“柴、油”情况,可以估算;但盐酱醋茶,这类产品,由于产品特性,决定了不太适合进行标准化预测。

现在问题来了,切入的商超、生鲜等,是否适合进行精准画像呢?数据积累将会怎么用?仅仅高频、刚需肯定不见得是合适的,必须考虑标准化的问题。

泡沫无处不在,这也是需要思考的地方。这是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不做讨论了。

Step 4:高效配送卖米

接下来就迎来王永庆的提升效率、优化物流、精准配送阶段,并促进用户体验大幅度提升。

虽然在王永庆的故事里,没有描述存货的安排,配送路线的优化,但我想这些一定是存在的。比如王永庆推着小车,可以在同一时间安排给相近的用户送米,也可以进行储存米量的仓位调整,最优化供应链模型,同时也可以进行精准营销,方便自己回笼资金,同时也可以规模采购,具体看经营策略。

新零售巨头们在掌握数据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同时,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画像后,通过大数据进行AI计算,可以轻而易举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情况。比如供应链需求预测、融资分析、产品制造、商品仓储、精准营销、配送物流、售后服务等。

现阶段在商品仓储、精准营销、配送物流等方面,京东做得就很好;而在商户融资分析判断方面,则蚂蚁金服做得非常不错;而在供应链需求预测、产品制造方面,则是网易严选、小米做得非常出色。

现在想想,有没有一点儿升级版的丰田JIT模式的感觉?而且还是Max版本的,因为品类品种加多了。

王永庆的故事,是个励志的故事;在我眼里,那可能是手工时代,最好的“新零售”案例。

现在,我们把王永庆的当年的故事模型,一步步放松条件,逐渐升级,扩散应用到今天的环境下,相信对新零售,你会有新的感触。

猜你喜欢

王永庆米缸画像
一把米
凌晨三点的面试
米缸 米缸 米缸
盛满记忆的米缸
凌晨三点的面试
画像
不计较的人才最好用
画像
谁能一直跑下去
莫尼卡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