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方式

2018-09-19姚琦

出版广角 2018年15期
关键词:真实性新闻报道建构

【摘 要】 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建构真实主要是根据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意向形成的,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最典型的方式。在融媒体时代,对话真实逐渐取代建构真实,成为当前实现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带动了新闻传播主体和样态的变化。

【关 键 词】融媒体;新闻报道;真实性;对话真实

【作者单位】姚琦,重庆工商大学。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5.021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之源。在新闻活动中,新闻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新闻价值的实现。融媒体时代,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真实性的实现出现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多元化大众媒体传播主体的快速变化,新闻真实性实现的方式有了改变,而且传播主体和样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实现新闻真实性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及实现内涵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新闻传播也有了更多的途径。如传统报纸的新闻可通过电子报、新闻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进行传播,受众覆盖面有了极大的拓展,这对新闻真实性及其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真实性指新闻跟事实的符合程度,如果符合程度高,真实性就高,反之亦然。按照两者的符合程度,新闻真实性有全部真实、部分真实或者基本真实等类型。新闻真实性是基于新闻活动主体及其相关活动的结果,包括新闻生产和传播主体、受众主体等。通常情况下,新闻真实性的核心关系是新闻的传受关系,所以,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是新闻真实性的核心主体。新闻真实性取决于新闻跟事实的符合程度,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和范围,但绝大多数指全部真实,即新闻报道不允许有任何的歪曲及捏造。从新闻传播原则来看,新闻真实性应是可以被检验或被证实的,具备一定的公开性,能够被反向证伪[1]。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受众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新闻报道不仅要面向传统受众,还要面向新媒体受众,其真实性应经得起传受主体的考验。

2.新闻真实性实现的内涵

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是新闻传播的直接目标,但是它涉及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可以放在不同视野中进行讨论。例如,不仅要讨论传播者如何实现新闻的真实性,还需要讨论真实的新闻能否被受众准确理解。前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后者是一个价值论问题。一般情况下,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由传播者和受众两个主体共同完成的,以传播者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再现为前提,帮助受众更加准确地理解新闻,同时相信它的真实性[2]。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渠道极为广泛,但传播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传播平台和方式及受众观念的变化,还有其他一切可能发生的变化,都会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实现。

二、新闻真实性实现的两个主要方式

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有两个主要方式,一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传统方式,以建构真实为基础;二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传受主体变化之后出现的新方式,以对话真实为基础。两个实现方式具体如下。

1.建构真实——新闻真实性实现的典型方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新闻真实性并非简单地再现或反映事实,而是传播主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形成的建构结果,他们有自身的立场和市场需求,通过已有的价值认知去塑造新闻事实[3]。这种状态下的新闻真实性结合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因素,并非是完整的事实真相。传统的建构真实不仅对新闻受众认知和理解新闻媒介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还能提醒受众如何按部就班地识别新闻真相。建构真实是传统新闻真实性实现的一种常见建构现象,尽管反映的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真相,但新闻事实的客观反映依然存在可能性。对于传播者来说,建构真实必须以事实真相为基础,反对任何脱离真相的新闻塑造。建构真实作为新闻真实性实现的典型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新闻传播者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这种方式逐渐被对话真实所取代。

2.对话真实——融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方式

对话真实是传统客观新闻学向融媒体时代对话新闻学转变的一种新闻真实性,核心思想在于:新闻真实性不应该是传播主体再现和反映客观事实,而是相关主体之间的对话博弈结果[4]。在客观新闻学占主流地位的时代,由客观真实理念所主导,逐渐演变成新闻界的普遍观点:新闻报道应由传播主体独立完成,他们同样应该负责新闻真实性的实现。传播主体通过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表等工序,为受众呈现新闻真实。尽管他们使用最多的手段是建构真实,但是从理想角度来看,这一过程始终仍是遵循客观新闻学原理。而对话新闻学则是通过不同主体的对话结果,呈现新闻背后的真实,属于多元主体的参与方式,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主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新闻真实性及其实现并非由传播主体独立决定,而是由各类主体共同决定。除了传播主体,还有受众主体、脱媒主体。受众主体由无数的新闻受众所构成,脱媒主體则由相关组织、群体构成,包括影响力大的互联网公司、大型社交平台等。对话新闻的各类主体也有着不同的立场,还有他们的自身利益和价值取向,所处的境遇以及本身的状态也不相同,因此,对话真实本质上并不能百分百保障新闻真实性的实现。对话只是新闻真实性的一种实现方式,并非最终结果,各类主体不应有不同的新闻真实。对话新闻学的职责是修正及完善客观新闻学中的缺陷,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替代。

三、新闻真实性实现带动传播主体和样态变化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业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新闻真实性实现方式的变化,并由此带来的相关传播主体和样态的变化。这是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所带来的结果。

1.新闻报道传播主体的变化

媒介融合的发展,提高了新闻生产及传播的能力,对话真实进一步加大了新闻真实的客观性,新闻报道传播主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是新闻传播主体结构变得更加丰富,使新闻真实性实现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准。当前的新闻传播主体,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新闻传播的一体化态势[5]。每一个主体都是新闻传播的节点,呈现自身范围内对新闻真实的理解,当这些节点聚合在一起,能够反映出新闻报道的整体事实。这样的实现方式让受众能够更好地感知媒介环境。二是新闻传播多元化主体结构的形成,能够使一些新闻事实得到更多的报道机会,受众对新闻事实也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媒介融合提升了热点新闻的传播速度,不同主体会对新闻事实进行共同的关注,他们的关系既有合作互补,也有矛盾冲突,逐渐成为新闻对话真实的一种常态[6]。从本质上看,各类主体在不同新闻中的有机互动,展现出相关新闻事件阶段性的真实面貌,对于一些新闻真相的争议经常存在,这体现了新闻对话真实的一个有机实现过程。但由于各自的见解不同,如何统一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成为一大问题。当然,在融媒体时代,由于主体结构的多元化,无论哪一方要掩盖真相都是不可能的,他们随时会遭受其他主体的质疑。从总体情况看,这样更有利于新闻真实性的实现。

2.新闻报道传播样态的变化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传播新样态不断出现,丰富了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方式。一是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全媒体生态成为一种常态化,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媒介平台进行呈现。在过去,三大媒介形态电视、广播、报刊难以形成互补型的新闻报道效应。但在全媒体生态环境中,它们可以有机地聚合多种媒介形态,利用融合与互动的方式逐渐呈现新闻事实。这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共同呈现模式,赋予新闻真实性实现更多可能。二是在数字化、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新的新闻呈现样态也在不断产生,这让实现新闻真实性有了更多新途径。例如,网络直播新闻、VR/AR新闻、大数据新闻等。相比过去,这些新闻样态更有利于新闻报道整体真实面貌的反映,甚至可以预测新闻报道对象的未来变化趋势。三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新闻写作与报道方式成为可能,催生了新闻真实性实现的新方式。如“机器新闻”的出现深刻影响到新闻传播行业,重新定义了新闻业。“机器新闻”是人与人工智能的充分结合,不但可以自动采集相关数据,还能发现新闻线索,延展新闻的广度与深度,预测新闻传播效果,由此决定机器写作的风格与角度[7]。如今,机器写作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准,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开始尝试“机器新闻”。一般来说,数据统计类新闻比较适合机器写作,例如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等,机器写作往往能够让新闻事实呈现更快,稿件的质量也更高,真正达到实时性[8]。但归根结底,机器写作的主导者是人,由人决定机器智能的方向,所以从本质上看,“机器新闻”对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核心点并非先进的技术,而是人。

总之,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随着社会与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新闻真实性的实现迎来了新观念、新方式。根据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新闻真实性实现的关键点在于各类主体对新闻事实的理解、接受直至认可,取決于各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与新闻传播的关系。融媒体时代是一个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错的时代,新闻真实性不仅与现实新闻相关,还与虚拟新闻相关,互联网新闻正逐步取代传统新闻,成为最大的新闻源,关于新闻真实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杨保军. 新闻真实图景的重构——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影响分析[J]. 新闻与写作,2014(8):23-27.

[2]邱淑永. 交互式新闻游戏的变革与发展——基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J]. 出版广角,2017(18):76-78.

[3]操瑞青. 作为假设的“新闻真实”:新闻报道的“知识合法性”建构[J]. 国际新闻界,2017(5):6-28.

[4]夏倩芳,王艳. 从“客观性”到“透明性”:新闻专业权威演进的历史与逻辑[J]. 南京社会科学,2016(7):97-109.

[5]曾庆香,陆佳怡.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J]. 新闻记者,2018(4):75-85.

[6]夏临.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真实与积极的受众[J]. 青年记者,2017(33):35-36.

[7]靖鸣,娄翠.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伦理失范的思考[J]. 出版广角,2018(1):9-13.

[8]何苑,张洪忠. 原理、现状与局限:机器写作在传媒业中的应用[J]. 新闻界,2018(3):21-25.

猜你喜欢

真实性新闻报道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广告的真实性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