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双证通融”的土木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探析

2018-09-25李峥徐福卫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1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

李峥 徐福卫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体现土木工程地方性院校的专业办学特色,本文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修改整合,提出“双证通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从“双证通融”土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体现、获得注册工程师能力的专门训练特色及特色教材编写等方面,探索基于“双证通融”的土木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双证通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231-02

一、“双证通融”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自1992年以来,我国建设行业开始实施执业资格注册制度,要求从事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如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还要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证书人员达到一定的比例,才具有相应的承包资质。因此,将建设行业的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引入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使学生在高等学校里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获得注册工程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1]。2014年,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双证通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并从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开始实行。“双证通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导向,改革现有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将注册工程师考试所必备的知识体系、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有机地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取得学历学位证的同时,得到获取执业资格证所需能力的培养,达到“双证通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毕业后尽早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奠定扎实的基础[2,3]。

二、“双证通融”土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一)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能力的对接应用,加大实践课程学分比例

采用“双证通融”的土木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培养出来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具备一般通用素质、知识和能力以及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和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能力的对接应用。其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课程学时和学分比例。一般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超过35%,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43%。

(二)根据企(行)业对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

在制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加强与企(行)业的紧密联系,调查企(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收集反馈意见,做出适当的调整。(1)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加大课时、学分比例。(2)重视绘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结构设计软件》等课程除独立开课外,会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实训》等实训项目课程教学中强化应用。(3)加大施工技术类课程的比重。培养方案中安排了4周的施工技术实习和3周的《多层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实训》课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有36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和1周的课程设计。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施工类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比例较大。

(三)整合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穿插揉进设计类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

对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多层框架结构”、《钢结构》课程中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采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的实训课程形式来开设。《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实训》等实训课程包括建筑设计、上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以及施工技术实训几个部分,进行设计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把没独立开课的《工程抗震》等课程穿插揉进每个实训项目进行教学,在相对集中的教学周数内完成一门课程(也就是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做”任务。实训项目课程开课情况见表1。

三、“双证通融”土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对获得注册工程师能力的专门训练特色

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足够的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能力的专门训练,加强综合实训环节,各门课程的教学方案中都增加了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必备知识讲解,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安排了2周的注册资格模拟实训,在实训环节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以及取得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证书和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学生在校通过模拟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建造师模拟考试并颁发合格证书。只有取得合格证书拿到规定的学分,学生方能达到毕业要求拿到毕业证书。

四、“双证通融”土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

为了更好支撑“双证通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修课要编写与之配套的特色教材。比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实训》教材则采用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指导教材与理论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先给出一个宿舍楼工程项目资料,再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三部分组织编写内容。编写顺序按照项目設计过程编写:结构布置→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结构施工图。其教材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训知识的充分融合,结合规范和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真题或模拟试题讲解知识点,以及知识点在注册考试的应用。

五、结论

为了培养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提出“双证通融”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注重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对接性,按照“双证通融”土木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换血性的大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尽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执业资格能力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联合培养人才,让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戴波,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6-140.

[2]徐福卫,郭声波,等.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中对接执业资格注册制度的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84-188.

[3]曹露春.执业资格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30-34.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