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018-09-27李成林刘淑霞

中国教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化学情感

李成林 刘淑霞

当前,重学业成绩轻社会情感能力的评价方式,导致学校教育过多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个体全面发展。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时,便失去了真正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从对知识的探究转移到对长者的逢迎抑或是反抗。对与错对于他们来说已不再重要,学习兴趣也变成疲于应付甚至放弃。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关注情感与策略。一方面,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身专业发展情况,学习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不再像原来一样,抱着课本死读书。他们已经从生活、网络等媒介中获取了很多知识,在学校,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他们教授学习方法和能力,而不是知识。教育需要的是“人师”的引导。

一、依托社会情感教育,促进课堂情感融合

弗莱雷说,“我们必须敢于说爱,以便永远不把认识与情感对立起来。”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爱学生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个叫高婷的学生,性格叛逆张扬,内心敏感脆弱。为了帮助高婷,并和她之间建立和谐稳固的师生关系,笔者从高婷的身边人开始了解,走访她的父母,了解她的朋友。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建立和谐的社会情感关系,才能得到他们的信服。从实验室的动手实验到知识的总结梳理,从科学备考的应知应会到课后的无私补课,从课上的一丝不苟到课下的跑步谈心,渐渐地,笔者和高婷之间的师生关系变得深厚、和谐,她愿意和笔者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尝试通过有效的实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学习的态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从“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市东丽区基础教育内在质量提升”项目开展以来,各学科教师通过学科渗透社会情感教育,将对工作的痴迷、教育的执着,外显为对学生的关怀,进而使师生情感完美融合,依托情感融合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视察、访问时说过,原来要求学生有一碗水,老师要具备一桶水,现在呢?老师需要一潭水。可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名教师专业知识匮乏,便无力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理清纷繁社会中的知识网络。在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充足的前提下,独特的教学风格及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师自身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尤其是积极参与项目活动课堂交流环节,可以扩大教师师德视野,加大课堂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情感与理性的碰撞。例如,在教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公平的价值”时,授课教师以祖国传统节日庆祝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包粽子、分粽子,探究公平的含义,进而升华到现实社会中公平的价值。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锻炼了与人合作、沟通、分享、劳动分配的能力,还进一步思考了公平的含义。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与研是相辅相成的一对概念,即便有些课堂研究枯燥乏味,但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深挖,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在研究中,拓展自己的思路,在研究中寻求职业幸福感,也许正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三、以情激趣,促進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化学是一门让物质发生变化的艺术,是一门以动手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内在美和外在美,领悟化学科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了解美、鉴赏美、修炼美的能力。

了解化学的内在美,让学生插上探究的翅膀。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横向周期、纵向族群,这些微观世界的内在联系无不彰显和谐的韵律,化学方程式更是让我们知道物质之间的反应是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找到一条探知的新途径。

了解化学的外在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次接触化学时,色彩缤纷的碘升华、耀眼光芒的镁带燃烧,无不使学生沉迷于这变化的大千世界。分子的结构纷繁多样,有足球烯的规则精致、金刚石的绚丽夺目、苯环的艺术品鉴,每种都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他们打开化学的知识大门。

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从生活中来,向生活中去,教育是生命唤醒的过程。愿我们人人都做教育路上的育人者。

(作者单位:天津市东丽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化学情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情感
台上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