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2018-09-28郭平艳王运艳

教师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科学课校友烟花

郭平艳 王运艳

(万载县马步乡中心小学,江西宜春 336100)

学习力的培养可以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树立较高的人生理想等角度着手。科学课看似是一门“副科”,实际上,可以很好地承担学习力培养的重任。教师应教学实践为基础,合理运用科学课,完成对小学生学习力的塑造与培养。

一、科学课堪当培养学习力的重任

小学阶段是孩子启蒙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培养良好的性情,专注和耐心的品质,乐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的学习力,则是其受益终生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课程因为有学习成绩考核的因素,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老师和学生往往是围绕着这一指标来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和老师都容易受制于分数而不敢大胆着力于其他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以“副科”的名义,没有分数的羁绊,可以大胆创新,勇敢担起培养孩子学习力的重任,做孩子成功人生的神助攻。科学课能让学生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培育崇高的理想,并确立学习目的,打下终生学习的基础。

二、善使力培养学习力

科学课的知识点,都是来自现实世界的规律总结,结合现实生活,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分析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时,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将一根筷子放在盛有水的玻璃杯内,会看到什么现象(筷子在水中弯折了),相机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学生就会带着有趣的疑点一边进行操作,一边思考:难道是水将筷子折弯了?可筷子是硬东西呀!引导学生质疑:筷子在两种不同的物质——空气和水中,筷子是在它们的交界处弯折的。这时,学生将再次搜集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这一教学过程,是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认识了这种现象的本质后,作出光的折射图(如图1),再次仔细观察,教师引导:看水中的物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那是什么呢?仔细观察的学生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用眼睛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点。教师再加以指导,对看到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一致,这就容易给人造成错觉,那么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这种现象,不要被现象所迷惑。此时,就有同学提出:“我们在田里叉泥鳅时,应稍微往下叉一点,这样就‘百叉百中’了。”又有学生感慨地说:“怪不得明明叉中了,怎么又跑了呢,原来还是这个道理。”教师总结:“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像的下方。”这样,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图1

科学课不仅要联系生活实践,还要注重联系其他学科。在教学物体的发声时,与音乐课的乐器联系;在教学食物网与食物链时,与语文课《鹿和狼的故事》联系;在教学《形状与结构》时,与数学课的三角形知识联系。例如:教学《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让学生一起探讨关节的作用,模仿体育课上的“拿哑铃”“俯卧撑”“提踵”“压腿”等运动,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琢磨。在完成这几个动作时,分别有哪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了活动,并根据观察结果推理出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者的形状与结构。学生们纷纷开始体验,做起了体育课上的各种动作,感受自身骨骼与肌肉的运动,有的同学还大胆去感受运动时肌肉的软硬。在学生有了这些切身体验后,教师再进行知识的延伸,联系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台灯蛇皮管、天线万向节、门窗合页、挖土机工作装置(动臂、斗杆、铲斗)等。最后,教师总结,只有锻炼出发达的肌肉,粗壮骨骼,我们的关节才会更加灵活,我们的身体也才会变得强壮。科学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学习兴趣以及持久耐力。

三、巧借力助养学习力

教师将科学课堂发挥好,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力成功了一半,但我们不满足于此,我们还向家长和社会这个更大富矿引来教育资源。

家长和校友都是社会的实践家,在不同领域都是专家、行家,都在应用着五花八门的科学知识。我们通过整理家长和校友的职业、学历等资料,预选了一批家长和校友“师资”,然后通过请来学校演讲或学生去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深入观察或领会到科学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例如:在讲解《物质变化》时,请从事花炮研究的工作人员讲解烟花的奥秘,展示烟花的奇妙:烟花为什么会在原地或空中转圈?烟花为什么能上升到高空中然后再绽放?烟花为什么能在高空中绽放出那么美丽的花朵?烟花在上升的过程中为什么能够发出“叽叽”地尖叫……一个个神奇的答案在学生面前一一揭晓,学生们听得入神,两个小时的讲座孩子是全程高能参与。

讲解《形状与结构》时,邀请组装铝合金窗户的校友。他带上平时常用到的材料到学校里来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有变形的薄型铝材,如“L”“O”“山”“口”等字形的,以及用这些简单材料组合制成多种小型框架。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切身体验,感受到了这些铝合金材料虽然很薄却很坚固的神奇。我还带学生到学校附近一位校友的汽车修理厂实地参观,工作人员边修理边提问讲解:车轮的表面为什么要做成各种花纹?学生马上答运用了摩擦力的知识,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车轮的里面要为什么要充满空气?学生马上答运用了空气的知识,压缩的空气不但占据空间小还有很大的弹性,人坐在汽车里面更加舒服。

学校通过校友关系,与当地科技部门和高校建立了联系,在国家或国际上有较大科技创新的事物出现时,邀请专家到学校来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们接触并了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

这种“家长课堂”和“社会课堂”,既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了他们深入生活探索知识的能力,还让同学们真正明白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从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学以致用的“种子”。

当然,“家长课堂”和“社会课堂”,必须要充分备好课,务求通俗化和化繁为简,多用图片或声音视频,适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课校友烟花
国庆烟花秀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放烟花
烟花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