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企业总有一个岗位是超配的

2018-09-21卫哲

中国商人 2018年7期
关键词:优先投资人马云

卫哲

找人比找钱更重要

找人、找钱、找项目,创始人要做的大概就是这三件事。我2011年创建嘉御基金,也赶着做这三件事。

我以前请教柳传志柳老,请教马云,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两个人给我的版本高度相似,略有差别。柳老跟我讲,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马云跟我讲,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他们俩说的三句话都一样,只是次序变了。我问马云,你们两个谁的次序对,马云说都对。在企业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次序。

在企业相对早期,柳老说得对,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在你刚创业的时候,不要指望引进高手帮你落实战略,你只能看菜吃饭,就这么几个人,只能做這事儿,想太多也没用。

到了后期,你有能力了,找到了更多的钱,你的业务已经沉淀得很稳健的时候,你可以先定战略,围绕这个战略所需要的人重新搭班子。

你要看自己处于哪个阶段。两位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分享的三句话里,两句话都跟人有关。搭班子跟人有关,带队伍还是跟人有关,真正跟事儿有关的,就是定战略。

所以,“人”大概要占创业者三分之二的精力和时间。尽管我今天是聊找钱,但其实找人比找钱重要。

每家公司都要

有一个超配CFO

中国比较成功的企业,得有一个岗位是超配的,什么岗位呢?

Right person for the right job,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儿,这不叫超配,这叫匹配。超配是Best people for the right job,挑最牛的人来做这件事儿。

创业公司这么多岗位中,有一个岗位我非常建议超配,那就是CFO(首席财务官)。

你的蔡崇信在哪儿?你的刘炽平在哪儿?你的柳青在哪儿?看一下蔡崇信、刘炽平、柳青加入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的时间是哪一年?他们在当时都是超配的。

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第19名员工,后来阿里巴巴第18位创始人走了,他替补为第18号员工。他见马云的时候,马云还在湖畔花园家里办公。蔡崇信做了什么?当马云还在家里办公的时候,他就让普华永道来做审计。普华永道说,我们从来没有审计过一家还在家里办公的公司。但这个做法让阿里巴巴的合规体系一直健康成长到今天。

CFO岗位为什么需要超配?有两个原因:一个对外,一个对内。

第一是对外,比如融资。融资这事儿占据创始人或CEO太多时间,还难以摸到门道。

绝大部分人是人生第一次融资,哪怕你之前A轮成功了,B轮、C轮也不一样。每一轮融资你要见不同的投资人,他们对你的期望和表达都是不一样的。但一个有投资背景,或者CFO出身的人,可能就不是人生第一次融资,对外会减少创始人或者CEO很多负担。CFO也能站在投资人角度,帮助创始人和CEO考量怎样去表达。

第二个是对内。怎么才算好的CFO?只会控制风险,只会省成本不是好的CFO。

我在百安居当过CFO,我上台第一句话先问大家,你们知道CFO是干什么的吗?底下七嘴八舌,比较一致的说法是,CFO是控制风险的。

我说对,那我再问大家,请问公司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除了资金紧张还有呢?我说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营业额,没有营收,没有东西进来有什么风险好控制的?所以说,CFO是来控制风险的,控制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帮助大家一起把销售做好。

一个好的CFO永远不是站在成本角度看问题。我去百安居当CFO之前是做投行的,我心中没有成本,只有投资回报率,也就是ROI。

我关心的是,给你1块钱做营销,你能带来几块钱;给你加一个人,你的人效能不能提升,人效不变的话,你能带来多少收入。只要你的效率不下降,你要多少人我给你多少人,要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给到你害怕。

我自认为对阿里最大的功劳就是我招了两个CEO,张勇和井贤栋,他们进阿里之前都是做CFO。

马云说,他最讨厌CFO当CEO,我却把他最讨厌的事变成了现实。我自己不仅从CFO变成了CEO,还把蚂蚁金服和阿里集团的两个CFO都变成CEO。

为什么我招的CFO能变成CEO?因为我当时招的时候都是超配,我永远站在超配的角度看问题。

超配有两个概念:一是规模超配。3个亿的时候,我一定要找一个30亿的人来做CFO,就是找一个已经做过10倍以上体量的人来做。

二是能力超配。我面试CFO的时候,很少问他财务会计问题,我觉得这是他应该懂的。我会看他是不是更关心业务,是不是更关心人。

管钱的人,我不问他钱的事,却问他人的事和业务的事;管人的人,我不问他人的事,却问他钱的事和业务的事;管业务的人,我不问他业务的事,却问他人的事和钱的事。做什么却不问你什么,问你另外的事。因为你做什么你就应该知道什么,真正重要的是,你对另外两件事的关心和关注。

我跟马云说,我招的CFO,虽然F是两条杠,但我都是冲着CEO的E的三条杠来招的。

张勇和井贤栋,当年他们对业务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程度,完全超过了财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他们也是超配。

CFO超配有三个问题要考虑:第一,要提前。上市前才想着找个好的CFO,可能就不会很成功地上市。第二,能不能找到一个乘以5倍,甚至乘以10倍的人来做CFO。第三,你要招的CFO对业务的兴趣爱好够不够强,他能不能站在ROI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找钱三原则:时间优先

金额优先、比例优先

找钱强调三个阶段,三个不同的优先级。如果把企业的成长比作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分为四个成长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第一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还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时间优先,估值不重要,确定性才重要。举个例子,是选择估值高一点,等3个月,还是选择估值低一点,下一星期就给你打钱。创业早期,一定要选择后者,时间优先。

第二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过了生存关,时间对你来说就不再重要了。企业进入初中、高中阶段,这时候要金额优先。在金额和稀释的比例当中,要优先选择金额。比如,企业生存下来,但是缺1个亿,没有这1个亿可能就会面临后续发展困难。这个时候你先拿到急需的1个亿,10%或12%的稀释比例,对你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这1个亿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比例的两三个百分点对你不重要。

第三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进入大学阶段,这个时候要比例优先。经过多輪稀释,你的股份变得很值钱,金额反而没那么重要了。要咬死比例放开金额,多给点钱少给点钱其实不重要。

每家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企业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明确所处阶段之后,你才能明确坚持什么、优先什么。这三个阶段,我都没有说估值优先。什么时候估值优先?卖股票的时候。只要不卖股票,就不应该有估值优先的想法。

选择投资人的四句话口诀

真正优秀的企业,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应该是双向选择,你和你的投资人是对等的、平等的。

如何选择投资人,我有一个四句话口诀,可以把这个口诀与四个你问邻居家孩子的问题联系起来。

你在小区散步,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特别可爱,你经常会问他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姓什么?你也要问投资机构,你姓什么?你打交道的最终还是人,你一定要搞清楚,跟你打交道的机构姓什么。

第二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几岁了?你也要问投资机构,你几岁了?优秀的企业投资人通常会说,我长期看好你,我长期支持你,我长期持有你。那么,究竟有多长,就是几岁的问题。

这一问题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基金年限多长;第二,基金现在处于基金期限的第几年。基金基本上都有年限。基金年限跟它是哪一年创立的没关系,你一定要问最基本的,甚至要看文件:请问投我的基金是几年期的?是哪一年设立的?这也就意味着基金还剩下几年。

人民币基金年限很少超过8年,美元基金年限很少超过12年。举个例子,8年期的基金现在是第3年,那么这个基金就剩下不超过5年。基金几岁了,决定了基金能陪你多长。

第三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多重?你也要问投资机构,你多重?其实是在问基金的规模。管理基金的总规模与你无关,关键在于投资你企业的那期基金规模有多大。

基金规模要门当户对。什么情况不门当户对呢?比如,你的企业需要1个亿,而投资机构这一期基金只有2个亿,它一半身家投资在你这里,所以希望天天跟着你,看着你如何用这笔钱。你虽然内心不快,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一半身家的投资,密切关注也很正常。

再比如,你的企业还是需要1个亿,而投资机构的这一期基金有100亿,对你企业的投资只占百分之一,你就算真有困难,也很难找他们寻求帮助,因为你只是他们的百分之一。

所以,我建议选一个在投资期第一年或者第二年的基金,能给你的期限比较长。不要拿一个期限太短的基金,也不要拿一个期限较长的但是已经过了一半或者一大半的基金。同时,你选择的基金对你的投资额,大约占整个基金规模的5%-10%。因为占比是互相的,占比多少就意味着你和投资机构会如何相处。

最后一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会什么?你也要问投资机构,你会什么?其实就是说,这个投资机构能够提供给你的钱以外的东西是什么。除了钱,投资机构还能给你什么。

你这样提问后,投资人一定会谈很多。怎样检验他说的话?我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个办法,实际展示。这时候,投资人可能会说,时间紧迫,来不及展示。

那么就需要第二个办法,客户访谈。投资机构是B,企业也是B,投资就是B2B。对这个投资机构最好的调研,就是调查这家投资机构之前投过的企业或者项目。这些企业或者项目都是他的客户,要与他们对接,进行深入调查。虽然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的关系不一定是一辈子,但至少会陪伴你们走过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我看过太多投资人和企业家之间不愉快的、有分歧的故事。这不是投资以后的问题,而是在投资之前没有真正做好双向选择。有可能是投资机构选错了被投,也有可能是被投选错了投资机构。

总结来说,我认为找人比找钱重要。找人的时候,CFO要超配,因为CFO本来就是为你找钱。马云担心过钱吗?马化腾担心过钱吗?都没有,这是因为他们都找到了替自己去担心的人。

猜你喜欢

优先投资人马云
负阳氧化正阴还介质优先守三关
马云不卖“一句话”
八月备忘录
2016年10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6年9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跟踪导练(四)
打个平手
2015年8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5年6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