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浩之 要做“学术型”艺术家

2018-09-21雨田

收藏·拍卖 2018年5期
关键词:王浩拓印金石

雨田

对金石学敬而远之的少年

王浩之,王贵忱家族的长子嫡孙,一名年轻的80后。童年家学的记忆早已模糊,出身于金石大家的家庭,王浩之却并未真正接受过爷爷的言传身教。在他印象中,爷爷总是一副忙碌的身影,埋头于案头沉甸甸的古籍中,深锁着眉头仔细地阅读、研究。这在年少的浩之看来,爷爷从事了一辈子的图书馆、博物馆的研究工作,所忙碌的事情很深奥,带着繁浩与枯燥,自然也无法吸引一颗热衷于玩乐的童心。回忆起家族的往事,王浩之笑称:“爷爷从北万来到广州后也结交了不少岭南的金石学者,包括篆刻万面的艺术家,当时爷爷让父亲跟随他们学习篆刻,儿时的父亲在篆刻了一方印以后,就跑去玩了,估计我小时候与父亲的性格差不多。”

也许出于父亲工作的忙碌,也可能是爷爷有意为之的开明教育,王浩之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未曾真正踏足古老而深奥的金石研究,课余也只是练字画画,这些相对轻松得多的兴趣培养。

时光一晃到了2011年,王浩之已长大成家,一日为给妻子呈上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他深知妻子对佛学的喜好,用毛笔书临摹了多遍的《心经》,几经辛苦后才在“都不满意”中找到那份总算比较满意的《心经》。也许正是反复抄写的缘故,王浩之的内心在这一过程中仿佛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一丝触动,为他打开了一扇进入家族文化的窗口。从《心经》开始,他渐渐关注其家中那些堆叠如山的书籍,它们正承载着沉甸甸的文化和祖辈的心血结晶,他开始对那份厚重产生了兴趣,尝试着走进它、了解它。

篆刻,触及金石学的敲门砖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一旦踏足,任何门道都可以使人为之倾注一生去修行。王浩之自从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后,必然与偶然间,就注定了他后来与篆刻艺术结缘。

也是王浩之与妻子成婚于庚寅年。家中常不乏登门与爷爷探讨交流的金石学者,夏穗也是其中一位。那一年,由父亲提议,小夫妻向夏穗各求了一方章,刻上俩人的名字。夏穗在篆刻艺术方面造诣颇深,他刀下所刻的名字工稳古雅,令年轻的王浩之爱不释手。从此他渐渐迷上了篆刻,于是他开始自觉地买来石头、刀具,自行琢磨起篆刻艺术。

难得年轻的王浩之对传统的篆刻艺术产生兴趣,家人也十分支持,得益于从小的耳濡目染,以及家中豐厚的收藏,再加上与家族来往密切的一批金石大家,王浩之在学习篆刻的起点,就已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无论是王浩之还是家人,他们都深知单靠自身的摸索而真正进入篆刻艺术的法门是远远不够的,一位具备高深造诣的良师必不可少。很快,王浩之在家人的帮助下认识了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著名的篆刻家鞠稚儒,并虚心跟随他学习。起初由于鞠稚儒身居深圳,王浩之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往返于广深两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令王浩之很难习得精要窍门,入门阶段也进步得十分缓慢,直至鞠和儒在深圳开班授课,王浩之决定前往,与其学员一同进行40天的闭门式训练。王浩之坦言:“学习其实很讲究一种氛围,在当时那种相对封闭式的学习中,更容易融入进去,而且班上学员的年龄跨度从90后到五十岁的中年人,大家同以一人为师,不分彼此,都是同门同级学生,关系也相处得很融洽,慢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彼此交流、潜心学习,进步得也很快。”

就这样,王浩之在鞠稚儒门下很快摸索到篆刻的入门法则,艺术造诣随即得以快速提升。他一直铭记老师的教诲:你在篆刻上的造诣与在书法上的造诣是成正比的,要学好篆刻,书法的功力提升必不可少。王浩之在迷上印石上雕琢后,曾一度感到缺乏时间练习书法,但他很快发现,在自己的技艺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提升时,便领悟到老师所说书法的重要性。所幸家中丰厚的收藏和相关资料,令王浩之在书法上的提升也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他在书法和篆刻的交叉学习中不断前行。

继承为一名“学术型艺术家”

随着王浩之在篆刻方面越走越远,要想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的时间投入必不可少。

在此之前,他已从事了十年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原先单靠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对他而言已经远远不够,而单纯学习篆刻所需掌握的资料、知识已浩如烟海,加之随着爷爷年事已高,王浩之深深体会到传承家族文化重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几经权衡与思量后,他在一年前终于辞去了工作,潜心于家中学习。一方面,他平日抓紧时间加强在篆刻方面的钻研,另一方面则肩负起了继承家学的重担,与父亲一同整理爷爷研究了一辈子的资料,而此番全家参与的《南越国残瓦墨景》正是在梳理爷爷的工作成果时所构思到的,并以此作为庆祝老人家九十大寿的献礼。

王浩之在善于制作手工书的父亲带领下,与妻子一同参与了《南越国残瓦墨景》的拓印、编校等工作。王浩之坦言,手工书的制作自己全程参与,这一过程让他时常感到苦中带乐。苦在于每一枚瓦当的拓印都要亲力亲为,拓印的要求也甚高,品相不够完美的,拓印文物放反的,都要推过重来。工序的繁琐加之操作的机械性让他时常感到枯燥。而乐的一面则在于,当一本手工书完成所有装帧工作,完美呈现出来时,那种成就感便油然而成,此前的付出也深感值得。而此次手工书的制作,还在每一页专门盖上由自己所刻的印章,一本书呈现三代人的研究、技艺成果,无疑是最令他自豪的。

进入而立之年,是所谓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在谈及将来个人的发展时,王浩之依然表示现阶段篆刻的水平依旧处于“学生”阶段,虽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认可,但依然任重而道远。他笑称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学术型艺术家”,即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能够继承家学,掌握较为扎实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史知识,兼具学术与艺术的修养于一身。也许,这样的定位最适合他,丰厚的家学他要继承,个人的兴趣也要发展,将两者合二为一,在继承中学习,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一种幸福、苦与乐并存的人生。

猜你喜欢

王浩拓印金石
春天的风拓印着
金石有声
冷热
魅力拓印,拓印美丽
抱朴子
喜龙号飞船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变脸的妈妈
草裙舞晚间游戏惊艳版
点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