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09-19王成雪崔兆霞王永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良肢患肢体位

王成雪,崔兆霞,王永妹

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医院,山东日照 262306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临床中将该病分为两类,分别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导致以反复发作的局灶和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一种脑血管病,而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特点的脑血管病[1]。对于此病如没有得到及时或有效的治疗,患者会逐渐发展为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以促进患肢功能康复、降低患肢功能障碍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因此,笔者将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给予良肢摆放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男患者27例,女患者18例,年龄为 4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6±7.54)岁;治疗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实施良肢摆放干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年龄为45~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7±7.9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康复护理 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首先对其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生命体征、意识恢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并对患者不同的症状制定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具体为:①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床上的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以及坐起训练;②患者在离床期,护理人员可指导进行坐位练习、平衡练习以及步行练习等,也可通过患者家属辅助患者进行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注意活动时间在30min/次左右,活动1次/d。

1.2.2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良肢摆放干预 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良肢摆放干预,有学者提出,在临床上根据其治疗角度设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临时体位称为良肢位,并对该体位在每2 h改变一次,具体流程如下:①健侧卧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的头部自然防止在枕头上,并使颈椎略侧屈向患侧,保持躯干垂直与床面。健侧肢体位于下方,躯体前后方式软枕维持呈侧卧姿态,患侧的上肢向前伸出并将肩胛骨抬起,屈曲肩关节达90°,在患者胸前放枕头等物品,使肩、肘关节呈抱物状放于其上。②仰卧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头部放置在枕头上,之后转向患侧,将上肢平放在躯体两侧,使患侧肩关节外旋或呈外展位,同时在下方加以软枕。手指方面,指导患者尽量向外伸展或微屈,也可采用手握水杯、毛巾卷的方式,防止手指弯曲。此体位一般多作为更换体位时的过度卧位,因为长时间的该体位会引起异常反射活动和压疮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患肢运动能力(Fugl-Meyer评分)。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s)表示,应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护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以及患肢运动能力(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以及患肢运动能力(Fugl-Meyer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肢运动能力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肢运动能力对比(±s)

组别 时间Barthel指数 Fugl-Meyer评分对照组(n=45)治疗组(n=45)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25.48±10.71 57.61±15.36 26.22±11.34 73.20±16.29 26.36±8.41 56.02±16.58 26.12±10.95 78.82±17.87

3 结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常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多以偏瘫形式出现,俗称半身不遂。该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根据某报道显示,我国每年都有约150万人患有此病,且在70%~80%治疗后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脑组织的死亡率占死因的第二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经过专家研究发现,在该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且能大大降低患肢的功能障碍。现如今,早期康复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通过对良肢位的摆放,可加强患者肩胛骨、肩关节位置以及结构关系的稳定,有利于恢复患肢的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中给予良肢摆放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患肢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其健康的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良肢患肢体位
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