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在顾长卫电影中的独特表现

2018-09-19朱晓娜

出版广角 2018年15期
关键词:顾长卫方言语言

【摘 要】 顾长卫的每一部电影都使用了方言,生动的语言贯穿于影片中,这是顾长卫有意识地选择不同地域的方言与电影主题呼应。方言是顾长卫电影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具有鲜明的顾式电影特色,塑造了人物性格并强化了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

【关 键 词】顾长卫;电影;方言;独特表现

【作者单位】朱晓娜,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韩国启明大学。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5.025

多年来顾长卫坚持在其导演的电影中使用方言,传递地域文化信息,表达人物情感,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顾长卫在电影中运用灵活生动的语言,作用于受众的感官,展现不同地域情境下的小人物生活事件、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价值观。方言是顾长卫电影的鲜明符号,在表现人物所处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同时建构了真实的地域感,增强了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

一、方言与电影创作艺术

顾长卫在他的小城镇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生命历程,比如他们遭遇了什么样的困境,生存方式及精神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通过普通个体在成长中的命运起伏,展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

1.以方言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

顾长卫让影片中的人物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尤其是方言。《最爱》中的村民天黑就围坐在二骚爷爷身边听坠子戏,这符合河南大部分人爱听戏的民俗。二骚爷爷的扮演者是著名的民间坠子大师郭永章,他带给观众一种淳朴和亲切的感觉,诠释了底层人民的生命力。酣畅淋漓的演唱、原汁原味的方言深深感染了观众。赵得意经常哼坠子戏《吹牛》中的一句唱词:“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他以无赖般的姿态表达了对残酷命运的蔑视,展现了灵魂深处的渴望。在影片中,方言就是这些电影人物的母语,其作为载体,巧妙且生动地叙述故事,传达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2.以方言增强环境的真实感

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电影中的语言通过交流与表达、传递与沟通,展现人物的个性,塑造人物的形象,推动剧情的发展。《孔雀》中做西红柿酱、晒萝卜干、造松花蛋、一家人在庭院里打蜂窝煤球、排队买爆米花等带有时代风情的生活场景唤醒了很多人的记忆,观众在亲切的氛围中体会主人公生命中的美丽与哀愁。《立春》中王彩玲回家后与母亲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以及红色的对联、老人家手举木棍在雪花纷飞中放鞭炮的场景给观众展现了中国式的温暖。这些带有民族特色的画面,触动了中国大多数人的柔软内心,洋溢着生命的感动。方言在不同环境和氛围中能够传达不同的意义,为电影增添了真實感与亲切感。

3.以方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电影要借语言表现人物形象,通过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思想。顾长卫电影的人物语言以方言为主,不同人物角色的方言各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立春》中的王彩玲平常使用内蒙古包头方言,以方言诉说日常生活,这种草根气质使得她的小人物形象立体真实。当她来到北京,这种具有地域性的方言让她在大城市里显得与众不同、格格不入,无法融入新环境预示着小人物最终的命运。总的来说,顾长卫的电影致力于表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比如闭塞的小城镇、乡村等生存环境,以及符合他们生活气质的方言。

4.以方言深化主题

顾长卫通过电影展示了他对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等的独到见解。《最爱》以同病相怜的赵得意和商琴琴从相怜到相爱并在绝境中一起走向生命尽头的爱情为主线,刻画出艾滋病人在面对死亡时的群像图,在一种极端的环境中探讨人性。顾长卫希望观众能在一个生命倒计时的故事中“安静一点,去试着认识和理解这些生命,在这些生命中找到他们的质感,找到他们的背面和光明灿烂的一面。”[1]

微电影《龙头》通过三个核心人物——阎连科、杨薇薇、方方围坐交流谈话的方式,不断切换复杂场景,展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意识形态。电影中的作家阎连科是河南洛阳人,他以河南方言表达自我,其微妙的语气、抑扬顿挫的声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三个人物的谈话声中夹杂着普通话与河南方言,画面不断变化,声音与画面构成了奇妙的想象空间。顾长卫刻意保留了原生态的语言对白风格,让不同的声音成为不同人物角色的背景音乐,体现了不同人物角色在不同时代对于生命的不同思考。

二、方言与电影的听觉元素

语言、音响和音乐构成了电影声音的三个主要部分,语言是电影中的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思维特点。对白、旁白与独白是电影主要的听觉元素,方言则是顾长卫电影听觉元素的主要表现形式。

1.对白

对白又称电影的台词,是以“听觉形式呈现的有声语言,表意极为丰富”[2],不同地域的人有自己的方言与用语习惯,标志性的语言可以帮助电影表现人物和环境。比如《孔雀》中的姐姐、《立春》中的王彩玲、《最爱》中的商琴琴和赵得意、《龙头》中的作家阎连科等电影核心人物都在影片中使用了方言。人物语言是顾长卫电影声音中最活跃的元素。顾长卫的每一部作品无不是以方言与普通话呼应,让具有不同身份的人物相互博弈。这些人物以自然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与他人交流,表达情感,表现矛盾冲突。这些对白渗透着人物的性格,推动着电影情节的发展,由于音质、音色、力度与节奏不同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方言的运用凸显了顾长卫电影的真实性,人物通过自然的语言表达,体现了什么是“话如其人”。电影中的人物对白是经过编剧精心设计和提炼的,是对日常生活的概括与凝练,体现了导演的创作思维。但有时顾长卫也会为了影片叙事的节奏与情绪渲染,让电影中的对白带着一些必要的夸张色彩。他在电影中挖掘方言所蕴含的幽默感,开发非核心角色人物的喜剧张力,利用反衬手法使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比如《微爱之渐入佳境》中的横店一枝花、大头哥、社区保安、房东大姐,《遇见你真好》中的教导主任、宿管阿姨等。

2.旁白与独白

在顾长卫的电影中,旁白非常重要。由于影片中的边缘人物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在影片中比较沉默,行动多于言语。在这样的背景下,旁白肩负起了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任,人物不说话,那就让心来说吧。一个情感封闭的人物,如何让观众了解他的人生困惑,旁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孔雀》的剧情是伴随着旁白展开的:“我清楚地记得,爸爸走的那天,很快就是农历立春了。”笔者反复观看2小时20分钟的影片版本,发现画外音共出现8次,在以姐姐、哥哥为主体的故事开端各出现1次,在以弟弟为主体的故事中出现5次,在整部影片的结尾出现了1次。弟弟的旁白不是在自言自语,也不是在对虚构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倾诉,他的言说对象是故事的接受者或者说潜在的观众[3]。显而易见,弟弟把观众作为内心倾诉的对象。顾长卫通过恰如其分地运用画外音,把握了观众的情感走向,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起伏跌宕。

《立春》电影开篇是一句方言旁白:“每年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顾长卫借助女主人公的画外音,向观众暗示另一个空间的存在,让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可以说两部影片的画外音起到了寓无形于有形的效果。

内心独白突破了电影的叙事时空,迅速而又直接地将观众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微爱之渐入佳境》与《遇见你真好》的主人公分别是沙果与张文生,影片采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以“我”的叙事视角告诉观众一个关于自己与梦想、青春的故事,时而穿插人物的思考与感受,这种主观叙述,完全沿着人物意识活动的轨迹,与整部影片的基调十分吻合,诙谐、幽默而又不失真诚与坦荡。从2014年的《微爱之渐入佳境》到2018年的《遇见你真好》,顾长卫开始尝试不同風格类型的电影创作,逐渐从创作文艺电影转向创作流行、青春题材的商业电影。这种改变带来的是受众褒贬不一的评价,顾长卫的电影一时之间颇受争议。在商业大片崛起的时代,无论观众是否接受导演电影转型带来的风格变化,我们不难从顾长卫电影风格的变化中看到他一贯的坚持——已经60多岁的导演虽然大胆尝试青春题材,却始终围绕着小人物与梦想的主题进行电影创作实践;电影中的特色方言从未因商业电影要迎合观众喜好而消失。

3.演员的方言塑造与电影的纪实追求

电影中方言的运用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与现实社会融为一体,引发观众共鸣与共情。在顾长卫导演的“时代三部曲”中,导演与演员的合作体现了导演对电影艺术的追求。

《孔雀》影片拍摄地选在安阳,所有演员都要使用安阳方言。据《孔雀》方言老师边华介绍,姐姐的扮演者张静初是福建人,母亲的扮演者黄梅莹老师是上海人,闽南语、上海话与安阳方言几乎没有共通的地方[4]。顾长卫让全部演员学习了三个月安阳方言才开始拍摄,这是因为而整个故事掺杂着编剧李樯个人生活的影子,因此选择以安阳方言来还原故事。

《立春》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发生在我国北方一个工业小城的故事,因此,顾长卫在包头选景。主演蒋雯丽表示扮演主人公王彩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这个角色要使用包头方言。顾长卫一直在追求一种纪实的平民史诗风格,许多演员到剧组后,要学习方言以贴近人物,这让他们感到和学习外语一样吃力。据知情人透露,为了演好王彩铃这个角色,蒋雯丽在开机之前就刻苦学习包头方言。方言指导老师在拍摄过程中一直紧跟着蒋雯丽,加上蒋雯丽非常努力,她的方言水平很快得到提高,说得非常地道。

《最爱》的拍摄地选在北京,这部电影选用了模糊方言的方式,不仅仅使用某一地区的方言,而是混合了陕北方言和河南方言。赵得意的扮演者郭富城是剧组内唯一一个香港演员,他在拍摄之前三个月就与导演沟通拍摄细节。片中有很多陕北方言,郭富城专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习这种语言,每天都请台词老师辅导,与台词老师对台词。

4.方言与幽默诙谐的商业电影风格

近年来,顾长卫有意识地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他后期的两部作品《微爱之渐入佳境》与《遇见你真好》,分别选择网络小说《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和《飞火流星》为剧本,既有年轻的原创作者加入,又有专业的电影编剧团队协作,创作出与其早期电影风格迥异的作品——轻松幽默的都市喜剧,力求使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结合。《微爱之渐入佳境》中的横店一枝花、大头哥、社区保安、房东大姐,《遇见你真好》中的教导主任、宿管阿姨等配角的方言来自山西、陕西、河南、上海等地,他们在电影里的对白并不多,但每一个人都使用了生动鲜活、极富感染力的方言,三言两语便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有趣。方言的自然穿插,准确地定位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增强了电影的喜剧感,成为电影的调味剂。

四、结语

从第一部电影《孔雀》到2018年的《遇见你真好》,顾长卫用了14年的时间创作电影艺术影像。他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创新,以方言塑造了独特的电影语言风格。方言在电影中表现人物特色,增强了电影的通俗性与趣味性,展现了导演的创作思维,是影片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顾长卫一直关注处于时代变革大潮下的小人物,对他们起伏变化的命运、朴素真实的情感,做了精确而又深刻的描绘。顾长卫对人性的洞察,唤醒观众对生命的审视,对梦想的呵护,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导演顾长卫:什么都弄不了的人就当导演[EB/OL]. (2011-05-10)[2018-08-03]. http://ent. 163. com/11/0510/23/73NRASJT000300B1. html.

[2]孙英莉,沈嘉达. 影像语言[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92.

[3]郑宜庸. 可疑的声音——《孔雀》的叙事角度分析[J]. 艺苑,2005(2).

[4]张静初. 《孔雀》日记:命运让我和姐姐狭路相逢[EB/OL]. (2005-02-15)[2018-08-03]. http://ent. sina. com. cn/m/c/2005-02-15/1727654397. html

猜你喜欢

顾长卫方言语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贾樟柯和顾长卫电影的长镜头调度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