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栉风沐雨谋发展 守望初心谱新篇

2018-09-19孙燕芝胡菡

北京档案 2018年8期
关键词:馆藏档案馆北京市

孙燕芝 胡菡

2018年是北京市档案馆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一代代档案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补齐短板、创新发展,始终把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发挥“五位一体”功能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基础业务、抓好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

目前,市档案馆是省(市)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与市档案局合署办公。经过60年的努力,市档案馆已发展成为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重要档案的收集、保管、开发利用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资料查阅服务中心、北京市电子文件(档案)中心。

一、历史沿革

1957年12月20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成立市档案馆。1958年4月,市档案馆正式开馆,与市人委办公厅档案科合署办公。建馆初期,市档案馆内设机构四组一室,共有干部20余人,接收保管的档案仅为旧政权时期的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时期撤销的国家行政机关及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档案。

1980年,市档案馆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机构恢复办公,承担收集保管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属各单位按规定移交的档案以及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1981年,中共北京市委决定市档案局馆合署办公,至1985年,市档案馆内设机构五处一室;1995年,市档案馆内设机构做了较大调整,内设机构13个;2006年,市档案局馆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2007年,市档案局馆内设21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机关工会;2015年至今,市档案局馆内设机构23个。

市档案馆成立之初,馆址设在和平门内西松树胡同21号。1965至1969年,市档案馆先后将重要、机密档案运至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后库进行保管。1967年底至1968年初,市档案馆将全部档案运到北京市教育行政干校集中管理。1970年底,市档案馆将全部档案运至建国门内贡院西街8号集中管理。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1995年10月,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市档案馆在蒲黄榆路42号建成,档案馆总建筑面积20300平方米,其中库房使用面积9000平方米。全密闭式库房装有自动消防、自动报警、自动监测和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馆内设有宽敞明亮的阅览大厅和档案陈列室、展览室,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1995年底,蒲黄榆路42号馆址投入使用,1996年4月24日举行开馆典礼。

随着檔案事业的发展,市档案馆库房基本饱和,功能用房紧缺,严重制约了档案馆功能的发挥。2011年,市发改委同意实施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程,新馆位于东三环外南磨房路,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要求进行设计,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二、馆藏资源日渐丰富

60年的积累,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日渐丰富,内容广泛,历史跨度400余年,其中不乏珍贵史料,并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馆藏体系。随着2004年《北京市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规定》的下发,市档案馆的档案接收和移交工作不断规范,接收范围不断扩大,逐步由以管理文书档案为主发展成为对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会计档案等不同门类以及照片档案、音视频档案、光盘档案、电子档案等不同载体的档案进行综合管理,馆藏结构更加完善,馆藏数量日益增加。其中,民国档案全面、系统、完整、再现了民国时期北京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办和举办档案全部完整收集,成为历届奥运会、残奥会留存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档案。征集工作紧紧围绕首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要工作,紧扣社会热点,突出地域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征集,有效地补充馆藏资源。征集成果中不乏精品:如民国时期北京民俗影楼大画幅银盐黑白照片,国外驻京记者拍摄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映北京各项活动的新闻图片,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人艺艺术创作的日志等。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共有944个全宗,244.9万余卷件,资料6.1万余册,总排架长度18.7公里。

此外,市档案馆自2002年实施档案数字化战略以来,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底,纸质档案数字化累计完成188.5余万卷、7547万页,占馆藏纸质档案总量的87%;照片档案数字化累计完成556800张,占馆藏照片档案总量的100%;音像档案数字化累计完成6284小时,占馆藏音像档案总量的27.2%。缩微复制档案144223卷11459314画幅,占馆藏档案总量的7%。

在对馆藏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的基础上,市档案馆的馆藏目录体系也逐渐完善。目前已经建立起全部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的纸质、电子双套制,并积极开展档案文件级目录编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三、档案安全日臻完善

市档案馆历来重视档案的安全工作,把档案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强安全体系建设。60年来,由过去的档案库房面积小,档案装具少及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差等问题,不断加强档案馆库建设,强化档案的抢救保护,把安全管理制度覆盖到档案工作的各环节和各岗位。

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市档案馆历经三个馆舍,目前蒲黄榆路42号馆址内的档案资料库房将馆藏档案分为新中国成立前档案、新中国成立后档案、资料档案、声像电子档案四个库区,馆库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其中防磁库、光盘库、实物库、缩微母片库、奥运档案库、特藏档案库等面积为780平方米。技术保护方面采用脱酸、手工修复、仿真复制等技术对破损及年代久远的纸质、照片档案进行修复。为规范档案资料保管工作,市档案馆逐步建立完善了多项措施,并对档案在保管和技术保护中的标准、方法、安全保密、卫生清洁和突发事故应急等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市档案馆相关人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时时想安全,处处重安全,严格遵守档案保管各项制度,认真履行档案管理各项规定,确保了档案的安全。

此外,档案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对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市档案馆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容灾备份能力,于2012年制定了《馆藏档案数字资源备份策略》,明确了对重要馆藏档案进行本地、同城、异地备份的要求。馆内建立起以本地备份为基础、以同城备份为重点保障、以异地备份为重要补充的三级备份机制。2012年以来,市档案馆已开展两轮同城和异地备份工作,完成了两次数据验证,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存储。

四、服务利用日新月异

市档案馆自建馆以来,着力建设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通过开放鉴定、接待查档、编研出版、举办展览等方式不断加大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服务力度,实现了利用范围由政府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向利用多元化转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相关规定,北京市档案馆从1996年至2013年底开放档案资料共计124.55万卷册。内容涵盖北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除集中向社会开放外,市档案馆还通过编辑出版各类专題书籍,举办各类展览以及利用网络媒体等方式定期公布档案史料。

档案利用方式全面实现由单一传统向多途径、多方式、多渠道及网络化模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为服务好党和政府的各项重要工作,市档案馆相关部门不断简化查阅手续,采取提前检索、加急复制、送档上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查阅单位的需要。如,为冬奥组委搭建查档“绿色通道”,通过政务内网及时准确地传输大量奥运档案数字化副本;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筹备活动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市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档案等。

市档案局馆于1997年在互联网建立主页,2000年建立市档案馆网站,2006年建立北京市档案信息网,初步形成了档案信息资源为公众服务的统一平台和窗口。为使社会公众享受到更便捷的查档利用服务,市档案馆依托局域网、政务外网、互联网构建档案数字资源网络服务体系。通过局域网,利用者和档案馆工作人员可查阅全部馆藏档案数字资源;通过政务外网,移交单位和利用者可以享受到一对一服务和档案的跨馆利用;通过互联网,利用者对全市17家综合档案馆所开放的档案数字资源进行一站式检索、利用,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利用者少跑路”的服务理念。

编研工作由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进行资料汇编,向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深度编研转变。60年来,市档案馆深入挖掘馆藏,编辑出版了大量专题史料汇编。如,连续出版30余年的《北京档案史料》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称为“研究北京史不可缺少的必备的学术性、资料性丛书”;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编辑出版的《证据——日本侵华暴行调查档案全编(京津冀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2017年底,市档案馆共编辑出版档案史料书籍、画册、工具书60余种,共5200余万字。其中19种书籍,28次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及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优秀成果奖。

60年来,档案展陈由单一自办向自办或联合推出模式转变。市档案馆不断探索和创新办展模式,自办或合办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档案展览62个,接待观众累计400多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政育人的作用。展览中有些围绕中心工作、聚焦社会热点,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如,“票证的记忆”“百年经纬看北京”“通衢之州大美新城”“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等。有些围绕档案资源建设,大力宣传档案工作,如“北京市档案珍藏展”等。还有些网上展览,如“北平的新生”“不能忘却的记忆——纪念抗战70周年”等,使公众足不出户就能观展,有效地宣传了档案工作。

60年来,北京市档案馆走过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得到了国家档案局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逐步由小到大、由简陋到现代。可喜的成就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奋斗。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业务提档、服务升级、战略转型”为目标,科学发展,继往开来,用首善标准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努力推动首都档案事业呈现新局面、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谱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馆藏档案馆北京市
馆藏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