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人员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调查

2018-09-28张育红徐建鸣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仪器问卷护士

卢 伟 秦 薇 张育红 徐建鸣

急救仪器是医疗设备的重要部分,是临床工作人员在抢救危重患者及应对病情突变的重要保证。在临床工作中,仪器的使用及维护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1]。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器械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2],其操作急救仪器的熟练度直接影响仪器的应用效果。本文就临床护理人员操作急救仪器熟练度进行了调查,并研究护理人员操作急救仪器熟练度的影响因素,进而为临床决策者提供管理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8月-2017年3月采用多阶抽样法,抽取上海市6所三甲医院89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更全面及具有代表性,在选中的6所医院中各抽取内科3个病区、外科3个病区、急诊及监护室各1个病区,对病区所有符合纳入标准(①该院注册护士,②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研究者在参考国内外文献[2-3]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中急救仪器的范围经查阅参考文献[2]及专家咨询后界定为以下9种:呼吸机、除颤仪、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监护仪、心电图机、输液泵、肠内营养泵、微量泵。调查表内容经9位上海市质控中心的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测,最终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为0.987。调查表由2部分内容组成:①一般资料,包括研究对象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等;②护理人员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状况,包括仪器使用频率、考核频率、操作熟练度自评、操作不熟悉原因等几个方面。

1.2.2 预调查

随机抽取某病区内 20名护士并于2周后对其进行重测, 2次调查结果各部分相关系数在0.781~0.932之间,总体重测相关系数为0.845,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1.3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及团队其他成员统一发放与回收调查问卷,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895份,回收886份,其中有效问卷874份,有效回收率为98.6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74名,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77±6.18)岁;女性837名(95.77%),男性37名(42.33%)。具体见表1。

2.2 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的操作熟练度自评

临床护理人员对各急救仪器的操作熟练度排序如下(以能熟练操作急救仪器的人数构成比来表示):监护仪(96.5%)、输液泵(91.8%)、微量泵(90.5%)、吸引器(89.8%)、简易呼吸器(87.1%)、肠内营养泵(70.3%)、心电图机(60.8%)、除颤仪(55.4%)及呼吸机(53.0%)。

2.3 急救仪器的操作熟练度的影响因素

2.3.1 急救仪器的操作熟练度存在人群差异

对熟练程度进行赋值,熟练=3、一般=2、不熟练=1。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职称、编制类型、所在科室、工作年限及仪器管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其急救仪器的操作熟练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2 是否接受过考核对急救仪器的操作熟练度的影响

接受考核的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高于未接受考核的护理人员(表2)。

2.3.3 护理人员仪器操作不熟练的原因

护理人员急救仪器操作不熟练的原因见表3,最主要的原因是“仪器使用频率低”,其次为“英文界面不易操作”“缺少练习机会”“自身练习不够”等。

3 讨论

3.1 针对性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

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熟练度存在人群差异,分析原因:①30岁以下的护士多是低年资护理人员,而30岁以上则以高年资护理人员为主,年龄大的护理人员由于本身的工作时间较长,经验较丰富,仪器的操作实践多于年龄小的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相对较高。同样,工作年限长的护士仪器操作熟练度更高的原因与年龄因素相似。②硕士学历的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最高,可能的原因是学历高的护理人员学习能力相对强一些,对仪器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快速且深刻,对急救仪器操作流程的掌握适应性更强,因此操作更熟练;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仪器操作熟练度仅次于硕士及以上人员,高于大专及本科。分析原因: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多是较早毕业及入职的高年资护士,其临床经验最丰富,临床实践最多,因而操作熟练度更高。③有管理经验的护士仪器操作熟练度相对高一些,这主要是由于其在管理仪器的过程中对仪器的接触更多,对仪器相关知识地理解更透彻。④监护室与急诊室的急救仪器相对较多,其使用频率也要高于普通科室,同时,由于科室特点,护士的急救意识更强。因此,监护室与急诊室护士操作急救仪器的熟练度要高于内科及外科护士。因此,急救仪器的管理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表1 不同操作熟练度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不同的急救仪器考核频率与熟练度间的相关性

表3 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操作不熟悉的原因分布

注:多选题,百分比之和大于100%

如安排工作年限长、教育程度高的护士成为仪器责任护士,或明确护士长在仪器管理中的特殊作用[4-5]。根据人群特征对护士进行分层次管理,努力寻求每个群体最合适的管理模式。

3.2 制定合理的培训及考核计划

从结果可知,接受过考核的护理人员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较高。可见考核对提高护士的操作熟练度有一定的帮助。分析原因,可能是考核本身增加了护理人员的重视度,在准备考核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学习、复习了各项仪器的操作。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过频繁的考核将造成护士的抵触心理,增加其心理压力[6]。

在今后的培训及考核中,管理者可应用PBL教学法[7]、演讲教学法[8]、角色扮演教学法[9]等丰富现有学习方法,提高护士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强日常督察与定期考核,从而提高护士的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

3.3 为护理人员创造更有利的操作条件

对护士急救仪器操作不熟练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①仪器使用频率低,护理人员的实际练习机会较少,即使日常管理中注重对这些仪器的培训及考核,但也由于缺乏真实的情景而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②进口仪器的增多必然带来英文界面的困扰,尤其是对于学历层次低的护士,英文操作界面往往影响其对急救仪器的有效使用;③临床工作中存在很多现实条件的制约,如缺少单独的练习室、仪器配备不齐全、人力资源不足、工作繁忙无暇练习等,这些现实因素制约了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的熟练使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应充分了解护理人员需求,努力为其创造更有利的操作条件。如:为护士提供可供练习的仪器及场地,在仪器机身悬挂相关的中英文对照,教会护理人员掌握查阅文献等自主学习的技能,将规范操作拍成视频供护理人员自主学习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

3.4 增强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管理的反馈机制

此外,护理急救仪器管理的对象是仪器,但主体是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的反馈内容能很好地反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改进方向。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更要做好护理人员的反馈工作,及时、准确地了解护理人员对现有管理的评价,并进行相应地改善,从而使急救仪器管理更人性化。

首先,一线护理管理者如护士长,应通过主动询问或日常观察的方式来了解护士存在的需求及在急救仪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够较客观地评价现有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提出改进策略提供依据;护理部等管理部门可进行定期的反馈活动,如发放调查问卷、小组焦点访谈等,通过这些方式掌握护士对急救仪器管理的思想动态;此外,还可通过设立公共邮箱、信箱的方式增加护士反馈渠道;同时,还可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护士主动进行相关反馈工作,提升护士参与急救仪器管理的积极性。

4 结论

护理人员的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直接影响急救仪器的使用效果,影响危重患者的救护质量。提高护士的仪器操作熟练度,首先要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仪器自身、护理人员、管理者、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仪器问卷护士
最美护士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最美护士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