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手臂掷得更远

2018-09-20

兵器 2018年9期
关键词:榴弹手榴弹步枪

一战期间,英军和法军投掷手榴弹的平均距离大致在20米左右。德国人的棍式手榴弹能扔到40米远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让手榴弹在更远的距离上杀伤敌人呢,把手榴弹插在枪口上用步枪击发可行吗?用专门的小炮来发射可行吗?这便催生出了枪榴弹和掷弹机。

配套开发的英国枪榴弹

英国开发枪榴弹的进度几乎和手榴弹同步。第一种列装部队的枪榴弹与马丁·海尔为墨西哥军队设计的那款手榴弹配套研发,称作2号枪榴弹或“墨西哥”式枪榴弹。为了配合步枪使用,原来手榴弹上的木柄被1根长25厘米、直径7.7毫米的钢质通杆取代,以插入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膛口。当采用直径8毫米的钢质通杆时,则可以和法军的制式步枪配套使用。这种早期枪榴弹很不安全,一旦移除安全销,它随时都有可能在枪口上爆炸。

利用制造和使用2号枪榴弹所获得的经验,马丁·海尔的公司接着设计了一种新型撞击枪榴弹。它配备了更复杂的安全系统,具有更大的杀伤力,被军方采用后称为3号枪榴弹。这种枪榴弹的弹体为钢质,外部刻有预制破片凹槽,以1根25.5厘米长的金属通杆插入英军的李-恩菲尔德式步枪,用空包弹发射。

从1915年5月起,英国陆军装备了22号枪榴弹。它的弹体外预制了葡萄颗粒状凹槽,使用1根长38厘米的步枪通杆。然而这种“葡萄弹”在枪械的剧烈晃动中容易自爆,一直广遭英军诟病。

当性能稳定的米尔斯手榴弹在英军中全面推广后,英军的枪榴弹也进入了“米尔斯时期”。基于5号手榴弹开发而成的米尔斯23号Mk Ⅰ型枪榴弹在1917年开始投入战场,有MkⅠ、Mk Ⅱ和Mk Ⅲ等多种型号,适用于步枪和手枪。

Mk Ⅰ型枪榴弹是在5号手榴弹的弹体底座中心加钻一个螺纹孔,方便地实现了手榴弹和枪榴弹的通用互换。在有需要时可以在中心孔拧入带螺纹的通杆,插入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枪口。通杆插入膛内后,枪口正好抵住23号枪榴弹的弹簧握杆。使用者拉掉弹体的安全销后即可扣动板机,用空包弹击发。Mk Ⅱ型和Mk Ⅲ型枪榴弹和Mk Ⅰ型区别不大,主要是用于提高制造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变体。

1918年春天,英国多样化的枪榴弹家族又新添了35号枪榴弹。它对米尔斯枪榴弹进行了简化,缩短了弹体,还在安全销外加了一具滑动套筒里,以避免意外拉开的风险。有人认为它是一战英军枪榴弹的终极版本。

不过当米尔斯手榴弹发展到36号时,以之为基础的新型枪榴弹也出现了。它与之前的数款英国枪榴弹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延用23号枪榴弹的金属通杆,而是在弹体底盖部位专门设计了一个气密托盘。其与安装在李-恩菲尔德步枪枪口上的杯形榴弹发射器配套使用时,显然是更加简洁的设计。虽然这种枪榴弹没能在一战中派上多大用场,不过在英军中一直使用到1932年。

后来居上的法国枪榴弹

当法国人也意识到需要使用枪榴弹时,首先使用了英国提供的“墨西哥”式枪榴弹,之后才推出了本土产品“弗耶特”枪榴弹,总算是赶上了英国和德国的脚步。

“弗耶特”槍榴弹的圆柱状弹体由带预制破片凹槽的钢管制成。弹体顶部装有一个奇特的中空铝制凹槽,用来改善榴弹飞行中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触发装置拧接在弹体的底部,配有用作安全销的阻塞环,在触发装置下面连上一根钢制通杆,便可以插入8毫米口径勒贝尔1886型步枪的枪膛内。

要发射枪榴弹时,需要士兵先为勒贝尔步枪装上一发空包弹,将通杆插入枪膛内,并用一只手拉住安全阻塞环上的绳索。扣动扳机后,榴弹应声离膛,而发射者拉住的绳索会拉下阻塞环,之后撞击销便在弹体内滑动以引爆。

“弗耶特”枪榴弹自重410克,装药70克,总体来看性能不错。不过奇怪而原始的阻塞环拉绳在使用时很不方便,还会增加士兵的心理负担。所以它之后就被另一种更好的枪榴弹全面取代了。

以研发者费芬-贝西埃尔命名的枪榴弹出现于1916年,一经投入使用就成为法军的制式装备,被广泛认为是一战中最知名和性能最好的法国枪榴弹。

“贝西埃尔”枪榴弹或者说是VB枪榴弹自重475克,装药60克。它的50毫米直径圆柱弹体由生铁材料制成,内表面有预制凹槽。它不是直接使用通杆插入枪膛,而是需要和安装在勒贝尔枪上的枪榴弹套筒配合使用。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用标准弹药击发枪榴弹,而无需特别使用空包弹——在战场误使用普通子弹而导致枪榴弹提前爆炸的事故屡见不鲜。

VB枪榴弹的中空管结构,管径与勒贝尔步枪的膛径相同。击发时,子弹出膛后穿过中空管击中置于雷管外部的触发杆。子弹发射时所产生的燃烧气体则积聚在枪榴弹套筒中,迅速将枪榴弹推离,最大射程可达180米。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撞击导致枪榴弹意外爆炸,费芬-贝西埃尔还非常细心地在触发杆部位盖上了一个带中心孔的小黄铜帽。

“贝西埃尔”枪榴弹的出现,让法军在此领域后来居上,有人把它誉为“一战堑壕武器的一次小革命”。这种武器广受好评的原因有很多:安全,不需要改变步枪弹药,易于大量运输,战术灵活,集中使用时简直有如微型炮兵阵地。

这种高效枪榴弹改变了法国步兵的战术。法军很快为每个步兵连配备了16名专门使用这种枪榴弹的人员,在攻防两种作战样式中都能够提供强大而又非常灵活的火力。和F1型手榴弹一样,1940年初夏面对德军入侵时的法国军队仍在使用VB枪榴弹。

拿来主义的德国枪榴弹

在一战的第一年,德国士兵就配发了两种枪榴弹。作为开山之作的M1913型枪榴弹自重900克,装药80克,弹体为带有预制破片凹槽的4毫米厚铸钢,内置一根轴管,连接着“保险头”(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塞子)。弹体连接钢质通杆插入毛瑟步枪的枪膛后,便可使用空包弹击发。当空包弹撞击保险头的时候,便会点燃弹体轴管内置的小包推进药,其原理和同一时期德军炮兵的许多撞击引信相同。

使用者可以通过在地面固定位置或者专门的发射装置上调整步枪角度来改变枪榴弹的打击范围。在需要近距离使用时,可以在弹体顶部拧上一个直径90毫米的金属盘,作为气动制动器。M1913型枪榴弹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非常好,但这反而成了一个麻烦:弹体在爆炸前插入地面太深,从而降低了爆炸效果。

德军的应对产品是弹体空气动力性能较差,装药更多的M1914型枪榴弹。这款新型枪榴弹在点火装置可靠性与使用安全性上都有所提高。但它和M1913型枪榴弹一样没能在德国步兵中流行开来。主要的问题在于发射枪榴弹时需要把普通的步枪弹药换成空包弹,一旦在战斗中忘记这样做(这相当普遍),就会诱发致命的事故。

在自主研发枪榴弹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德国人开始向自己的敌人“学习”。而学习对象就是极为成功的法军VB枪榴弹。德国军工厂从1917年开始大规模仿制这种法国枪榴弹,所生产出来的武器获得M1917型枪榴弹的制式名称。

从结构上看,M1917型枪榴弹和法国VB枪榴弹基本一致,同样带有中空结构的圆柱形,也保留了内表面预制凹槽的做法。不用说,它还有专门固定在毛瑟步枪上的枪榴弹套筒,从而可以通过发射普通子弹时所产生的燃烧气体来推动枪榴弹。

当然也有不同,德国版VB枪榴弹和法国原版的主要区别在于点火系统。虽然都是直接使用普通子弹,但它不是像法国枪榴弹那样让子弹直接击打弹体底部,而是点燃一个侧向启动器。另外,德国枪榴弹虽然尺寸更大(弹体直径由法国VB枪榴弹的50毫米变为60毫米),但自重反而较轻(440克),装药量也较少(36克),不过最大射程和法国枪榴弹相当。

掷弹机:德国步兵的新玩具

枪榴弹和手榴弹比固然提高了射程,但其射击精度很低,后坐力又相当可观。为了寻找这两者之外的榴弹发射方式,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办法相对“原始”,居然动用了十字弓和弹弓,简直让人想起中世纪。

德国人则继续在机械上做文章。他们在战争开始不久后就研发了一种榴弹发射座。它采用全金属的斜架构架,上面放置毛瑟步枪,斜架可以调节高低角以改变射程,中段装有弹簧以抵消榴弹发射的后坐力。步枪板机可以通过一条拉火索扣动,从而让射手与后坐力及敌方反击火力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发射座还配套使用一种厚铁板,作为平整的发射台。

榴弹发射座通常被配置到战壕的重要地段,单独或者成双使用。总的来看,这种东西虽然提高了榴弹的发射稳定性,也能灵活变化射程。但对那些需要火力支援的步兵来说过于笨重,并非理想选择。从1915年开始,榴弹发射座就逐步被另外的新奇武器完全取代了。

和德国的M1917型枪榴弹仿自法國VB枪榴弹相似,德军新型的掷弹武器是受到了奥匈军队同类武器的“启发”。奥军在一战之初装备了一款被称作“牧师”的掷弹机,因为其发明者维塞尔是一位匈牙利牧师。这种武器在奥匈军队中的装备数量并不多,使用效果也不佳,而在被德国人引入并升级后,俨然成为一战堑壕武器的一个另类明星。

德国人先是于1915年年底引入了“牧师”的生产许可并开始在柏林的军工厂投产,称为1915型掷弹机。不过这种武器延续了奥匈原版的一些不足,比如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所以它在前线的使用范围并不广。

而当得到多次改进的1916型掷弹机出现后,才因为其高射速、便于操作和维护等特性而大受欢迎,迅速成为一战中最有效的堑壕武器之一。掷弹机的战术定位介于手榴弹和掷雷机之间(后者是一种战壕臼炮,详见本刊2015年10月号),可以被看作是掷雷机的一个小型化变种,也是迫击炮的雏形。

1916型掷弹机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发射架、横向弧、底板。掷弹机的发射架是一根粗短的实心金属杆(与迫击炮的中空膛管不同)。金属杆底部装有与火绳相连的击发撞针,发射架具有从14度到85度的俯仰角度变化。横向弧带有手柄,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可在底板上旋转,实现左右各80度的水平射界调整。金属底板整体呈半圆形,上有用于搬运的提手。底板上装有两具距离表,一个用于高角度曲射,另一个用于平直弹道射击。掷弹机的发射架连同横向弧重14千克,底板重21.5千克,可以分别由单兵携行,也可以在有条件时装上路轮拖行。

专门为掷弹机配套制造的标准破片榴弹重2.45千克,装药200克,弹体为带预制破片凹槽的钢质圆柱形,内填炸药和引信,头部装有一个结构简单的撞击引信,尾部装有4片飞行稳定翼。这种榴弹的底部为中空设计,可以套在掷弹机的发射杆上。

当然掷弹机还可以发射另外的弹种,其中一种“反弹”榴弹尤其令人称奇。它的外形与标准的榴弹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弹体顶端装有一个内含部分黑火药的钢帽。它在弹体撞击目标后点燃而发生“预爆炸”,让砸落地面的榴弹在反弹起来,在更加致命的高度上对敌方步兵射出爆炸破片。

在迫击炮尚处萌芽阶段的时代,德军掷弹机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火力强劲,同时适用于进攻和防御。虽然德军通常为掷弹机配备两人小组,但在有需要时完全可以由一个人完成运送和射击,在战场上做到快速反应,指哪打哪。

在使用掷弹机之前,首先要将金属底板牢牢放置在地面上,接着把发射架安装到底板上,确保插口拧紧。完成正确设置后,发射架可以在底板的滑槽上自由移动。发射架安排到位后,底板侧面会显示“S”表示安全。由于发射时有一定的后坐力,可以在后面的适当位置放上一个沙袋来加以抵消。

下一步是把榴弹插在发射架的金属杆上,移除弹体的安全销,然后将发射架手柄向前推动以脱离安全位置,这时底板侧面会显示“F”表示可以发射。通常建议使用者从侧面(最好是左侧)操作掷弹机,这样便于观察距离表和测斜仪上的刻度。

使用者猛拉火绳后,牵动机械击发装置从而触发空包弹,点燃发射架底部的推进剂并发射榴弹。在训练有素的士兵手里,掷弹机能以每分钟4发至5发的速度高效地将榴弹射向最远460米的地方。这显然是士兵用手投掷手榴弹之外的一种有效延伸。

掷弹机可以用曲射和直射两种方式发射。当用来对付不在视线范围内的目标(例如暗壕和地堡),或者对在无人区活动的己方侦察兵实施支援时采用曲射。曲射榴弹的爆炸半径约为30米。弹道平直的直射用于破坏轻型覆盖物(如沙袋和挡板),或者直接打击敌方步兵。这种情况下榴弹破片的杀伤半径可达约50米。

按照德军的战术手册,1916型掷弹机有下述三种使用方法:一、独立射击,以直射打击轻型目标;二、齐射,集中曲射有掩护的目标;三、弹幕射击,对合适的目标实施大范围快速火力压制。

鉴于其射程,掷弹机往往被安置在第一道或第二道战壕中。为了最有效地压制敌方战壕,尤其是防止任何可能的侧翼渗透,通常会在重要地段集中配置多个掷弹机连(每连4具掷弹机)。每个步兵连的战区内至多可以部署8个掷弹机连。这些武器以大约每隔18米至20米的距离分散开来,以免其中两具被敌军的反制火力同时打中。

掷弹机连的指挥官处在全连的中心位置。他负责向每具掷弹机的士官发出指令分配目标,并给出风向和漂移范围等必要的修正内容。每具擲弹机通常配备两人小组。士官负责在武器就绪后向指挥官报告,后者要在确认所有掷弹机都做好发射准备后才会下达射击命令,以确保实现火力最大化。根据风向或敌人的接近程度,指挥官可以通过喊叫、吹哨或其它信号来发出命令。

就这样,掷弹机成为与德军堑壕战息息相关的独特武器,更成为德军理想的连级火力,在攻与防的对垒中有效提高了德国普通步兵的战斗力。协约国士兵们对掷弹机是又羡又恨,法国人把掷弹机射出的榴弹称作“鸽子”,原因是榴弹在高速下坠时会发出一种独特的颤鸣声。

猜你喜欢

榴弹手榴弹步枪
米尔科姆公司向南非国防军提供Y4型6发榴弹发射器
真实版“土豆雷”
中国LG6型40毫米半自动榴弹发射器
IWI美国分公司ACE GAR1651步枪
美国将于2015年底完成40mm智能榴弹的研制
AR—7救生步枪现代版
重保龄球
手榴弹高龄不下岗
步枪成长相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