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殖母牛肥胖综合征的发生与防治

2018-09-20于德成吴洁汤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母牛临床症状

于德成 吴洁 汤娟

摘要 繁殖母牛肥胖综合征是一种消化、营养代谢、免疫及繁殖等一系列功能发生紊乱的综合性病症,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等特征,一旦发病往往会导致牛场经济损失巨大,故日常饲养中应加以防治。本文分析了本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母牛;肥胖综合征;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238-02

Abstract Breeding cow obesity syndrome is a comprehensive disease with a series of functions disorder such as digestion,nutrient metabolism,immunity and reproduction,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cidence,poor therapeutic effect,and high mortality.Once the disease occurs,it often leads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cattle farms,so it should be prevented in daily feeding.The causes of the disease,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related practitioners.

Key words cow;obesity syndrome;etiology;clinical symptom;pathological change;control measure

近年來,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肉牛存栏约1.38亿头,牛肉产量达到675.90万t,是世界第四大牛肉生产国。然而,饲养管理水平过低是我国肉牛养殖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并由此导致一些疾病不断发生,母牛肥胖综合征就是一种因饲养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疾病。母牛肥胖综合征又称牛脂肪肝病或牛妊娠毒血症,是因能量代谢障碍导致母牛妊娠期或干奶期过度肥胖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1]。

1 病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因素

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是导致母牛肥胖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2]。饲喂的能量过多,特别是泌乳后期或干奶期饲喂日粮营养不平衡,精粗料搭配不合理,而且精料在饲料中所占比例过大;或饲喂粗料品种过于单一,仅以能量含量较高的青贮玉米作为唯一粗料,缺乏优质牧草、干草或秸秆类;或混群饲养,未按不同生理阶段调整日粮,使母牛在干奶期和妊娠期因能量摄入过多而引起消化、代谢、生殖等功能失调;或分娩前停奶时间过早,干奶期拖得过长;或日常缺乏足够的运动量,使母牛在妊娠后期和产犊时过于肥胖,在气候突变、分娩、泌乳或采食量锐减等应激条件下易发。另外,怀双胎或胎儿过大的母牛[3-4]、产奶量高的奶牛、日粮中某些蛋白质缺乏或缺钙等都可导致母牛肥胖综合征的发生。

1.2 促发因素

真胃左方移位、前胃弛缓、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创伤性网胃炎[3-5]、大量内寄生虫感染、妊娠后期子宫容积增大、生产瘫痪、难产、产道损伤等易促发母牛肥胖综合征。此外,母牛肥胖综合征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也有关[6]。

2 临床症状

患病母牛过于肥胖,产后食欲减退,并逐渐废绝;产奶量降低,体质虚弱,呈躺卧状,体内酮体水平明显增高,排出酮尿;有些病牛有神经症状表现,最终陷入昏迷、心跳过快,多数患牛死亡。有些妊娠母牛在产前2个月发病,拒食时间较长,精神萎靡,躺卧状,呼吸加快,鼻镜龟裂,鼻腔分泌物增多,排出少量稀粪,且散发恶臭味,最终呈昏迷状,并在安静中死亡,且死亡率高,病程一般持续10~14 d[3]。若按酮病进行治疗,基本无效,且往往会伴发其他疾病。发病率为25%左右,病死率高达50%~80%[2]。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分为亚急性型和急性型。

2.1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多于分娩后3 d发病,主要表现为酮病,病牛食欲降低或废绝,乳产量明显减少,粪少而干,尿具有酮味,酮体反应呈阳性[3-4],伴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松弛,产道内积大量的褐色腐臭恶露,卧地不起,呻吟,磨牙,药物治疗无效。

2.2 急性型

急性型随分娩而发病。食欲废绝,少乳或无乳,可视黏膜发绀,黄染,体温升高到39.5~40.0 ℃,步态强拘,目光呆滞,对外界反应微弱。伴拉稀,呈黄色恶臭稀粪[3,5],药物治疗无效,于2~3 d后死亡,或卧地不起。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牛,可见皮下脂肪丰厚肥润,可视黏膜黄染。肝脏肿大,质地较脆,呈淡黄色,切面油腻外翻,有严重的脂肪浸润发生在肝细胞。肾上腺肿大,呈黄色,肾小管上皮脂肪沉着[2]。往往会伴有寄生虫性真胃炎、局灶性真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胃炎。

4 鉴别诊断

根据高精料、高泌乳和过度肥胖,产后食欲废绝、胃肠蠕动停止、间有黄疸、进行性衰弱、神经症状、卧地不起及继发酮病等综合做出诊断[2]。诊断时,除应注意与无热、黄疸为主的牛普通病进行鉴别诊断外,还应与产后瘫痪、真胃变位和卧倒不起综合征等病症进行鉴别诊断。产后瘫痪是高产的经产母牛常发疾病[7],一般产后3 d内发病,且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钙剂及采取乳房打气送风可有明显疗效。母牛患有真胃变位时,叩诊肋弓下,可听到明显的金属音调。患有卧倒不起综合征的母牛通常不会过度肥胖。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5.1.1 预防原则。以预防为主,遵循“保持母牛干奶期和妊娠期良好体况”的原则,防止过度肥胖。根据干奶牛的膘情和体型,科学分类饲养。

5.1.2 预防方法。一是科学饲养管理,干奶期母牛限制精料量,多喂秸秆、干草、牧草;将泌乳牛、干奶牛、妊娠牛分开饲喂;母牛分娩后,要尽快促使其食欲恢复,避免动用过多的体脂,喂给充足优质牧草或青干草,精料要少喂勤添,可明显改善母牛体况,明显提高犊牛60 d日龄体重[8];二是及时配种,避免漏配,提高母牛受胎率,防止由于干奶期过长而致肥;三是可将适量的纤维素酶、氯化胆碱和烟酸等添加在母牛围产期的饲料中,有助于预防母牛肥胖综合征[3];四是经常监测血糖和血酮浓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若母牛曾患过酮病,年龄过老,食欲减退或者高产,为补充血糖和血钙,可在产前7 d前开始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和2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各500 mL,连用1~3次。

5.2 治疗措施

5.2.1 治疗要点。该病治疗要点是解毒、保肝和补糖,对症治疗。

5.2.2 治疗方法。①保肝解毒,提高血糖含量。病牛静脉注射25%木糖醇注射液500~1 000 mL,每日2次,具有生糖及降酮功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500~1 000 mL;静脉注射50%右旋糖酐注射液,首次用量为1 500 mL,之后每次用量为500 mL,2~3次/d。②加速脂肪氧化利用。病牛可灌服烟酸12~15 g,连用3~5 d,可有效抑制脂肪分解[1],避免生成酮体,防止并发酮病;口服50%氯化胆碱粉50~60 g,或皮下注射10%氯化胆碱注射液250 mL,加速脂肪氧化利用;每日口服100g硫酸钴或氯化钴,连用3~5 d;灌服复合维生素B 200~250 mL,2次/d,刺激食欲提高,改善瘤胃功能。③对症治疗。完全拒食的病牛多数会死亡[4]。对于尚能保持食欲者,配合支持疗法会有治愈的可能。灌服健康牛瘤胃液5~10 L或喂给健康牛反刍食团,或使其每日口服丙酸钠114~228 g或丙二醇117~342 g,2次/d,可增进病牛食欲,促进糖异生作用;为避免病牛继发感染,可选择四环素或金霉素200万~250万IU静脉注射,2次/d;若病牛发生黄疸,可灌服含300~500 g硫酸镁的水溶液,连用3 d;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1 000 mL,可避免病牛发生酸中毒。

6 参考文献

[1] 林昌明.母牛肥胖综合征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2):122.

[2] 付建中.母牛肥胖综合征的保健与治疗[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6):35-37.

[3] 高洪飞.母牛肥胖综合征的诊断及其预防和治疗[J].现代畜牧科技,2016(7):154.

[4] 陈晶.奶牛肥胖综合征的防治[N].河南科技报,2014-11-28(B06).

[5] 李克勋.奶牛肥胖综合症的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4):173.

[6] 奶牛肥胖综合症的防治[EB/OL].[2018-02-20].http://www.feedtrade.com.cn/livestock/niuyang/2048904.html.

[7] 焦万洪,李莉.牛营养与代谢性疾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58.

[8] 趙德兵,姜军,王消消,等.繁殖母牛围产期补饲对犊牛初生重和体尺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13):65-68.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母牛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母牛难产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头牛所见到的明亮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生日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